|
给三来一个小小的茂名震撼。
茂名滨海新区和高新区(含绿色化工和氢能产业园)目前布局的超百亿级重大项目已形成多产业协同发展格局,其中中核东华茂名绿能项目作为能源转型核心工程,需重点展开详细说明:
一、绿色化工与新材料产业
1. 茂名石化炼油转型升级及乙烯提质改造项目
总投资:300.74亿元
建设内容:炼油部分通过催化裂解技术增产化工原料,乙烯规模提升至164万吨/年,新建12套下游装置。
进展:2023年11月全面开工,预计2026年底投产,新增化工产品200万吨/年。
2. 华南钛谷项目
总投资:186亿元
建设内容:分四期建设钛锆全产业链,首期50万吨高端富钛材料项目配套余热发电系统。
进展:2025年4月核心设备进场,2025年底分批投产,年产值达515亿元。
3. 东华能源烷烃资源综合利用项目
总投资:超1000亿元
建设内容:分三期建设6套丙烷脱氢装置及下游产业链,配套氢能利用和碳纤维项目。
进展:一期已投产,碳纤维项目一期2025年10月试产,目标全球最大聚丙烯基地。
4. 沙特阿美原油制化学品项目
总投资:800亿元(一期)
建设内容:采用原油一步法技术,建设3200万吨/年生产线,配套港口和氢能设施。
进展:2025年5月签约,2026年全面动工,打造低碳化工基地。
5. 科元控股丙烯酸产业园项目
总投资:115亿元
建设内容:分两期建设96万吨/年丙烯酸及下游装置,采用丙烷一步氧化技术。
进展:一期2024年12月开工,2025年底试产,目标全球最大丙烯酸基地。
二、高端制造与电子信息产业
1. 广州工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
总投资:500亿元
建设内容:占地320公顷,聚焦海工装备、港口机械等领域,构建“制造—物流—服务”集群。
意义:依托茂名港优势,预计年产值1000亿元。
2. 明宏电子信息产业园(一期)
总投资:100亿元
建设内容:研发生产集成电路板及材料,规划200万平方米工业厂房。
进展:2024年9月启动前期工作,目标华南最大集成电路板基地。
三、新能源与储能产业
中核东华茂名绿能项目(超百亿级核心工程)
总投资:一期181.3亿元(三期总投资超700亿元)
建设内容:
一期工程:建设1组3×200MWe高温气冷堆供热示范项目,提供超高压蒸汽(13.9MPa/571℃),发电效率42%。
技术特点:采用模块化设计,单堆功率灵活组合(20万-100万千瓦),可满足连续供汽需求,供能成本低于燃煤锅炉50%。
后续规划:二期规划建设制氢示范项目热源,三期扩展至2组高温气冷堆,最终形成4组机组规模。
经济效益:
年供汽量1022万吨(含税价216元/吨),年发电量88.2亿千瓦时(电价453元/MWh),预计带动园区动力燃料成本降低50%。
全面投产后,年减排二氧化碳1440万吨,相当于种植5.2万公顷森林,助力茂名打造零碳产业园。
建设进展:
2025年一季度启动核岛工程,计划2028年投运;二期、三期根据园区用能需求适时启动。
战略意义:
巩固我国四代核电技术领先地位,推动核能制氢、超高温工艺研发,为石化产业提供零碳能源解决方案。
与东华能源、沙特阿美项目形成“能源—化工—新材料”闭环,打造世界级零碳产业集群。
四、战略意义与产业协同
1. 绿色转型示范:
中核绿能高温气冷堆与东华能源氢能利用、沙特阿美低碳技术形成协同,推动园区向零碳升级。
高温气冷堆的余热梯级利用(发电、供热、海水淡化)模式,大幅降低园区能耗。
2. 产业链延伸:
核能供热为化工大装置提供稳定蒸汽,降低碳排放;氢能与石化工艺结合,推动绿氢化工应用。
华南钛谷与茂名石化形成“钛材—装备”协同,高端材料本地化应用提升附加值。
3. 区域经济带动:
上述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带动茂名新增工业产值超5000亿元,新增就业超5万人,成为粤西增长极。
五、未来发展方向
1. 技术突破:依托茂名绿色化工研究院,攻关光刻胶、高端催化剂等“卡脖子”技术,同步推进核能制氢、超临界高温气冷堆研发。
2. 产业集群:重点发展绿色化工、钛锆新材料、电子信息三大千亿级集群,布局低空经济、氢能等新兴领域。
3. 国际合作:深化与沙特阿美、东华能源等合作,推动茂名融入全球化工产业链高端环节,建设世界级绿色基地。
中核东华茂名绿能项目作为国家级核能综合利用示范工程,不仅为园区提供清洁热源,更通过“核能+化工”模式开创零碳产业新范式,标志着茂名从传统石化向“绿色能源+高端材料”的战略转型进入实质阶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