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儿童福利院,先后成为100多个孤弃孩子的家,其中大部分孩子患有残疾。因出生缺陷,他们大多在啼哭中就失去了家庭温暖。然而,在玉溪市儿童福利院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妈妈”,给失孤孩子们更多的关爱和温暖。
尽管并非亲生骨肉,但仍父母深情。在这里,孩子们经常带着灿烂的笑容,用稚嫩的声音撒娇,争先恐后地喊着“妈妈”。王月(化名),便是孩子们口中的一位“妈妈”。
2024年3月,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王月看到玉溪市儿童福利院招聘“爱心妈妈”,她便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到这里。顺利通过面试后,王月在这里组建起一个“爱心家庭”,承担起养育5个特殊困难儿童的责任。
对于“妈妈”这个岗位,王月并不陌生。但儿童福利院的孩子都有一定程度的身体或智力缺陷,照顾好他们也并非易事。“每个小孩情况都不一样,需要时刻在身边看护,除了照顾孩子的日常饮食起居,陪伴孩子的周末时光,还需要根据孩子的身体情况掌握一定的护理和康复技能,并时时留心孩子疾病复发等意外状况。”王月说。
刚开始,对于照顾这些孩子,王月很不适应。“刚来的前几天,我曾打过退堂鼓。孩子们因为智力上的缺陷,无论我说什么话,孩子们都不听,而且自理能力也非常有限,有时候照顾一个孩子时,另外一个孩子又出状况,让我挺崩溃的。”但也许是天生的母爱,也许是触动于特殊困难儿童的不幸遭遇,与福利院的孩子们相处一段时间后,王月便下定决心把“家”搬进福利院,开始照顾起特殊困难儿童的日常生活。
走进王月和孩子们的“家”,三室两厅的143平米的家中,冰箱、电视、沙发、餐桌等家具家电一应俱全。墙上挂着王月和孩子们的全家福以及许多欢乐的瞬间,客厅摆放着各种玩具和书籍,一盆盆绿植也被养护得生机勃勃,书柜上整齐地摆着5个孩子的成长档案记录册。
每天下午5点多,王月把菜做好,端上餐桌。根据贴在墙上的每周食谱,每顿会有荤素搭配、营养丰富的四菜一汤。菜谱上除了早中晚餐,每天都还有果点和加餐。“我会根据每个孩子的喜好,制作每周营养食谱,尽量给他们做得丰盛一些。”王月说。
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王妈妈”照看5个孩子的生活起居辛苦程度可想而知,但王月无怨无悔。她说:“我特别喜欢这些孩子,看着他们生活得很快乐,做好这份工作要有爱心、耐心、责任心,让每一个孩子生活得更有尊严和意义。”
在保障好孤弃儿童的同时,在彩票公益金的支持下,玉溪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儿童福利院不仅积极为特殊困难儿童创造“新家”,同时对贫困家庭残疾儿童家庭开展“添翼计划”项目,为全市贫困家庭残疾儿童免费提供集中养育、教育、康复等服务工作,充分体现了民政兜底保障服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