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扫码登录更安全

登录 | 注册帐号 | 找回密码

茂名论坛

  • 关注抖音号
  • 关注公众号
  • 下载APP
  • 扫码关注抖音号
  • 扫码关注公众号
  • 扫码关注APP
快捷导航
查看: 467|回复: 0

时光浅眠于茂名巷陌:慢品岁月悠然

[复制链接]
时光浅眠于茂名巷陌:慢品岁月悠然

林坤源

初夏的阳光从老榕树的罅隙碎金般洒落时,我在茂名骑楼的木阶上轻轻捡起一片半干的荔枝花瓣。它褶皱的边缘还留着高州根子荔枝园昨夜雨丝的形状,像一封用朱红小楷写就的信,在带着海风气息的温热空气里微微蜷曲。这是属于茂名五月的隐秘暗语——岁月从未离开过它本该抵达的驿站,只是我们总是走得过于匆忙。

布谷鸟啼破春雾的清晨,信宜东镇菜市场的香椿芽堆里,两束勒杜鹃探出头来,艳红花瓣缀着露水,像极了浪漫海岸旧相册里渔民新娘的头花。卖菜阿婆用蕉叶小心包好,递给我时说:“后生仔,日子总要像年例的花桥一样,鲜鲜活活才好。” 我忽然想起儿时在电白水东湾,奶奶总会在腌沙螺的坛子旁放一束银叶树的花,让咸涩的渔家味都染上海浪拍岸的芬芳。时光在坛子的黄泥封口处结痂,把隐忍的滋味揉进竹篮里的海菜、簸箕里的籺,原来岁月静好从来不是宏大的叙事,而是阿婆叫卖“水东芥菜”时拖长的尾音。

暮春三月,高州中山路旧书店的角落发现一册《岭南杂记》。封面上的冼夫人画像褪色得恰到好处,像被谁用端砚的墨轻轻晕染过。翻开时有黄皮果的香气逸出,夹页里飘出半张泛黄的船票,上面潦草地写着:“硇洲岛的灯塔亮了,等你回航。” 窗外正是根子镇的黄昏,贡园里千年荔枝树的影子斜斜铺在青石板上,像谁铺开的蓝印花布。我忽然懂得大仁山的僧人为何总在晨钟暮鼓间凝视经书——那些被鉴江水反复冲刷的细节,总会在不经意间戳中柔软的内心。

夏夜的银河总比别处更清澈。那夜我踩着茂南袂花镇满地的流萤回家,路旁的榄仁树正在落果,噼啪声像极了年例时孩子们点燃的小鞭炮。巷口卖荔枝冰的阿伯摇着“叮当糖”的铜铃,冰棍上凝结的霜花在骑楼灯笼下,竟像极了化州孔庙檐角的琉璃。弄堂里,阿婆们摇着蒲扇讲冼夫人渡海的故事,竹椅旁的“糖塔”在灯笼下泛着琥珀光,竹床咯吱声里混着纺织娘的振翅,流浪猫蹭过我裤脚时,带起一阵黄皮果的甜香。那一刻确信,这世界的温柔从未改变,只是我们习惯用水泥森林的铠甲,抵御了所有带着乡音的触觉。

霜降前夕收到友人寄来的化橘红蜜,陶罐在月光下泛着荔枝木的光泽。掀开木塞的瞬间,整个书房都浸在粤西独有的药香里。想起去年深秋在高州冼太庙,金黄的橘红花落满肩头时,他笑着说:“要给潮湿的梅雨季留点回甘。” 此刻橘红的醇厚裹着凉意漫上来,突然懂得那些在瓦缸里发酵的化橘红、在竹匾里晾晒的桂圆肉,都是岁月腌渍的温柔,总会在某个梅雨天,治愈所有未曾言说的乡愁。

腊月廿八的雨丝飘了整夜,露天矿生态公园的木屋灶膛里,铁壶煮着的橘红茶在窗玻璃上绘出雾花。案头的《茂名府志》摊开在“电白盐场”那页,化州拖罗饼的芝麻香随着炭火弥漫。翻找旧物时,竟在年例用的彩船上发现一截褪色的红绸,里面裹着半片晒干的荔枝叶——那是儿时和奶奶在贡园里捡的,她说:“留着,就像把年味儿锁进了时光。”

岁月的褶皱里藏着茂名的密码——那是浪漫海岸的浪花拍打着玄武岩,是露天矿湖的晚霞染红河面,是化橘红在陶罐里沉淀的苦涩回甘,是年例时飘色队伍走过骑楼的锣鼓喧天。我们总说愿时光慢走,其实岁月从未仓促,只是我们在追赶地铁的脚步里,遗失了听鉴江水流淌的能力。就像在浮山岭采茶的阿婆,从不追问季节的答案,只是把春茶炒出阳光的味道,把秋果酿成月光的颜色。

学会在茂名的四季里停驻吧:让根子荔枝的甜香穿过鼻腔,让博贺渔港的腥咸拂过脸颊,让化橘红的苦涩在舌尖慢慢回甘。便能在最平凡的日子里,遇见最深沉的宁静与浪漫——就像骑楼墙缝里钻出的三角梅,不慌不忙地,把整个巷子都染成了家乡的颜色。

愿我们在无法重来的人生里,像茂名的晨雾般温柔地存在。被爱固然美好,独行也自有风光。别问别期待,就把心事折成荔枝叶的形状,埋进鉴江畔的红土里。待来年冼夫人诞辰的锣鼓漫过石板路,那些未被言说的愿望,都会在硇洲岛的灯塔下,长成最坚韧的红树林。

作者简介:林坤源,广东茂名人,热爱乡土文学创作,擅长以细腻笔触捕捉岭南地域风情与岁月肌理,作品多聚焦家乡的自然景致、民俗记忆与人文温度,文字间常弥漫着对故土的深情与对慢生活的体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帐号

本版积分规则

友情链接: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