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东莞以“民有所呼 我有所应”为宗旨,启动“民生大莞家”项目,并围绕“快、准、全”三字要诀,建立起覆盖更广、供给更准、质量更高的民生兜底保障体系,努力实现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
“民生大莞家”包括“民生微实事”和“民生微心愿”两类项目。其中,“民生微实事”着眼于公众利益、群体利益,主要包括环境美化、房屋修缮、服务设施建设等便民工程项目,及为老年人、青少年、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的公益服务项目;“民生微心愿”着眼于个人和家庭诉求,主要为因突发事件陷入困境的常住人员(含非户籍人员)提供生活、医疗、教育、养老、就业、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及为社会大众提供心理疏导、权益维护、安宁疗护等普惠型服务。
“民生大莞家”聚焦群众普遍关注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问题,服务内容覆盖全生命周期,并适时从“保基本、保必需”拓展至“提品质、增福祉”。此外,服务对象惠及全域人口,让户籍人口和外来人口共享福祉。
多年来,东莞不断优化民生事项办理机制。对各类渠道接收到的民生诉求,视急难程度、金额上限、现有资源配置等要素,灵活采取“莞家速递”“莞家直达”“莞家驿站”等不同方式办理,既可以提高服务效率,又可以拓展社会力量参与。
其中,“莞家速递”主要针对急难型项目,通过直接资助方式予以快速解决;“莞家直达”主要针对涉及金额较大、需要社会力量参与的项目,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社会爱心力量进行对接,将社会关爱直接送达至受助对象手上;“莞家驿站”则主要利用基层现有的服务站点提供志愿服务。目前,“莞家驿站”已实现村(社区)全覆盖,链接近650个社会工作服务站点,将关爱送到群众“家门口”。
东莞市民政局透露,自“民生大莞家”项目实施以来,累计实现了20.06万余宗“民生微心愿”,涉及生活救助、医疗救济、教育扶助、就业扶助、住房保障等多个方面;累计征集办成5000多宗“民生微实事”,吸引了2600余家(个)爱心企业、社会组织及热心市民加入爱心资源库,取得了较大的惠民实效。
2024年,全市共办理“民生微实事”项目1122宗;其中,公益服务项目432宗,内容涵盖养老服务、残疾人扶助、青少年兴趣培养、妇女增能、社区文化保育等多种类型,支出福彩公益金500万元。此外,2025年列入实施计划的“民生微实事”项目有900余宗。
“民生大莞家”项目精准对接群众需求,通达便民服务的“最后一米”,为群众送去“光”和“热”,帮他们守护家门口的“微幸福”,持续增进民生福祉。项目先后获评“2021年度全国基层治理创新典型案例”“广东省第八届‘先锋杯’工作创新大赛表彰项目”“第八届‘粤治—治理现代化’优秀案例”“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创新实践省市共建项目”等。
东莞市民政局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修订完善“民生大莞家”政策文件,整体谋划“十五五”期间资金规模、服务项目内容、具体帮扶标准、保障工作措施等,争取将其打造成为大湾区民生幸福新高地的一张靓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