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来粤好百千万!那务镇“三方共建”播下南药“金种子”,央企民企强村合力启动百千万“新引擎”
近日,化州市那务镇南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签约仪式如期举行。现场,那务镇人民政府与广东农垦新时代农场有限公司、广东国洲中药有限公司三方齐聚一堂,携手合力共建5000万元的南药全产业链项目。据了解,该项目落地后,预计可初步整合土地资源5万余亩,带动综合产值超2亿元。该项目创新采用“央企+民企+强村公司”三联驱动机制,通过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构建集种植、加工、储存、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写下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那务样板”。化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欲飞、化州市副市长蔡爵华等领导出席签约仪式。
机制创新,点亮产业发展“新火苗”
产业要发展,招商是关键。面对传统招商中“信息不对称、资源难整合、合作难落地”的痛点,那务镇党委、政府主动转变思路,跳出传统招商模式,构建起“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村集体参与”的新型合作机制——政府当好“红娘”与“管家”,聚焦南药产业精准对接资源;企业发挥市场主体优势,注入资金、技术与渠道;村集体成立强村公司,引导村民以土地等资源入股,实现“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
凭借这一机制,那务镇仅用一个月时间,便完成了从意向对接、实地考察到协议敲定的全流程,推动三方共建的南药全产业链项目签约快速落地。“以往招商,企业顾虑土地、销路,村集体担心风险、收益,政府夹在中间难协调。现在三方拧成一股绳,企业有保障、集体有收益、群众有盼头,合作事半功倍。”那务镇主要负责人道出“招商提速”的核心密码。
试点打造,拓宽强村富民“新通道”
产业要提质,标准化是前提。那务镇以壶垌村200亩南药种植基地为试点先行,30条行政村建立强村公司同步推进,通过强村公司牵头,集中开展土地流转,将原本零散分布的土地整合成连片地块,建成标准化南药种植基地,从根本上破解“土地碎片化”制约规模化种植的难题。“以前一亩地种几样作物,累死累活不赚钱;现在跟着强村公司种南药,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种得下,销得开,还卖得价,踏实多了!”壶垌村村民的感慨,道出了土地整合带来的民生温度。
央企赋能,顶起加工配套“硬支撑”
在此基础上,项目充分发挥广东农垦新时代农场有限公司的央企资源优势,整合其现有的1.58万亩以岗梅、益智、藿香、鸡血藤等多品种协同种植的万亩南药种植基地,同步推进“大宗南药产地趁鲜切制中试示范项目”,建设符合GAP标准的加工场所与配套冷库,让南药从田间采摘到加工储存实现“无缝对接”,既减少损耗、保住药效,更提升了产品附加值,为产业链“强腰壮骨”。
民企助力,埋下保产稳销“定心丸”
“种得好”更要“卖得开”,这是农民最关心的事,也是那务镇破解产业发展的关键一环。作为产业链上的“市场端”,广东国洲中药有限公司以“资金+技术+订单”三位一体模式深度参与——前期注入资金支持基地建设与技术研发,中期派遣专家团队提供种植技术指导,后期则结合生产需求与市场行情,提前向种植基地发包采购订单,实现“以销定产、保价收购”。
这一模式让那务镇南药产业形成了“种植有标准、加工有保障、销售有渠道、增值有空间”的完整闭环:强村公司夯实一产种植基础,广东农垦新时代农场有限公司做强二产加工支撑,广东国洲中药有限公司拓展三产市场渠道,政府则全程做好服务保障。“有了订单,我们种南药心里有底;有了保价,就算市场波动也不怕亏。” 种植户的安心,正是那务镇南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底气所在。
从“零散种植”到“规模经营”,从“单打独斗”到“三方共建”,从“重产轻销”到“全链闭环”,那务镇以南药产业为纽带,不仅激活了乡村沉睡的土地资源,更探索出一条“央企带动力、民企激活力、村集体聚合力”同频共振的乡村振兴新路径。随着项目的推进,未来这里将不仅是南药的“种植高地”,更将成为粤西地区南药产业重镇,为“百千万工程”持续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