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日常褶皱里,打捞文字的诗意 —— 读《情深墨韵:林坤源的散文式小说集》
当下的文学市场,充斥着各种依赖戏剧冲突的 “浓妆” 故事,情感表达也常常在刻意雕琢中失去了本真。在这样的背景下,林坤源的《情深墨韵:散文式小说集》犹如一股清流,以洗练的笔调和素朴的叙事,让文字与情感回归到最动人的模样。
这本集子最独特之处,在于它打破了小说与散文的边界。林坤源的笔触,兼具小说叙事的绵密肌理和散文的灵动随性。他不写惊天动地的传奇,而是深入寻常巷陌,打捞生活的碎片。老巷深处那声被晨雾浸润的吆喝,漫过青砖黛瓦,惊醒了墙缝里沉睡的苔藓;窗台那盆无人特意照料的绿植,在晨光与暮色的交替里悄悄舒展叶片,投下细碎的影子;某个午后,街角修鞋匠眉尖一蹙的怅惘,随晚风落进路过者的心头。这些没有激烈冲突的瞬间,却带着滚烫的生活体温,像一条缓缓流淌的河,既载着故事的轻舟,也漾着情绪的涟漪,让读者在不经意间便沉潜其中。
“情深” 与 “墨韵”,恰是这本集子的灵魂所在。所谓 “情深”,是作者对世界的温柔注视。他写市井小民的坚守 —— 早点摊夫妇二十年如一日的热气腾腾,退休教师在旧书堆里守护的文脉;也写平凡生命的柔软 —— 异乡人在雨夜收到的一碗热汤,老人对着老照片无声的叹息。这些被大多数人忽略的片段,经他轻轻拾起,便有了直抵心底的力量。不是声嘶力竭的呐喊,而是润物无声的共情,让每个读者都能在故事里看见自己的影子,触摸到生活最本真的暖意。
而 “墨韵”,则藏在文字的余味里。林坤源的语言从不炫技,短句如珠,长句如绸,读来像品一杯淡茶,初尝清冽,回味却有回甘。他善用留白,如淡墨山水画里未着墨的虚空,给读者留足想象的空间。写离别,不诉衷肠,只记 “她转身时,衣角扫过石阶上的梧桐叶,簌簌落了几片”;写思念,不提牵挂,只说 “窗台的月光,比往日斜了半寸”。这些洗练的文字,让情感在克制中愈发深沉,唇齿间似有清香萦绕,读过许久仍有余韵。
翻开这本集子,就像推开一扇吱呀作响的木门,与一位懂生活的友人围坐炉边闲谈。不必急着追赶情节的起伏,只需静静听他讲那些被时光浸润的故事:老物件里藏着的回忆,寻常人心中的坚守,烟火气里的温柔。原来最动人的故事从不在喧嚣的聚光灯下,而在林坤源那支既懂叙事、更懂共情的笔端,在字与情共舞的每一页里,在我们每个人都在经历的、平凡却闪光的日常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