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主要是的推动力量是,高州系,南路派。
民国时期,“南路”一词的使用逐渐增多,其涵义有广狭两种:广义即是清代的高州府、雷州府、廉州府、钦州,肇庆府的恩平、开平、新会、新兴、阳春、阳江等县,罗定州及琼崖地区;狭义专指高州府、雷州府、廉州府、钦州及阳江、阳春二县。“广东南路”内涵的变动不定,既是近代广东地域政治力量不断瓦解和重组的结果,也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差异性与战略位置不符的矛盾驱使所致。1949年后,伴随着两广省界和行政区划的调整,“广东南路”一词逐渐淡出。
民国时期高雷八属籍政客和军人在粤省政坛上的影响力逐渐提高。具体表现在政学系之养成和高州系的发展。
叱咤战场的“铁军”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及十九路军,将领籍贯很多来自这一个地区,如陈铭枢、蔡廷锴、陈济棠、李汉魂、香翰屏、邓龙光、张炎等。在民国中后期甚至形成了以李汉魂为代表的四军系军人集团,四军系也称高州系、南路派[29]。
如果能成,高州作为当时的南路第一大城市是,作为省会是共识。
该区实力最强大的林俊廷在宣布拥护孙中山后,就被大元帅府委任为“广东钦廉高雷琼崖罗阳八属军务督办”。此外,林俊廷还有两重身份,一为倒向陈炯明的邓本殷、申葆藩、黄志垣所公推的“广东高雷廉琼钦崖阳海八属联军”联防总司令,一为在北海自封的“八属军务善后督办”[33]。可见,在当时军阀割据的既定事实下,尝试将高雷八属作为一个省辖的专区,是各方不谋而合的设计。林俊廷并不满足于此。他还有一个激进的计划,“实行将八属改省,永远脱离粤省版图,而彼个人始得独操政权,雄踞一省也”[33]。他力谋高雷八属为基础,奉北洋政府为中央,组建一个以北海为省治的“广南省”,自任督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