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扫码登录更安全

登录 | 注册帐号 | 找回密码

茂名论坛

  • 关注抖音号
  • 关注公众号
  • 下载APP
  • 扫码关注抖音号
  • 扫码关注公众号
  • 扫码关注APP
快捷导航
查看: 286|回复: 0

以橘为盏,温煮故乡的少年时光——《化橘红盏:温着少年的故乡》创作谈

[复制链接]
林坤源


动笔之初,我便确定以化橘红为核心意象贯穿全文。这种被誉为“南方人参”的果实,在茂名化州的土壤里扎根千年,从明清贡品到“药食同源”的民生好物,本身就是一部浓缩的地域文化史。于我而言,化橘红绝非简单的地方特产,它是故乡的味觉符号——橘园里弥漫的清苦药香,是少年时最熟悉的空气;是情感载体——橘农指尖的老茧、晾晒橘红时的笑语,藏着最鲜活的人间温情;更是精神象征——历经寒暑才得以成熟的果实,恰如故乡人踏实坚韧的品性。

20251101190811front1_0_2811872_FiC0m-DBGFseDs4-VsYZhESeCbEX.jpg
20251101190827front1_0_2811872_FvnX3gCG181qfNaxGTslCOaiHFQ-.jpg

为了让这份意象落地,我多次重返化州的橘红种植园,与老橘农同吃同住,听他们讲“罗仙植橘”的传说,看他们遵循古法采摘、烘焙、压盏。那些带着泥土温度的细节——清晨沾着露水的橘红花、竹匾里逐渐卷曲的橘红片、老茶缸里温着的橘红茶,都成了小说的血肉。我想让读者翻开书页时,能先闻到那缕穿越时光的橘香,再走进这片土地的故事。

选择少年视角,是因为成长本身就藏着最动人的故乡记忆。小说里的少年与橘园共生,他爬过的橘树枝桠、偷尝过的青橘滋味、帮阿婆晾晒橘红的午后,都是我对故乡岁月的回溯。这种视角自带“显微”功能,能将宏大的地域文化拆解为可触可感的日常:李叔递来的蜜橘藏着邻里暖意,晨练老伯搪瓷缸里的橘红水飘着岁月温润,果农阿婆多塞的粉葛带着泥土温度——这些细碎的善意,正是故乡最珍贵的底色。

在情节铺展上,我以少年的成长轨迹为线索,串联起化橘红产业的变迁:从祖辈靠橘红换油盐的艰辛,到如今年轻人返乡搞橘红电商、开发文创产品的热闹;从老药铺里的传统橘红盏,到“药食同源”政策下诞生的新式橘红饮品。少年眼中的橘园四季,既是个人的成长史,也是故乡的发展志,让地域文化的传承有了更细腻的情感依托。

创作中,我始终践行“传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本”的理念。文字风格上,我借鉴了化州传统民歌的婉转韵律,用“橘红开了又落,时光慢了又走”这样的短句,让叙述带着乡土的温润;同时融入现代小说的叙事节奏,通过少年的迷茫与追寻,引发当代人的情感共鸣。就像我在音乐创作中会融合传统民歌与现代旋律一样,小说里也让老手艺与新思维碰撞——比如老橘农教少年古法压盏时,少年突发奇想在盏边刻上现代花纹,这种细节正是传统与现代的生动对话。

我刻意弱化了宏大叙事,转而聚焦“橘红盏”这一具体器物:它既是爷爷传下的老物件,装过治病的药汤,也盛过庆丰收的米酒;既是少年离家时带走的念想,也是他归来后重拾的传承。这只小小的盏,装着的不仅是橘红的滋味,更是故乡的记忆、时光的重量与人心的温度。

正如我始终坚信音乐是文化的桥梁,小说也是讲述故乡故事的载体。茂名的“五棵树”里,化橘红最藏着岁月的底蕴,它的每一道纹路都刻着故乡人的坚守与智慧。我希望通过这部作品,让读者不仅了解化橘红的药用价值,更读懂它背后的文化密码——那种扎根土地的坚韧、邻里互助的温情、世代相传的匠心。

就像鉴江的流水滋养了橘园,故乡的文化也滋养了我的创作。《化橘红盏:温着少年的故乡》本质上是一封写给故乡的情书,我用文字将橘香、水声、人情酿成酒,温给每一个眷恋故乡的人。愿这缕橘香能穿过书页,让更多人读懂茂名的温暖,也记住:无论走多远,故乡永远是我们可以停靠的港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帐号

本版积分规则

友情链接: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