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扫码登录更安全

登录 | 注册帐号 | 找回密码

茂名论坛

  • 关注抖音号
  • 关注公众号
  • 下载APP
  • 扫码关注抖音号
  • 扫码关注公众号
  • 扫码关注APP
快捷导航
查看: 102|回复: 0

后记:橘香未散,约定永续

[复制链接]

敲完最后一个字时,窗外飘着淡淡的桂香,恍惚间竟与记忆里鉴水镇的橘香重叠——那是茂名化橘红独有的醇甘,混着粤西红土与鉴江水汽的温润,让笔尖流淌的少年故事、橘园岁月,都沉淀成了最牵念的故乡印记。鼻尖似还萦绕着霜降后经“三蒸三晒”的化橘红清甜,耳畔犹闻熬膏时柴火的噼啪,掌心仍留着歪脖子树下晚风的微凉,指尖仿佛沾着橘红膏浓稠的温润,一如祖母当年递来热膏时,碗沿传来的熟悉暖意。

写《化橘红盏:温着少年的故乡》,初衷源于对茂名故土与坚守的执念。我们这代人,总在年少时渴慕远方,以为繁华都市才盛得下理想,却不知故乡的一草一木、一饭一蔬,早已在心底埋下牵挂的种子。就像阿澈总说,他乡的霓虹再亮,也抵不过橘园晨雾里的那缕清香;小满坚守的日子再难,也忘不掉少年时与阿澈在歪脖子树下约定“要让茂名化橘红飘到更远地方”的稚气。他们的故事,是许多茂名人的缩影:有人背井离乡,揣着化橘红的味道闯荡天涯;有人默默守望,守着一方红土、一门老手艺,等一场久别重逢的归期。

橘园是故事的底色,更是茂名乡土的象征。它历过冻雨虫害的淬炼,也迎过科学种植的新生;它见证过少年在树影里追逐嬉戏,也承载着果农沉甸甸的生计。而那一碗化橘红膏,熬的从来不止是橘瓣与蜂蜜,更是茂名非遗手艺的传承、坚守的韧性,以及藏在烟火里的故乡温情。记得写到小满为改良橘红膏配方反复试验到深夜时,总想起祖母当年守着灶台的模样——火塘里的荔枝木柴火明明灭灭,经“三蒸三晒”去涩留甘的橘瓣,在陶锅里慢熬四五个时辰,糖浆泛起细密的琥珀色泡沫,独有的药香混着甜香漫出厨房,勾得巷子里的孩童频频驻足。老辈人说,化橘红要经霜打才够味,熬膏要守着火候才醇厚,这和做人一样,得经得住淬炼、耐得住性子。从最初粗朴的陶土小罐到雅致的“橘园陶盏”,从巷尾小店到线上直播间,从独自打拼到合作社抱团前行,变的是承载方式,不变的是对品质的执拗,以及对茂名故土的赤诚。

故事里的每个人都裹着茂名烟火气:固执却通透的李叔,总在橘园最艰难时带头补种树苗,还坚持用祖辈传下的“环割保果”古法;温柔坚韧的祖母,用一碗碗热橘红膏安抚过邻里的寒凉,逢年过节还会按习俗用橘红皮熏制腊肉,让香气飘满整条街巷;手艺精湛的陈师傅,放下“老规矩”教年轻人新技法,将化橘红纹样刻进陶盏,让非遗手艺多了年轻模样;还有那些淳朴的果农、眼眸清亮的孩子……他们或许平凡,却用行动守护着橘园、传承着化橘红制作这门非遗手艺,延续着茂名乡村的温情。正是这些细碎的平凡力量,让化橘红的味道得以留存,让本土的根脉得以延续。如今,越来越多茂名青年选择回归乡村,像“小满橘红”这样的乡土品牌,既让故乡好物被看见,也让传统手艺焕新生,铺就出乡村振兴的幸福路。

鉴水镇的橘园还在,歪脖子树的枝叶依旧繁茂,化橘红的香气年年如期飘散。少年时的约定早已落地生根,新的约定还在继续——就像阿澈与小满承诺的那样,要让化橘红的温良温暖更多人,要让茂名乡村的故事被更多人听见。愿每个茂名人,都能在岁月流转中守住心底的那片“橘园”,留住故乡独有的味道;愿远行的人总能找到归乡的路,每份坚守都能迎来圆满结局。

最后,感谢每一位读者愿意静下心来,品读这个橘香满溢的茂名故事。愿这碗小小的化橘红膏,能在寒凉或疲惫的瞬间,温暖你的岁月,也唤醒你心底对故乡的柔软思念。

橘香未散,我们江湖再见。

林坤源
于茂名橘香漫溢的深秋
20251114124939front1_0_2811872_Fp_J9CyLuUhBw97yvG00mLL9vNer.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帐号

本版积分规则

友情链接: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