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本书中讲到:有两种人绝对不会有所作为,一种是若非被迫无奈否则绝不主动做事的人,另一种则是即使别人要他做,也做不好事情的人。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两种人都是在被动地工作,或在领导的催促下才肯做事,或在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时才肯努力一些,而缺少一种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这种人只有被动应付之招而无主动出击之力,是不可能成大器的。 心态决定状态,状态决定成败。西方有智者说过,你改变不了环境,但可以改变心境。一个人要想把自己的路越走越宽,越走越顺,光靠专业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培养一个良好的心态,才能让自己在这个处处充满浮躁的社会中不迷失方向。习总书记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作为党员干部想干事就要始终保持的旺盛的工作状态,有了这个思想基础,就会有动力和激情,就会主动学习和研究,不想则一事无成。俗话说,无事则生非,一个干部不寻思如何多干事,必然会将兴奋点转移到不务正业上,这很容易让其他干部趋之若鹜,形成“破窗效应”,从而涣散组织纪律,影响工作质效,这样的人是不可能干成事的,更有可能会坏事。 想干只是开始,能干才是核心。光谈不做,只说不练,有想法没招法的人也是干不成事的。想干事是一个态度问题,能干事是一个能力问题。正所谓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只有掌握干事的是方法程序和具备干事的能力素质,才能干好事,特别必须紧紧把握事前搞好调查研究,谋篇布局,明确目标要求;事中抓好组织协调,厘清工作重点,把握重要环节;事后抓好评价反馈,经验教训总结,问责追究落实三个环节。想干事是一种思想境界,能干事更是一种胆识担当。在当前正风肃纪的高压态势下,有的干部就懒作为,慢作为,甚至不作为,该干会干能干却不敢干,缺乏相应的胆识魄力和责任担当。反观老一辈的党员干部,电视剧《右玉和他的县委书记们》真实续写了17任右玉县委书记那种艰苦卓绝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下,为了解决植树困难,始终抱着“幸福必须奋斗、奋斗必须苦干”的决战信念,办成了一件件别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更展现了共产党人“有血有泪有豪气,战天战地战黄沙”的英雄豪情和担当作为。 古人讲“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可见成事之艰难。检验一名干部想不想干事、能不能干事,最终的目标是看能不能干成事,困难面前不退缩,问题挡道不回头,遭遇挫折不灰心,久久为功,再难的事也能干成干好,干出一番辉煌业绩。 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刻思考意识到“在其位,谋其政”。无论在什么岗位,从事什么样的具体工作,都要回以一种求真务实的答精神、以一种百折不挠韧劲,认真抓好每一项工作的落实,在工作中多动脑、勤思考,多动手、早行动。想要成功,就要做一个积极主动的人。不要被动地等待别人告诉你应该做什么,而是应该主动去了解自己要做什么,规划好,再全力以赴地完成。等事做的人只能做那些做事快的人剩下的事,浪费自己身上的潜力和能量。首先要有做事的心态,态度决定成败,想干事才能成事才会有希望;不想,必然碌碌无为。干事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职场不养庸人,对待自己的工作要抱着“想干事”这样的心态,这是为以后干成事所奠定的最基本的基础。其次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没有什么事是“不能做的”,凡事总会找到解决的办法,只是暂时没想到方法而已。所谓会干事,就是在面对复杂的问题时,通过深入研究找出并理清问题的关键。告诉我们不管遇到什么问题,会干事的人要先学会想问题,对问题深入调查并掌握规律,在理清问题方面,把握重点,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这样才叫会干事。最后干成事是干事的最终目标,是对我们之前工作的一种肯定。一件事能不能干成,关键在于干事者有没有用心,一个人真正对一件事上心的时候,往往是成功的基石。我们要着眼于干成事,智谋在干成事、劲使在干成事,用效果检验干成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坚持做好本职工作,热爱本职工作、熟悉本职工作、精通本职工作,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在本职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把各项工作做在前面。  以上是我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点粗浅体会,讲出来与大家共同交流、共同学习和提高。(张云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