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扫码登录更安全

登录 | 注册帐号 | 找回密码

茂名论坛

  • 关注抖音号
  • 关注公众号
  • 下载APP
  • 扫码关注抖音号
  • 扫码关注公众号
  • 扫码关注APP
快捷导航
楼主: 066888888

[单位招聘] 『李阳英语』招聘信息,期待热爱教育行业的您加入!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6 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把孩子放第一位更幸福。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的阿什顿·詹姆斯教授发现,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的父母更幸福,并能感悟更多的生活真谛。但需要提醒的是,这不代表可以溺爱孩子。孩子犯错误,可以适当惩罚;孩子想要的东西,不该买的坚决不要妥协。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9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要倾听,其次说出孩子的感受

所谓倾听,不是说家长跟孩子说声“恩”,“哦”就可以了,需要双方间的互动。当家长和孩子可以用目光交流的时候,孩子才会感受到自己被理解,被尊重了。

其次,当孩子摔跤了很痛的时候,不要直接对孩子嚷嚷说“你怎么路都不会走!”而是对孩子说,“妈妈看你刚刚摔了一跤,你现在是不是很痛呢?”

这一招是非常有效的,因为这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来考虑,毕竟孩子年龄还小,我们不可能用大人的思维与其沟通。如果我们总是抑制孩子的情绪,久而久之,孩子在往后遇到类似的事情时,就会大爆发,然后渐渐疏远父母。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法则:
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

家长们都是对孩子寄予希望的,但有的家长把这种希望都转化为了给孩子的精神压力,却没有让孩子看到自己的希望。

优秀家长都懂得,要在孩子做得好的时候,给予及时的肯定,告诉他们“干得好”“太棒了”。即使孩子一时没有做好,也要善于用鼓励的话语让孩子看到希望。这就是采用希望法则来激励孩子。

有的家长对孩子期待值颇高,却不善于用希望法则,总爱找差距挑毛病。有的孩子平时考试都能考98-99分,家长却非要追究为什么没考100分。这种过于苛刻的高标准、严要求适得其反,会扼杀孩子的希望,使其灰心丧气。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独立性法则:
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给孩子留出心理空间。不必处处围着孩子转,你觉得是关心照顾孩子,孩子却觉得你控制得太严。

家长也应允许孩子一定程度上保有自己的隐私,有自己的主动权和决定权。当然,家长还是要在孩子附近注视着,当好引导者和陪伴者,而不能完全撒手不管。

家长对孩子的管理管教,应注重大的方面,注重原则性,而不是事无巨细,什么都管。

年龄小的孩子,还需要家长给予一些生活学业上的帮助和指导,但也要适当给他们机会锻炼独立性。

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家长就不要管得太细,力所能及的事都应该让孩子自己干,家长只给一些指导性的意见,即使孩子犯错了,也可以从中吸取教训,获得成长。
 楼主| 发表于 2018-12-3 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适时进行榜样教育,让孩子对养成某个良好习惯产生亲切而向往的感情。

天津社科院的关颖研究员曾与儿子难以沟通,但儿子房间里贴了许多篮球明星乔丹的画像,因为乔丹是他心中的偶像。

后来,一向不喜欢篮球的关颖,开始与儿子一起看篮球比赛了,并且收集了许多乔丹的故事,这让儿子对妈妈刮目相看,自然亲近了起来。关颖发现,只要与儿子谈乔丹,儿子就心服口服,因为他对这个偶像有认同感、亲切感。

结果,借助乔丹这个榜样的力量,全家人和谐相处,儿子也越来越可爱。

儿童时代就是榜样时代和偶像时代,因为儿童的学习特点就是观察和模仿。父母和教师既可以选择孩子喜爱的名人榜样,也可以选择孩子的优秀伙伴,只要发现他们的某些好习惯,都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楼主| 发表于 2018-12-4 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就是生长。从教育学的角度看,孩子并非未长大的成人,他们的儿童期本身具有特殊价值,教育的任务是保护这种价值,具体做法是:尽可能给予孩子内心生长最需要的阳光,如果做不到,至少不要挡住阳光。
 楼主| 发表于 2018-12-5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批评,对事不对人

批评孩子要就事论事。比如,孩子弄坏了妈妈的首饰,这样说是对的:

“你看,如果你去玩你没权利玩的东西,就会发生这样糟糕事。”

这样说是错的:“你太坏了,你怎么能弄坏我的首饰呢?你成心不让妈妈戴了!”

第一句明确告诉了孩子,他的错误在于他“动了不该动的东西”,并没否定孩子的人品。

第二句话则为孩子定了性,使他很沮丧,打击了他作好孩子的自信心。
 楼主| 发表于 2018-12-6 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爱孩子没有错,但爱的太过就是你的错了!走出家庭,离开父母,谁管你是不是有人爱,有人疼。大家都是看你的价值,才决定要不要和你交往的。所以,教会孩子独立,帮助孩子获得能力,才算真正的爱孩子!
 楼主| 发表于 2018-12-7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的兴趣

在学校,老师教孩子读的是语文知识,各种分段、总结段落大意、提炼中心思想、背名言锦句、回答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等,别说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了,不扼杀就算好的了。而孩子的阅读兴趣,其实从孩子咿呀学语时起,就该被培养了。

孩子小一点的时候,可以从绘本看起。孩子对文字还不熟悉,但对图像是很敏感的,孩子会通过他的眼睛把图画想象为自己的故事。等孩子大一点能够读文字的时候,家长一定要起到以身作则的作用,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个读书的氛围。

家长可以在家里多放一些优质内容的图书,比如世界名著、名人传记等,家里的书多,孩子自然就读得多;家里的好书多,孩子学习到的东西就多。家长平时闲暇时候,自己也可以多看些书,报纸也可以,孩子耳濡目染,慢慢地也就产生读书的兴趣了。
 楼主| 发表于 2018-12-8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知道学习不是唯一的出路

可是你忍心让你的爹妈为你的以后奔波吗?

为你的将来担心吗?你不觉得不安吗?

现在他们给的以后不该还给他们吗?

凭什么拿着爸爸妈妈的血汗钱不去努力。

如果你觉得现在走的辛苦,

那就证明你在走——上 !坡 !路 !

总会有一些事阻止你走向梦想

别在意,你会成功的!

相信自己  那些杀不死我们的,

终将使我们更加坚强!

坚持不下来的时候,给自己一个拥抱。

我们可以怯懦,但我们怯懦过后,

要调整自己,毕竟还有梦想在等着被实现!
 楼主| 发表于 2018-12-9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母爱给满足感,父爱给方向感

父亲和儿子之间确实有一种属于父与子之间的语言。他们在一起可以不分长幼地打闹、可以不断触碰对方的身体……行为学家表示,父与子在打闹中所进行的身体之间的接触是父子之间所进行的一种深层次的沟通。

正是由于这种深层次沟通的存在,男孩知道,他将要成长为像父亲那样的男人。在父亲身上,他们能看到自己的未来,他们会自觉地以父亲为榜样。

每个男孩的成长都需要家长的爱,但父爱与母爱完全不同。母爱细腻、温柔,在母爱中,男孩能得到满足感;而父爱博大、粗犷,在父爱中,男孩能找到方向感。

如果一个小男孩长时间接触不到父亲,或者感受不到父爱,他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进而会迷失方向。

男孩是需要父亲的,他们需要从父亲身上看到自己的定位,他们需要模仿父亲的行为来使自己成长为男子汉。所以,为了男孩的健康成长,父亲千万不要以“工作忙”为理由而忽视了儿子。

父亲的行为、语言以及思想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男孩,但并不是所有的父亲都能成功地承担“儿子榜样”这一角色。很多父亲也常常在无意识中把错误的思想和行为传达给了儿子。

生活中,如果父亲很少帮妻子做家务,那么当母亲要求男孩帮自己做一些家务时,男孩就会理所应当地拒绝。因为在他们的头脑中已经产生了这样的思想:做家务都是女人的事情,男人有权不去帮忙。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0 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千万不要动不动就打孩子。“棍棒底下出孝子”已经过时,更不能无缘无故地把自己的不愉快倾泻到孩子身上。否则你的暴力倾向会在孩子身上发扬光大。(注意:这里强调的“不要动不动”,并非是不能打,关键要把握住什么时候打?打的目的是什么?如何打?对于有些极端的错误,不用极端的举措,孩子容易忘记。必要的惩戒是必须的。有些出了很大问题的孩子,家长还在强调“我从小就没动过他一指头”,显然是犯了纵容的错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帐号

本版积分规则

友情链接: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