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扫码登录更安全

登录 | 注册帐号 | 找回密码

茂名论坛

  • 关注抖音号
  • 关注公众号
  • 下载APP
  • 扫码关注抖音号
  • 扫码关注公众号
  • 扫码关注APP
快捷导航
楼主: 066888888

[单位招聘] 『李阳英语』招聘信息,期待热爱教育行业的您加入!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1 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孩子的大脑发育特点决定了他们是随时沉浸在当下的,这就是他们磨蹭的根本原因。

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知道,最有效的办法,是你要把当前的情况和孩子解释清楚,帮他们从当下跳出来,看到整个情势,然后交给他,让他学着去抓紧。

当我们这样做时,我们就促进了孩子大脑的整合发展,帮他们提高了时间管理和规划能力。这些能力,在今后孩子的学业、工作中,都至关重要。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2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要做人中人,不做人上人

少给孩子提一些过高的、难以做到的要求。

做父母的本应该有颗平常心。因为,生儿育女是最平常的事情。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告诫过父母们:“不要让孩子成为人上人,不要让孩子成为人下人,也不要让孩子成为人外人,要让孩子成为人中人。”“人中人”就是“平常人”。

一个伟人把自己看成是平常人、人中人,我们这些普通人,却又非逼着孩子去当什么“人上人”不可,这不是害孩子吗?有了这种心理,对待和教育孩子自然不可能既科学又冷静。

培养平常人,要有平常心。所谓做平常人,就是少给孩子提一些过高的、难以做到的要求,而是把人生的道理,用最平常、最通俗的语言讲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去把握自己的命运。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3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最没用的育儿方法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

这句重要的提醒已存世百年,可这3种办法恰是很多家长身体力行,运用最纯熟的。此话一出,肯定会引起很多家长的疑问和困惑:如果讲道理孩子不听,除了生气或感化他,还有什么方法呢?难道放任孩子不管吗?

孩子当然是需要教育的,但以大道理压人,强迫孩子接受来自家长口头的“道理”,这是在使蛮力,是思维懒惰和粗糙的表现,不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让问题变得越来越麻烦、越来越被动。

教育是门艺术,讲究的是简单和精巧。改变“讲道理”的思维定式,变通一下,效果可能会更好。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4 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父母是“园丁”,而不是“木匠”

有一本书叫《权力和影响力》,我们父母跟孩子的关系里头很容易陷到这种权力结构当中,而不是一种影响力当中。父母应该扮演的是园丁,而不是木匠。木匠的工作在于打造,实际上更应该像园丁一样,你提供温度、土壤,提供一个好的生态,让植物按照它自己的方式去成长。

这里讲一个犹太人的故事,就是大家都知道的爱因斯坦,他是一个高考落榜生,通过补习一年考上了一所二三流的工学学院。毕业后因为找不到工作,到中学里代课三个月,最后是同学的爸爸在专利局给他找了一份工作,恰恰通过专利局的这几年研究,让他得了诺贝尔奖。

如果按我们现在的设计方式来说,爱因斯坦是一个非常失败的人,因为他没有考上名牌大学。所以说我们身处一个很不幸的时代,我们中国流行过度教育,或者说,就是家长对于子女教育过程的过度设计和过度干预,导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升学童话和神话,例如哈佛女孩刘亦婷。我非常关注这个女孩将来会怎么样,我也非常关注那些少年班的学生会怎么样。实际上,我们社会的太爱相信这些神话,却忽略了那些不被人关注的孩子。人生是一场长跑,绝对不是在初期起跑时跑在前面的人最终也会跑在前面。

还有一个问题,中国父母现在对孩子的投入不是教育投资,而是一种教育消费,而且是过度消费。听说北京的某个小学收赞助费高达35万,还供不应求,为什么?因为它已经进入了一个消费市场,已经进入到类似于奢侈品市场的逻辑里面。奢侈品的逻辑是,价格是价值的一部分,如果商品价格不足够高,它就没有价值。我们的教育消费陷入了这样一个逻辑当中,像买名车、名包那样去购买孩子的教育,其后果非常地令人担忧。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5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条件接纳孩子、爱孩子

很多时候孩子不是故意和家长对着干,而是由于成长期的家庭教育或生理原因还有环境中的影响。

所以家长们了解了这些成因后,首先要做的就是接纳和理解孩子,不要再埋怨孩子,还要知道,叛逆期只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短暂的一个时期,它很快就会过去,所以家长们能无条件的接纳和爱孩子,帮助孩子们把这个时期尽快度过去,未来你的孩子才会更爱你,更尊敬你。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6 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必须懂得如何与陌生人交谈

今天的社会,每一个家长出于安全考虑,都在不停地告诫孩子“不要与陌生人说话”。可是十八岁以后,他们都不得不离开家庭和学校的熟悉而舒服安全的环境,独自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人。

局促紧张、词不达意、吞吞吐吐、目光游离、手足无措,这些都是常见的“陌生人交际恐惧症”的表现。而一个十八岁的人如果还有这些表现,主要原因就是他没有从孩子过度为一个成年人,不具备应有的成熟。

我们做父母的需要尽早培养孩子以成年人的方式与人交流:主动与人打招呼做自我介绍、有礼貌的肢体语言,包括微笑着直视对方的眼睛、尺度适宜地握手、敢于提问题等等。一个十八岁的人学会成熟大方的交流方式,会让对方在初次见面就很快产生尊重和好感,而不会因为年轻受到轻视。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7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粗野、粗俗的行为不能有

有一类孩子,喜欢采用暴力的手段,强制别人服从自己的意志;用语言对他人进行攻击、胁迫,来实现自己的愿望。但是,这样的做法是绝对不可取的!

如果孩子出现了粗俗的言行,爸爸妈妈应该怎么做呢?首先,要帮助孩子明辨是非,明确地告诉他:“以后不能这样做了,这是粗野的行为,是要挨批评的!”然后家长引导孩子,让孩子自己反省,想出更好的办法来处理这样的事情。

这样的规矩能帮助孩子调整自己的情绪,学会如何对待自己想要的东西,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不断地调整对事物的看法和自己的心态。等他长大后,他也会用这套模式去对待周围的人,变得更加理性、为他人着想。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8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许你有很多梦想没有机会实现,别让孩子代替你实现。

记着,那是你的梦想,不是孩子的梦想。

如果你刚刚为人父母,其实还有时间实现自己的梦想,就当给孩子做一个榜样。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9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专制”

妈妈不要在孩子还没把想说的话表达清楚时,就自以为是地抢先表达自己的观点,不管孩子是否愿意,就以“你必须……”、“你应该……”的语气命令孩子,以自己的观点来代表孩子的观点,而且要求孩子去执行。妈妈千万不能成为“专制”的代名词。在这种情况下长大的孩子缺乏主见,缺乏是非判断能力。妈妈和孩子之间应建立平等的关系(平等不是无原则),懂得互相尊重对方。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0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必须懂得如何与陌生人交谈

今天的社会,每一个家长出于安全考虑,都在不停地告诫孩子“不要与陌生人说话”。可是十八岁以后,他们都不得不离开家庭和学校的熟悉而舒服安全的环境,独自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人。

局促紧张、词不达意、吞吞吐吐、目光游离、手足无措,这些都是常见的“陌生人交际恐惧症”的表现。而一个十八岁的人如果还有这些表现,主要原因就是他没有从孩子过度为一个成年人,不具备应有的成熟。

我们做父母的需要尽早培养孩子以成年人的方式与人交流:主动与人打招呼做自我介绍、有礼貌的肢体语言,包括微笑着直视对方的眼睛、尺度适宜地握手、敢于提问题等等。一个十八岁的人学会成熟大方的交流方式,会让对方在初次见面就很快产生尊重和好感,而不会因为年轻受到轻视。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1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培养孩子的能力

家长要放手,在可控的范围下尽量放手。 比如,做一件事,孩子去做,可能只能打30分,你不满意,骂他,甚至代替他做了,当时事情的效果可以打90分。

但请家长注意,这90分,永远是你的90分,孩子仍然是0分。 如果,你让他做,用他不反感的方式指点一下,这一次可能只是30分,下一次就有可能是60分,再下一次,可能就是95分,甚至比你做得更好。

所以,家长要学习聪明地示弱,把机会让给孩子,并及时鼓励肯定孩子。爸爸妈妈终将老去,要学会把舞台适时地让给孩子,让他们发挥。

孩子只有在一次次的实践、思考中,不断长大,独立,然后超越父母。长江后浪拍前浪,我爸爸妈妈常常很幸福地被我拍在沙滩上。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2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主动学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无论是我们的学校,还是不少家庭,都是以灌输的方式让孩子被动接收。

  而当孩子自主捧起书本贪婪阅读的那刻,才是一个标志性的不同——孩子懂得了主动学习。

  而让孩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的养成,是爸妈以身作侧的榜样,爸妈都喜欢阅读,睡前有看书的习惯等,“近朱者赤”的孩子自然而然就养成阅读的习惯。

  学会主动学习的孩子,相当于掌握了人生的金钥匙。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4 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孩子遭受失败或挫折时,妈妈要表现得坚强和绝不放弃,冷静地告诉孩子失败只代表一时,不代表孩子终生失败。不要孩子还没认为要放弃时妈妈首先就表现得没有什么希望。最差的就是用刻薄的语言挖苦他,把孩子数落得一无是处,甚至新帐旧账一起算。这样的母亲教育下的孩子会极度自卑,甚至放弃自己本应美好的前途。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6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活上立规矩要听孩子意见

孩子对一些事情的理解方式更倾向于形象化思维,为减少沟通中的误解,规矩内容一定要清晰,有执行操作的步骤最好。有些家长会给孩子布置家务劳动,但孩子可能完成得不够顺利,反遭家长斥责,结果导致孩子的积极性受影响。举例来讲,如果想培养孩子自己收纳玩具的习惯,就要明确告诉他,什么玩具收在哪个位置,怎么收。你们可以一起画出或者写出玩具收纳的规则、步骤,贴在墙上,时刻提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帐号

本版积分规则

友情链接: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