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扫码登录更安全

登录 | 注册帐号 | 找回密码

茂名论坛

  • 关注抖音号
  • 关注公众号
  • 下载APP
  • 扫码关注抖音号
  • 扫码关注公众号
  • 扫码关注APP
快捷导航
楼主: 066888888

『李阳英语』赢战新学期,快乐学习,轻松提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9-3-6 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和孩子聊一聊性别
性别是比较敏感的事情,三岁左右的孩子,就会清楚地知道自己是男生还是女生,也会冒出很多奇奇怪怪的关于性别的问题。而性别这件事情,由爸爸聊,对孩子更有说服力。如果是男孩,就告诉孩子,我们都是男人,和女孩不一样,我们的使命是照顾家庭,保护弱小。如果是女孩,就告诉孩子,你的性别和我不一样,你要像妈妈,做一个温暖、优秀、会保护自己的女子。
 楼主| 发表于 2019-3-7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没关系,你很棒!”

如果你的眼睛里只有孩子的缺点,那么孩子如何相信自己的优点呢?有时候,换一种角度看孩子,让你的态度适应孩子的脾气和方式,也许你会发现,其实没有什么大问题。

孩子总有遇到挫折的时候,枫枫妈最常做的就是抱抱他、安慰他“没关系,你很棒!”很快地,孩子就在妈妈的安慰下排解掉挫败感,找回勇气,甚至更喜欢亲近妈妈。
 楼主| 发表于 2019-3-8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兴趣爱好是永远的快乐

专家研究发现,全身心投入到一项充满挑战的任务中,会给人带来很大的快乐。对于孩子而言,培养他的兴趣爱好,例如集邮、绘画等,让他投入其中,会让他很快乐。但这里的投入并非指给孩子安排满满的绘画课程或者舞蹈练习等,因为那样只会让孩子失去兴趣,失去从中得到的快乐。而兴趣爱好也不一定是指某种技能,例如集邮、拼图等,它们并不是某种竞技,却同样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更能让孩子学会投入的快乐。
 楼主| 发表于 2019-3-9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让孩子过点“穷日子”

优裕的物质生活和给孩子大量的钱,是葬送孩子的第一杀手。有人戏称,孩子拥有大量的钱财,除了购回享乐、好逸恶劳、攀比之心外,还买回了囚车。

经济腾飞了,腰包鼓起来的家长们,将钱用在培养子女上,这本无可厚非,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环境,但绝不能在他自身物质享受上太过奢侈。要不然,你把钱存起来,等孩子长大,有了正常的金钱观后再给他也不迟。

为了孩子的积极奋进;为了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为了孩子不饱暖思坏,你还是让孩子过点“穷日子”吧!
 楼主| 发表于 2019-3-10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关于品德

对于人格的完善和道德品质的优良,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首先关注。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爱国情怀和集体意识,社会公德和责任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创新精神,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自尊、自信、自律、自强,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团结协作,尊重他人,甘于付出——这些,都比分数要重要得多。如果孩子在以上任何一个方面有问题,那怕是有一点问题,即使他分数再高,那也不值得骄傲。这是我们教育孩子的基础原则。
 楼主| 发表于 2019-3-12 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主动学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无论是我们的学校,还是不少家庭,都是以灌输的方式让孩子被动接收。

  而当孩子自主捧起书本贪婪阅读的那刻,才是一个标志性的不同——孩子懂得了主动学习。

  而让孩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的养成,是爸妈以身作侧的榜样,爸妈都喜欢阅读,睡前有看书的习惯等,“近朱者赤”的孩子自然而然就养成阅读的习惯。

  学会主动学习的孩子,相当于掌握了人生的金钥匙。
 楼主| 发表于 2019-3-12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做父母,最高境界就是孩子把你当朋友。

我始终认为,做孩子的朋友,孩子也肯把自己当作朋友,乃是做父母的最高境界。朋友式的关系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独立,二是平等。

独立,就是把孩子视为一个灵魂,一个正在成形的独立的人格,不但爱他疼他,而且给予信任和尊重。当然,父母自己也是独立的灵魂,而正是通过对孩子的尊重,孩子会鲜明地意识到这一点,从而学会也尊重父母。 

我要强调灵魂的概念,有些父母是没有这个概念的,从不把自己视为一个灵魂,因而也不可能把孩子视为一个灵魂。这样的父母往往把孩子视为一个宠物,甚至视为一个实施自己的庸俗抱负的工具,其结果恰恰是扼杀了孩子的独立人格,使孩子成为灵魂萎缩的不完整的人。

既然都是独立的灵魂,彼此的关系就应该是平等的。平等尤其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亲子之间要有商量的氛围。凡属孩子自己的事情,既不越俎代庖,也不横加干涉,而是怀着爱心加以关注,以平等的态度进行商量。当孩子具备一定的理解力之时,家庭的事务,父母自己的事情,也不妨根据情况适当地征求孩子的意见,使其有参与感和被信任感。 

另一方面,亲子之间要有交流的氛围,经常聊天和谈心,就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在自愿的前提下,分担孩子的忧愁,共享双方的喜乐,沟通彼此的心灵。
 楼主| 发表于 2019-3-13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当孩子在考试前或做什么比较重要的事情之前表现出胆怯时,妈妈千万不能不以为然或训斥他胆小或表现得比他还紧张,这样会加重孩子的心理压力,导致孩子无法正常的发挥。这时,妈妈最好很轻松地对孩子说,不管你做得怎么样,爸爸妈妈在像你这么大的时候还不如你呢,不要担心。这时,孩子心里会很有底气和自信,他会发挥得比平时更好。
 楼主| 发表于 2019-3-14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关于品德

对于人格的完善和道德品质的优良,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首先关注。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爱国情怀和集体意识,社会公德和责任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创新精神,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自尊、自信、自律、自强,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团结协作,尊重他人,甘于付出——这些,都比分数要重要得多。如果孩子在以上任何一个方面有问题,那怕是有一点问题,即使他分数再高,那也不值得骄傲。这是我们教育孩子的基础原则。
 楼主| 发表于 2019-3-15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

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亲都是不断学习提高的结果。我接触过这么多的杰出的父母,没有一个是轻易取得教子成功的。

一位优秀的母亲甚至说:很多人都认为我很轻松,说你的孩子那么优秀,根本不用管,殊不知,我连晚上睡觉其实都有一个眼睛是睁着的!

好母亲防患于未然,而不合格的母亲是,孩子的问题已经很严重了,甚至教师都已经找孩子谈话了,她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

全国首届杰出母亲沈丽萍同志是个画家。她为了学画,不仅上了大学,而且还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不仅买了书籍,而且还参观了数不尽的画展,听了数不尽的学术报告。

可是却从来没有意识到培养孩子也应该花时间,直到孩子因为空难导致身体严重残疾之后,她才开始真正学做母亲,并且由于自己的努力,最终帮助孩子战胜残疾,成为被挪威人民赞誉的“中国英雄“。

进入21世纪,信息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任何岗位都要求培训、考核,但似乎只有生养、教育孩子不需要培训,好象自动就会上岗而且永远不会下岗,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每一个人在做父母之前都要学习相关的知识,关于怎样做父母的意识和知识准备得越早越好,越充分越好。
 楼主| 发表于 2019-3-16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一分脾气七分害

教育界的专家指出:贫穷不会带来教育的失败,但精神的虐待一定会制造一个问题儿童。

让孩子生活在精神的虐待中,就如同给她带上了终生痛苦的枷锁。很多家长把孩子的任性、不听话、顽皮捣蛋归咎在孩子身上,其实每一个问题儿童的背后,必有一个问题父母,这是铁的规律。

孩子的问题,几乎都是家长的问题,只是很多父母不愿意去看见自己的问题,总是想尽各种办法修理孩子。

再有灵性的孩子,如果遭受了精神虐待后,都会走向消极、悲观的世界,这是不可避免的。
 楼主| 发表于 2019-3-17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没有经过无聊和辛苦的学习过程

就不可能有快乐的学习成绩

相信大多数人都不可能把学习当作是一件快乐的事,要做一个学霸,需要在别人玩游戏的时候,别人在看电影的时候,静下心来学习。

当然,有的人心智比较早熟,从小便有自己的远大志向,所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为此而努力;也有的人没有树立远大的目标,但至少有一个像考上好中学或好大学这样的短期目标。

但无论如何,他们都有一个目标,并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努力付出,这个过程是谈不上快乐的。当孩子取得优秀的成绩,辛苦的努力得到回报时,学习的快乐才会显现出来。

但是也不排除极少部分智商很高的人,本身具备极强的天赋,不需要太努力就能取得很好的成绩,但这只是个例,不在我们讨论的范围内。
 楼主| 发表于 2019-3-18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鱼缸法则

养在鱼缸中的热带金鱼,三寸来长,不管养多长时间,始终不见金鱼生长。然而,将这种金鱼放到水池中,两个月的时间,原来三寸的金鱼可以长到一尺。

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样,孩子的成长需要自由的空间。而父母的保护就像鱼缸一样,孩子在父母的鱼缸中永远难以长成大鱼。要想孩子健康强壮的成长,一定要给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而不让他们拘泥于一个小小的父母提供的“鱼缸”。随着社会进步,知识的日益增加,父母应该克制自己的想法和冲动,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
 楼主| 发表于 2019-3-20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一天内批评不要超过两次

第一次挨批评时,孩子一般不会感到厌烦,而是多少会愧疚、反省,其实这就达到了批评的效果。第二次开始就感到厌烦,不过程度较小,但如果再来第三次、第四次,厌烦心理就会以几何级数增加,甚至演变成反抗心理。所以一天之内批评孩子不要超过两次,不管是针对同一件事还是不同的事。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
 楼主| 发表于 2019-3-21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让孩子过点“穷日子”

优裕的物质生活和给孩子大量的钱,是葬送孩子的第一杀手。有人戏称,孩子拥有大量的钱财,除了购回享乐、好逸恶劳、攀比之心外,还买回了囚车。

经济腾飞了,腰包鼓起来的家长们,将钱用在培养子女上,这本无可厚非,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环境,但绝不能在他自身物质享受上太过奢侈。要不然,你把钱存起来,等孩子长大,有了正常的金钱观后再给他也不迟。

为了孩子的积极奋进;为了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为了孩子不饱暖思坏,你还是让孩子过点“穷日子”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帐号

本版积分规则

友情链接: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