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彭振烈 于 2019-12-18 10:44 编辑
在今年建国70周年之际,央视和各大卫视播出了不少优质的主旋律电视剧,在电视剧情中蒋介石身边总有一个得力的谋士,凡是蒋介石有什么不解的时候必定会问他,他如此这般解答一番蒋介石一定茅塞顿开,此人就是是民国第一大“军师”,被蒋介石赞为“当代卧龙”的杨永泰。
杨永泰字畅卿,生于1880年,广东高州茂名县(现高州)大井镇鉴江畔的大坡山村人。 ▼
图1 杨永泰大井故居遗址
根据当地传说在杨氏有个祖坟葬于高州石板镇与荷花镇交界的张家堡村附近的六云山上,是一个名叫“燕子回巢“出将入相的大地,在高州北边一直流传这个风水宝地的留题:
蚁鹰发脉气象雄, 六云岭顶现真宗。 三台华盖十字帐, 一曲秋水气溶溶。 不识之人瓜棚地, 识能燕子回巢逢。
▼
图2 杨氏祖坟图
杨永泰父亲早故,他是遗腹子。不久母亲又去世,他由阿婆一手养大。后来,小杨过继给了已故的伯父,由伯母苏季端教导成人(名义上成为嗣母)。苏氏素称贤淑,教导有方,小杨七岁入学,天资聪颖的他,总能过目成诵,且能理解其中的涵义,每逢塾师考问,都能够应对入流,以致远近都赞其为“神童”。 十二岁的时候,杨永泰去应茂名(现高州)县学考试,拔得头筹,有眼光的人已经预见他不是一般的人。 此后赶上科举渐废,学校渐兴,高州地处粤西地区,很多人都不主张子弟外出求学。然而苏氏高见,独排众议,将小杨永泰送到了广州入广雅书院学习,14岁的他成为了学校里最小的学生。▼
受当时的革命思潮影响,小杨也参加了学校里的一些政治请愿运动,并且由于他应付机警,为众瞩目,竟被推举为学生请愿代表。广雅书院被解散后,他又考入广州高等学堂。一年后,北上考入了北京国立大学法律系,与后来的北京司法院长徐梦严、广东高等法院首席检察官廖愈簪、地方审判厅长杨岷山等同班,并称为“四杰”。 在学校时,杨永泰从来不会一味苦读苦学,但是每次考试他都能够名列前茅,同学们只能自叹不如。两年后杨氏毕业,他回到了广州,出任《广东报》记者、编辑。 杨永泰文笔流畅、思维敏捷、思想活跃、立论深刻,很快在广州地区开始小有名气。随着资历和才华的日渐长进,杨永泰开始参与政治活动,清末时他积极拥护君主立宪,被选为广东省咨议局议员。民国初年,他又被选举为广东省会议员,不久又获选为国会议员——这是很大的责任和荣誉。 在北京供职期间,杨永泰开始声誉鹊起,他深知政治活动离不开竞争,而要在政坛上斗争制胜,非有团体背景不可,“于是着手组织政党,集中人才,因纠合李根源、谷钟秀、张耀曾、周善培等”,组成了政学会。最初,政学会的号召是以研究政治为目的,秉持着宁缺毋滥的入会原则,“如湖北政学会成立几个月后,会员人数才约300人”。一时俊彦,参加入会者颇多,杨永泰与李根源等人居于领导地位。慢慢的,政学会就蹈入了实际政治行动,为达到自成统系的目的,杨永泰等人便多方联结,形成了“政学系”。护法运动中,政学系投靠西南军阀,策划改组军政府排斥孙中山。作为政学系成员,杨永泰参加了改组后的军政府,并先后出任广东省财政厅厅长、广东省省长。 军政府垮台后,杨永泰离开广州, 投靠北洋政府,成为国会议员。但好景不长,国会很快被解散,政学系随之烟消云散,杨永泰也来到上海,等待时机以期东山再起。 1928年,刚刚复出的蒋介石深感自己缺乏足智多谋的谋士。蒋介石的盟兄黄郛便向他推荐了杨永泰。他在蒋前称:“杨畅卿先生,为 海内奇才,胸罗经纶,足以佐治,凡吾所能者,畅卿无不能,畅卿所能者,有时吾不及,国家大计,望公商之。”此话出自盟兄之口,使蒋深信不疑,恨不得立即揽之入幕。与此同时,杨永泰也在寻找机会,他首先找到了军政府时期的好友熊式辉。熊式辉时任淞沪警备司令,是蒋介石的心腹之一。这样,通过熊式辉的直接引荐,杨永泰很快就为蒋介石效劳了。
定策”削藩” 杨自幼接受严格的旧式教育,又曾留学日本,接受过系统的西式教育,故“既擅文事,又长武备;既懂立法,又精行政”,加之对于“天下大事”观察已久,故与蒋介石见面之初便发表了著名的“隆中对”: “当今天下,广西第七军横行两湖,李济深负隅两广,白崇禧收编了唐生智残部三个军,称霸一方,三分天下有其一,如勾结冯、阎,则南京无法立足。好在桂系的政敌俞作柏能拆李宗仁的台,唐生智也可以收回旧部为辞进逼白崇禧,再用重金收买冯玉祥的大将韩复榘、石友三等,则李宗仁、白崇禧的势力就不难瓦解。” 杨永泰将其“削藩”策略概括为:以经济方法瓦解冯玉祥的第二集团军,以政治方法解决阎锡山的第 3 集团军,以军事方法解决李宗仁的第四集团军,以外交方法对付张学良的东北军。 蒋最头疼的军阀问题,被杨永泰数语道破。蒋介石顿时心明眼亮,对杨永泰肃然起敬,任命杨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议。由一个草居在野的政客,一跃而入蒋总司令的“卧榻之侧”,杨永泰成了蒋介石的“首席智囊”。完成北伐之后,蒋介石即着手实施杨永泰的“削藩”谋略。1928 年 7 月中旬,蒋在北平召开军事善后会议。国民党各路“诸侯”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白崇禧等参加会议。蒋介石提出了《整理军事方案》和《军事意见书》,冠冕堂皇地提出整编军队,裁减兵员,其意图是削弱其他三个集团军的兵力,壮大自身势力,等待时机,各个击破。冯玉祥、阎锡山诸人开始均沉默不语,后来极力抵制。
▼
图4 冯玉祥、蒋介石、阎锡山合影 蒋介石仅想利用这次机会试探一下各路“诸侯”的态度,当然是无果而终。杨永泰向蒋介石建议:利用北伐结束之机,采取“调虎离山”之计,将这些人明升暗降,调到南京,以便解除兵权。蒋介石接受了杨的建议。 8 月 8 日至 15 日召开的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上,蒋介石任命冯玉祥为行政院副院长兼军政部部长、阎锡山为蒙藏委员会委员会长兼内政部部长、李宗仁为军事参议院院长,并希望三人长住南京,共商国是。 接着,杨永泰建议蒋尽快召开编遣会议,“杯酒释兵权”,用政治方式削去“诸侯”兵权。1929 年初春,编遣会议召开,但出乎蒋的意料,各路“诸侯”在裁兵问题上互不相让,争论不休。尤其是冯玉祥,称病请假,消极对抗,致使蒋抱极大希望的会议草草收场。 既然政治方式不能“削藩”,只好诉诸武力。按照杨永泰的建议,蒋介石决定首先用军事手段消灭桂系的李宗仁、白崇禧。当时,桂系势力盘踞着从广西、广东经两湖直到山海关长达千里的战线,摆下了“一字长蛇阵”。如何破掉李、白这个互相配合的战阵?杨永泰向蒋介石建议:先击首腹后斩尾,武力进攻和政治分化双管齐下;先解决武汉、平津桂系驻军,尔后直捣桂系广西老巢。 1929 年 3 月,蒋桂战争爆发。蒋介石先把同桂系站在一起的李济深诱到南京加以软禁,任命陈铭枢、陈济棠统治广东,然后委派唐生智携巨款去天津活动老部下李品仙倒戈反桂,不用一兵一卒便使白崇禧仓皇出走。接着,蒋介石统率大军直捣武汉。 为了实施武力进攻与政治瓦解相结合的策略,杨永泰秘密来到香港,与受桂系排挤的俞作柏洽商。他凭着三寸巧舌说服了俞作柏,并许诺:“如果俞将军活动李明瑞、杨腾辉倒桂成功,中央委你为广西省主席,省府委员由你决定。”杨永泰陪俞作柏来到南京后,蒋介石立即委任俞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上将参议”,由杨永泰协助到汉口,与桂系第四集团军第七师师长李明瑞秘密接触。当蒋介石的中央军与桂军一交火,桂军前敌总指挥李明瑞便阵前自动脱离战斗,致使桂军一败涂地。李宗仁、白崇禧退守广西。蒋介石率各路大军齐向广西合围,桂军大败。李、白二人被迫逃到香港。 就这样,杨永泰协助蒋介石首先平定了桂系。 蒋桂战争接近尾声时,冯玉祥统率西北军单独反蒋。蒋介石再次采用杨永泰的计策,用经济手段瓦解冯玉祥的军队。1929 年 5 月 22 日,冯玉祥部下韩复榘由洛阳发出“养”电,力主维护和平,拥护中央。蒋介石大喜过望,立即复电韩复榘,令其指挥所有驻陕甘宁部队,委任石友三为讨逆军第十三路总指挥,并送现款 500 万元作为犒赏。“银弹”的威力迅速见效,5 天后冯玉祥被迫宣布下野。 1930 年 3 月,鹿钟麟、商震、白崇禧、张发奎等第二、三、四集团军 57 个将领通电全国,一面历数蒋介石十大罪状,一面推举阎锡山为陆海空军总司令,联合反蒋。 ▼ 图5 中原大战形势图
面对中原大战爆发之势,杨永泰胸有成竹地向蒋介石建议:一、采取陆战为主、空军协同的战术,威慑联军;采取“银弹”外交,瓦解冯玉祥的西北军;二、不惜一切代价,拉拢取观望之势的东北军张学良。蒋介石立即派吴铁城和张群携巨款到东北,极力拉拢张学良助蒋讨伐阎、冯,并用重金收买了冯部将领刘茂恩,诱捕冯军豫东前线总指挥万选才,在战略上占据了主动。经过 5 个月激战,蒋大获全胜,阎避居大连,冯移居汾阳。山西晋军被举兵入关的张学良加以整编,西北军则被蒋介石化整为零一个个吃掉,仅仅保留了被改编的 29 军。这样,冯玉祥苦心经营 20 多年的西北军土崩瓦解了。蒋介石采纳杨永泰的“削藩策”后,只用3年时间就达到了预期目的。
献计围剿 中原大战后,蒋介石踌躇满志,举兵南进,开始向中共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大举进攻。然而三次“剿共”连连败北。蒋介石尤其不明白,各地“诸侯”人马那么多,都被逐一铲除了,而共产党就这么一点人马,怎么就稀里糊涂地输了 ?杨永泰认真分析了前三次“剿共”失败的原因,发现蒋的失策在于把红军看成与北洋军阀一样的军队。实际上,红军绝非乌合之众,而是一支不怕死、不受抚、不感恩、不惧威的真正“党军”。红军的最大不同是实行政治建军,兵民一体,上下同心,因此必须采取新的策略才能“剿”灭。红军既然是靠政治起家的,那就来个“政治剿匪”——“三分军事,七分政治”。 杨永泰派人向蒋呈递了一份“万言书”,陈述了自己对于“剿共”的意见:“吾随先生出师,细观江西诸地,渐觉共党不足为虑。所难之点为共党与‘匪区’民众结为一家,两者合手,实为一严重问题。民众与共党合为一家,在于吾地方官吏风气日下,致使民众为共党所利用。” 杨永泰的下面几句话更是一下子说到了蒋介石的心坎上: 我之所言新的谋略,意即剿共实行三分军事,七分政治。所谓七分政治,在吾,则加强对匪区民众管理,加强对匪区民众宣传,澄清吏治,务使土豪恶霸横行乡里者灭绝。对贫穷困苦无孤者,给予救济,对匪区民众日常生话给予指导和帮助。这样,渐使匪区民众日益脱离共党,不为共党所左右。达此目的,即剿共不愁也。所谓三分军事,在下大力于上述诸务中,然后派重兵对匪区共党实行严厉的围剿,务使除恶务尽,不留后患。同时对投诚者,要给予宽大和出路,实行先生之剿抚兼施。吾认为,如实行三分军事,七分政治,变军事剿共为政治剿共,不出一年,会初见成效。 蒋介石对“万言书”大为赞赏。1932 年 4 月,蒋到汉口主持鄂豫皖三省“剿共”军事,决定破格提升杨永泰为鄂豫皖“剿共”司令部秘书长,令其随行前往武汉。这样,杨永泰正式成为蒋介石的帐前军师。 杨永泰的“三分军事,七分政治”方针可谓老谋深算。蒋介石照此实施,立即在“围剿”鄂豫皖苏区中显示了威力。由于张国焘的指挥错误和政治上未能适应蒋介石的新策略,没有采取应变措施,致使红军被迫撤出鄂豫皖根据地,向西退去。 蒋介石大喜过望,对杨永泰更加言听计从。他立即移营江西,全力“围剿”中央苏区。 1933 年 5 月 7 日,蒋介石改“行辕”为军事委员会委员会长行营,任命杨永泰为南昌行营秘书长,全权总揽政治事务。杨永泰负责的第二厅专营“政治剿共”,所以南昌行营上下又称杨永泰为“七分厅长”。
▼
图6 三次反围剿形势图
第四次“围剿”准备不充分,蒋介石并未得手。尽管如此,他对杨永泰的方针并没有动摇,而是马上组织第五次“围剿”,调集 50 万重兵对付江西中央苏区。 杨永泰提出的“三分军事,七分政治”在第五次“围剿”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运用:他组织求是通讯社,专办行营新闻发稿工作;组织努力剧团和奋斗文艺社,作为“剿匪”前线的“文化标兵”;实行军人独裁,强化保甲组织,严厉实行连坐制,对苏区民众实行所谓“软化、分化、感化”政策。更狠的是,杨永泰建议蒋介石对苏区实行严格的经济封锁。国民党利用军队、行政官员、各省党部以至基层党部、各地乡绅等,组成严密的网络系统,要与红军打一场“政治战”、“经济战”和“立体战”。
​
图7 第五次反围剿形势图
仅一年多时间,这些措施便收到奇效,逼迫中国工农红军西去。杨永泰因谋划“剿共”有功,当选为国民党第五届候补中央执行委员。
自古以来,四川就被称为天府之国,土壤膏腴,资源丰富,确为中 国最重要的经济资源区域之一,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四川(包括西康),再加上云南、贵州,整个西南 地区拥有持久抗战的战略地位,南京国民政府把它作为持久抗战的大后方,不能不说是最佳选择。 1934 年10月红军长征后,蒋 介石认为:“川、滇、黔三省各自为政,共军入黔,我们就可以跟进去, 比我们专为图黔而用兵还好。川、 滇为自救,也不能不欢迎我们去, 更无借口阻止我们,此乃政治上最 好的机会。今后只要我们军事、政 治、人事、经济调配适宜,必可造成统一局面。”然而,西南各省以四川政治最为混乱,实力最强的刘湘, 虽然感激蒋介石在1932年至 1933年他与刘文辉的大战中所给予的支持,却时刻提防蒋系势力的渗入。当蒋介石向刘湘提出派10个师 入川协助“剿共”时,刘湘明言拒绝中央军入川,只要求中央补助饷械。蒋介石虽然很恼怒却不能强来。 杨永泰向蒋介石建议:现在诚 然是统一四川的好机会,但四川历来不统一,内部情况复杂,不能操之过急,目前要抓住刘湘,答应给钱给军械,不派兵,只要求派驻一个参谋团驻重庆。然后寻机撤销南昌行营,设立重庆行营。一来可以 追剿共军,二来中央可以借机入川,达到统一四川的目的。并为蒋介石制定了入川“三步曲”。 1935年1月12日,南昌行营 第一厅厅长贺国光率“国民政府军 事委员会委员长行营驻川参谋团” 和宪兵 2000 余人入川,指导川康军政,策划、指挥“剿匪”事宜。对此, 刘湘无法拒绝,只好表示同意。参谋团入川,是蒋系势力打入西南的 第一步。随之蒋介石于 3月飞抵重庆,将参谋团改为重庆行营,杨永泰为行营秘书长,并手谕:“本委员长已进驻重庆,凡我驻川、黔各军, 概由本委员长统一指挥,如无本委员长命令,不得擅自进退。”重庆行营的设立,为中央剥夺刘湘的军政 大权提供了条件,此为第二步。第三步就是将四川军政大权收归中央。杨永泰建议蒋介石:成立以实力最强的刘湘为主席的省政府,打破防区划分,重新划定行政专署, 由省政府重新派人担任专员,训练川军军官,裁减和改编川军。蒋介 石立即依计行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打破防区制,成立以实力最强的刘湘为主席的省政府,规定自1936年3月 1日起,四川所有各军月饷统由四川善后督办公署统收统支,自此打破了为害四川近 20 年的防区制。整理四川财政,规定自1935 年起确立预算制度。统一四川币制,核准发行善后公债及整理金融库券,收兑地钞,推行法币政策。轮训军官,裁减和改编四川军队。1935年7月创办峨嵋军官训练团,蒋介石自兼团长,对川军营长以上各级军官进行轮训, 四川军队裁减和改编。通过这三步曲,蒋介石最终达到了经略四川大后方的目的。这不能不说有杨永泰很大的一份功劳。
由于深受蒋介石的器重,杨永泰的地位如日中天。1932年4 月, 蒋介石主持鄂、豫、皖三省“剿共” 军事时,杨永泰任鄂、豫、皖剿总司令部秘书长。1933年 2 月,杨永泰又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营秘书长,兼任行营第二厅厅长,负责党政经济。南昌行营在河南、湖北、湖南 、江 西 、安 徽 、江苏 、浙 江 、福建 、山东等十余个省内,不仅掌有军事全权,而且行使行政权,各省的用人行政都直接听命于南昌行营第二厅。几乎所有的国民党重要军政文电,都须经过杨永泰过目,然后才能呈蒋,许多军政要员来见蒋,也须经杨安排。杨 永泰一时权倾朝野。 在杨永泰的周围还团结了一大批军政要员,其中有时任外交部长的黄郛、湖北省主席张群、江西省主席熊式辉以及吴铁城、王世杰、吴鼎昌、翁文灏等人,由于杨永泰、黄郛、张群是民初政学系成员, 这些人又被称之为新政学系。新政 学系没有自己的组织和政纲,只是个松散的联盟,往往以个人的私交 和政治上的默契进行团结合作。他们一贯亲蒋、忠蒋,并且大多以学有所长、精于政务、足智多谋而深 受蒋介石的器重。新政学系通过杨永泰扩张其势力,一时在国民党政坛声名鹊起,势力显赫。 杨永泰离开蒋介石出任湖北省政府主席,成为一员封疆大吏,但却给政敌提供了刺杀他的机会。1936年10 月25 日,杨永泰应邀参加日本驻汉口领事馆的宴会,宴会结束后,在江汉码头准备回武昌时,一个刺客向其连开数枪,杨中弹身 亡。杨永泰被刺一事使国民党军政界大为震惊,蒋介石更是惊怒万分。他立即责令秘密侦查厅进行调查,缉拿凶手,同时要求湖北省 府公葬杨永泰。凶手很快被抓,并被枪毙。但真正的幕后策划者是CC系头目二陈。11月12日,在杨永泰公葬之日,蒋介石亲自写了一篇祭文,以褒扬他这位 “忠心耿耿”、“功勋卓著”的当代卧龙。
图8杨永泰遗像
冥冥中是否是应了瓜棚地的风水,真的有“瓜熟蒂落”的魔咒和历史籖言?
文来源于公众号高州牧 文/高州牧
制图/高州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