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0-2-23 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论湛江与茂名的差别湛江与茂名的差别:就是湛江以雷州文化为代表与茂名以高凉文化为代表的区别。也就是雷州府与高州府的区别。二者同为十府之一。
雷州府源远流长,历史文化底蕴积淀厚重深远,在历史上曾与广州、潮州合称“广东三州”,是当今粤西地区唯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雷州城自西汉以来,历代在这里设郡置县、州、郡、军、道、路、府等治,长期为雷州半岛及环北部湾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航运中心,因而被称为“天南重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由于雷州半岛位居祖国大陆紧南端边陲,优秀的中原文化广泛吸收融会了古老的南越、俚僚和流入文化,互相碰撞、融合,不断充实、更新,逐步形成独放异彩的雷州文化。如雷祖雷神、雷歌雷剧、雷州音乐、雷州傩舞、雷州石狗、雷州珍珠等“雷字号”风物,凸现雷州文化特有风采。它是天南重地区域文化,在南粤历史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雷州文化与广府、潮州、客家文化并称为广东四大文化,在我国众多的地域文化之林中占有重要的一席。雷州文化,素称“天南重地文化”,与雷州历史的渊源存在深刻的地缘关系,是“楚越文化、土
雷州十贤祠和苏轼像
著文化、海洋文化、中原文化---交汇地衍生的另一种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历史积淀厚重的独特文化的集合体(日不落语)”。高州府,是明清时期设立在广东境内的一个行政区划名。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元高州路置,府治茂名县(今广东高州城),故今高州有府城之称。高州府辖境六属相当今广东省茂名、高州、电白、信宜、化州、廉江、吴川等地。高州市长坡镇旧城村是南朝梁代建置电白郡(县)至明成化初的治地,和曾是高州治地,成为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已为众人所知。“旧城遗址”是高州市仅有的六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也是广东省较古老的、唯一保存较完好的古城池遗址,具有1400多年的历史。旧城据府、县志记载:旧城原为电白郡、县治所。
南朝萧梁时代(公元503—557)置电自郡,建郡城于此。随废郡为县,此城即为电白县城,又曾是高州路的治所。元大德8年前,旧城又曾是州、路治所,后高州路改高州府,高州府管辖茂名、信宜、电白、化州、廉江、吴川六县,府城仍在长坡旧城。明朝正统年间,旧城曾毁于贼寇,公元1468年,电白县治所才迁至今电白电城,高州府治所亦迁茂名(今高州镇)。并划旧电白城附廊和北部的郎韶、地安、怀德等六乡属茂名,从此,这座城也属茂名县,称电白堡,百姓则叫它“旧城”。从梁至明,旧城作为州、郡、府、县近一千年。
旧城由于长期是州、府、县治的所在地,是当时粤西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以现存古迹众多。中有陈仓米,年代久远;东有三官山,龙脉盘旋;西有鳌鱼吸水,鉴水如练;北有宝鸭穿莲、石狗衔烟;南有石井生莲,大座通天。城址尤存,古城结构依稀可辨,城墙有内外两重,呈“回"字形,东、西、南、北四个城门的遗迹还很清楚。内、外城墙之间有东、南、西、北四条城壕(即护城河)。在城周各处还保存有许多烧砖筑城的砖窑(称古窑群)。 [2]
由于高州府在历史上是粤西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同时是广东四大文教之乡,清代广东仅有的三名文状元就有一位是当时高州府吴阳(今吴川市)人林召棠。历史上北京贾家胡同14号为当时京城的高州会馆(已破损现为民居),清乾隆年间,粤商们在京师建立会馆的高州商人主要经营米、铁器等,由其开设的商号则被称为“高州行”。清朝至今高州府籍居民在海外也建立了很多的高州会馆,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加拿大、香港、澳门、台湾等皆有,马来西亚最多。这些会馆对旅外的高州人保持中华文化传统、联络乡谊乡情、维护华人的权益都是有很大的作用,是同乡会性质的会馆,这与古代的会馆有相似的功用。
高州市长坡镇旧城村是南朝梁代建置电白郡(县)至明成化初的治地,和曾是高州治地,成为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已为众人所知。“旧城遗址”是高州市仅有的六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也是广东省较古老的、唯一保存较完好的古城池遗址,具有1400多年的历史。旧城据府、县志记载:旧城原为电白郡、县治所。
南朝萧梁时代(公元503—557)置电自郡,建郡城于此。随废郡为县,此城即为电白县城,又曾是高州路的治所。元大德8年前,旧城又曾是州、路治所,后高州路改高州府,高州府管辖茂名、信宜、电白、化州、廉江、吴川六县,府城仍在长坡旧城。明朝正统年间,旧城曾毁于贼寇,公元1468年,电白县治所才迁至今电白电城,高州府治所亦迁茂名(今高州镇)。并划旧电白城附廊和北部的郎韶、地安、怀德等六乡属茂名,从此,这座城也属茂名县,称电白堡,百姓则叫它“旧城”。从梁至明,旧城作为州、郡、府、县近一千年。
旧城由于长期是州、府、县治的所在地,是当时粤西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以现存古迹众多。中有陈仓米,年代久远;东有三官山,龙脉盘旋;西有鳌鱼吸水,鉴水如练;北有宝鸭穿莲、石狗衔烟;南有石井生莲,大座通天。城址尤存,古城结构依稀可辨,城墙有内外两重,呈“回"字形,东、西、南、北四个城门的遗迹还很清楚。内、外城墙之间有东、南、西、北四条城壕(即护城河)。在城周各处还保存有许多烧砖筑城的砖窑(称古窑群)。 [2]
由于高州府在历史上是粤西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同时是广东四大文教之乡,清代广东仅有的三名文状元就有一位是当时高州府吴阳(今吴川市)人林召棠。历史上北京贾家胡同14号为当时京城的高州会馆(已破损现为民居),清乾隆年间,粤商们在京师建立会馆的高州商人主要经营米、铁器等,由其开设的商号则被称为“高州行”。清朝至今高州府籍居民在海外也建立了很多的高州会馆,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加拿大、香港、澳门、台湾等皆有,马来西亚最多。这些会馆对旅外的高州人保持中华文化传统、联络乡谊乡情、维护华人的权益都是有很大的作用,是同乡会性质的会馆,这与古代的会馆有相似的功用。
事致今,二者已有明显的区别,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茂名以冼夫人的:唯用一好心,好心茂名,为文化品牌,走融合发展,开拓进取向海而兴的道路。特别是在魅力中国城评比中,在CCTV的全国平台上,得到了全面展示和诠释。茂名很好地继承和发展了高凉文化。湛江呢?什么都没有,谁也不知道。茂名民风纯卜,乡邻和睦,人们脚踏实地,一心一意谋发展。湛江民风彪悍,斗勇癫狂,一个赌字了当头。老想着一夜暴富。做一些眼高手低的事。比如:同是去珠三角打工,茂名人服从安排,积极肯干。有些人得到很好的发展,湛江人就搞事多多,从不安守本份,惹事生非的多,如见注明“不招某市的人为证。当然,这些是普遍现象,不代表个案。当然,在乱世之中,可能湛江人这种为人处世,会出人头地,胜人一筹。但在和平年代,就成了社会的负能量。如,在政府征收土地上:茂名也会遇上困难,但不致于闹出人命,但在湛江,很可能会出人命案的。如从207国道高州开车到海口,在茂名的辖区,公路两旁私人自建房比次节鳞,大多次五六层以上,装饰得富丽堂皇。到了湛江辖区,楼少了,也矮了,稀落才有一二栋。这说明了茂名比湛江发展的好,比湛江人要多钱。生活水平高。房子可是农村人财富的象征。这是眼见为实。湛江人别不服。湛江好在自然条件好:有深水良港,有机场,有南海舰队。有太多的国企驻地。茂名没有条件,只有茂石化,但茂名人积极,肯干。也有了港口(茂名博贺港)。半个机场。如人是决定的因素,我是选择好心茂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