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扫码登录更安全

登录 | 注册帐号 | 找回密码

茂名论坛

  • 关注抖音号
  • 关注公众号
  • 下载APP
  • 扫码关注抖音号
  • 扫码关注公众号
  • 扫码关注APP
快捷导航
楼主: 066888888

【李阳英语】2020年暑期班199元起,千万别错过啦!!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8-2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需要注意的地方

对于和母亲分离,男孩会有更强的焦虑症,如果感觉被抛弃,他更容易关闭内心,不和外界交流。如果可能,男孩在三岁前,最好由家人照顾。有分离焦虑症的男孩可能会在幼儿园表现得好动或者有攻击性,大人们很可能会他贴标签,说他好动爱打人,而这个标签可能会一直跟随他。

如果是由家人照顾或者是在只有几个孩子的小型家庭式托儿所由有爱心的老师照顾,男孩会适应得更好,分离焦虑症会降低。三岁以下的孩子需要和把他放在心里特殊的位置的人度过幼年期。男孩们最早需要学到得是亲密、信任、温暖、快乐和友善。这些幼年时体验到的感情会帮助他更平稳地度过容易冲动的青春期,平衡他爱冒险和爱竞争的天性。
 楼主| 发表于 2020-8-3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孩子的问题是父母问题的映射

很多父母将孩子的不好的习惯怪罪到学校身上,怪罪到教师身上,怪罪到孩子自己身上,唯独没有怪罪到自己身上。

其实孩子身上的多数习惯——无论是好习惯还是不好的习惯都是我们父母在有意无意地培养出来的。就像上海人说上海话吃上海菜,四川人说四川话吃四川菜一样,仿佛生来就会不需要培养,而事实并非如此,父母每时每刻都在教,以至于自己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教,这就是“潜教育”,比“显教育”威力大得多的本质教育。

孩子的问题大多不是孩子自身造成的,而是父母问题的折射。

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因此在骂孩子的之前骂自己,在打孩子之前打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地改变自己。
 楼主| 发表于 2020-8-4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接纳孩子本来的样子

         那么怎么做才是高质量的陪伴呢?吴海勇建议,父母要接纳孩子本来的样子,而非夹杂太多个人评判。

     “比如,我的一位朋友,她早年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到十岁才被父母接到自己身边。年轻力壮的母亲发现了这个10岁的小姑娘身上有诸多‘问题’,于是施以各种批评指责,甚至是责骂与羞辱。这位母亲的初衷竟也是‘为了孩子好’,‘担心孩子长歪’了。后来长大后,我的这位朋友感慨道:“跟父母一起生活的那些年是我最痛苦的日子。所幸,我没有放弃自己,竟然活了下来。感谢奶奶。”通过这个事例,吴海勇分析称,并不是父母把孩子带在身边就叫陪伴。“如若父母不能够接纳孩子,以至过于强权地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设想去发展,那么给孩子带去的心理创伤将是巨大且深刻的。”因此,对于孩子,要接纳他们本来的样子。
 楼主| 发表于 2020-8-5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语速语调有讲究

除了说话的内容外,我们还要注意讲话的语调。

同样一句话,如果你音调很高,语气很重,甚至句末都要加上几个感叹号,孩子听见了首先的反应就是抗拒与防御,或者为自己辩解,又怎么会打开心扉去理解你讲的原因呢?
相反,你应该用比较低的语调,平缓的语气,先夸赞孩子做的正确的方面,然后再在适当的时候引出孩子的错误与风险。
 楼主| 发表于 2020-8-6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男孩6-14岁是父亲为之奠定男性基础的宝贵时期,再忙的父亲在这几年也应该挤出时间多关注儿子,即使是很小的事情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夏夜散步、和儿子聊聊自己的成长过程、一起打球、拍拍儿子的肩膀告诉他他很棒。这些美好的记忆会滋养男孩,伴随他的成长。
 楼主| 发表于 2020-8-7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希望法则: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

家长们都是对孩子寄予希望的,但有的家长把这种希望都转化为了给孩子的精神压力,却没有让孩子看到自己的希望。

优秀家长都懂得,要在孩子做得好的时候,给予及时的肯定,告诉他们“干得好”“太棒了”。即使孩子一时没有做好,也要善于用鼓励的话语让孩子看到希望。这就是采用希望法则来激励孩子。

有的家长对孩子期待值颇高,却不善于用希望法则,总爱找差距挑毛病。有的孩子平时考试都能考98-99分,家长却非要追究为什么没考100分。这种过于苛刻的高标准、严要求适得其反,会扼杀孩子的希望,使其灰心丧气。
 楼主| 发表于 2020-8-8 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做家务

让孩子做家务能够提高他的动手能力,不仅锻炼了身体,还让机体更加灵活协调。孩子作为家里的一份子,不应该只享受成果,也要为家庭奉献出自己的力量。只有懂得分担才会更好的承担,以此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所以家长不要觉得孩子还小,不需要做家务,不想让孩子太过劳累,可以让他从刷碗扫地开始,做些简单的家务,一点一点锻炼自己。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家长一定要认真对待孩子成长中的每一件事情,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这样他以后的人生之路才会更加顺畅。
 楼主| 发表于 2020-8-9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现代家庭教育的十把刀,你无意中使用了哪几把?

第1把刀:太多的关爱 , 使得孩子不知珍惜;

第2把刀:太多的唠叨,使得孩子逆反对抗;

第3把刀:太多的干预,使得孩子缺乏自主;

第4把刀:太多的期望,使得孩子难以承受;

第5把刀:太多的责备,使得孩子失去动力;

第6把刀:太多的迁就,使得孩子不知约束;

第7把刀:太多的在意,使得孩子要挟家长;

第8把刀:太多的享受,使得孩子不知节俭;

第9把刀:太多的满足,使得孩子缺乏快乐;

第10把刀:太多的溺爱,使得孩子不能成长。

你以为父母无偿地付出就会有理想的回报?虽然我们付出不图回报。我们要爱孩子,更要让孩子感知我们的爱,不要让爱泛滥,也不要什么都以爱的名义。

随着孩子的越来越大,家长们面临的挑战也会越来越多。

(1)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越到高年级,身心的发展对家教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2) 家长不能与孩子一起成长,水平有限、权威下降;

(3) 相处时间很少,机会减少,缺乏深度的交流;

(4) 新时代孩子的独立意识增强。

但是,不管挑战有多大,对孩子的管教永远是你的事业。因为你是孩子的家长,终身不能辞职不能退休的职务,18岁以前你不管,18岁以后还是来找你麻烦。你后半生的幸福指数就是你的孩子发展状况。

所以我们家长朋友不要只管现在快活,不管孩子,将来烦恼不断,只要孩子过不好,你一辈子就会牵肠挂肚,这就是父母!
 楼主| 发表于 2020-8-10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知识使人生拥有更多可能

“读书无用论”是存在的,没有读书也发横财的人也是有的。但个案不能说明问题,普遍现象才有说服力。稍懂常识的人就知道,即使用金钱衡量,知识作用也不可忽视。不然,著名跨国公司对智力因素的高度重视就无法解释。

只要做一个简单的统计,就会发现知识与收入的正相关关系。读书到底有没有用,关键是如何看待有用,不能只用“金钱”这一个标准。知识使人生拥有更多可能。知识决定一个人的气质、趣味、眼界、欣赏水平、价值观……这些都是影响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这些都是知识熏陶的结果,而不是金钱交换的产物。如果你大学毕业后,能认识到还有很多更有意义的生活方式,那这个大学就没有白上。
 楼主| 发表于 2020-8-11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不要试图走捷径,努力是最好的捷径

没必要太在意未来的结果,结果随着努力自然会到来。

总会有很多学生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就会发问:“提高xxx有没有什么捷径”“30天能不能提高一百分”,要是真有捷径的话,那么多人那么努力是为了什么?一切看似轻易的成功方法,背后一定隐藏着阴暗面。那些看起来好喝的鸡汤,实际上毫无用处。就像茨威格所说:“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就拿加分来说,能拿到加分的学生,一般不用加分也能考上清华北大。太过于追求加分之类的捷径,反而会影响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变得焦虑浮躁,让自己没有办法沉下心来学习。

不要太在意未来的结果,只要努力了一切都顺理成章。只要安心在高中三年努力下去,令自己满意的结果一定会到来;而太过于患得患失反而会束缚了前进的步伐,使得自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

只要相信努力会有回报,只要持之以恒努力下去,就一定会获得一个令自己满意的结果。不要相信一切没有具体方法论的成功学,努力就好了。
 楼主| 发表于 2020-8-12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坚持,坚持,再坚持
一个人的未来由知识、能力、态度决定。知识可以通过学习获得,能力也可以在实践中增长,而态度却由习惯养成。你在良好习惯的培养上,有时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现在端正态度还来得及。未来,我希望你所做的一切,既利己又利人。
 楼主| 发表于 2020-8-13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夸努力不夸聪明

“你真聪明!”——又一个家长惯用的评语。家长对孩子的每一个进步如果都用“聪明”来定义,结果只能是让孩子觉得好成绩是与聪明划等号,一方面他会变得“自负”而非“自信”,另一方面,他们面对挑战会采取回避,因为不想出现与聪明不相符的结果。
美国的研究人员让幼儿园孩子解决了一些难题,然后,对一半的孩子说:“答对了8道题,你们很聪明。”对另一半说:“答对8道题,你们很努力。”

接着给他们两种任务选择:一种是可能出一些差错,但最终能学到新东西的任务;另一种是有把握能够做得非常好的。结果2/3的被夸聪明的孩子选择容易完成的;被夸努力的孩子90%选择了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楼主| 发表于 2020-8-14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成不了寒门贵子,也不要当寒门混子

每年高考失利的同学不在少数,很多人会有深深的负罪感和内疚感。家境不太好的同学,可能心里负担更重一些!

因为,很多时候,对于家境不太好的孩子来说,不是向左走还是向右走,而是如何走,才能让父母放心,又让自己不那么内疚。

他们最怕的,并非是高考的失利,而是无法用优异的成绩,报答父母的希冀。

这种难堪,给他们带来的负罪感,才是今天心理上最难过的那道关。

现实中,见惯了太多因一时失利而消极对待未来的寒门学子。平常考试不错,结果高考失利,信心受挫!

对于高考填报志愿也没有那么大的积极性,为了逃避父母的期望,报考离家远的院校。

好不容易考上一个大学吧,结果在大学里天天游戏,又或者被大学丰富多彩的生活迷失了自我,逐渐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

等到大学毕业之后,什么专业技能也没有学会,只能硬着头皮找份低薪工作,然后工作中处处抱怨,逢人感慨:“上大学没什么用!”

真的是大学没用还是自己堕落,其实他心里比谁都清楚。

他们忘记了父母已经年过半百,勤劳善良,虽然家庭不算富裕,但他们却实实在在的拿命为子女的受教育事业铺路!这就是典型的混子!

坦然接受结果,摆正心态是每个失意的学子都应做的!要知道并不是每个人都是人中龙凤,其实90%以上的人都是平凡人。

不必太过苛责自己,更不要自暴自弃。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比赛,绝不是百米赛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高光时刻,你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即便路途很枯燥!

要相信之前努力的积攒,是你爆发时刻的核动能!

寒门出不了那么多贵子,但也要记住,不要当寒门的混子。

不论高考结果如何,总要端正态度去学习,去生活!

有句被说过无数遍的话:最怕你一生碌碌无为,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

但你要知道:混子=昏庸=堕落,但不等于平凡。

堕落的人是没有资格说:“平凡可贵”这个四个字的!

因为平凡的生活里充满积极向上的态度,而不是无所作为的混吃等死!
 楼主| 发表于 2020-8-15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现代家庭教育的十把刀,你无意中使用了哪几把?

第1把刀:太多的关爱 , 使得孩子不知珍惜;
第2把刀:太多的唠叨,使得孩子逆反对抗;
第3把刀:太多的干预,使得孩子缺乏自主;
第4把刀:太多的期望,使得孩子难以承受;
第5把刀:太多的责备,使得孩子失去动力;
第6把刀:太多的迁就,使得孩子不知约束;
第7把刀:太多的在意,使得孩子要挟家长;
第8把刀:太多的享受,使得孩子不知节俭;
第9把刀:太多的满足,使得孩子缺乏快乐;
第10把刀:太多的溺爱,使得孩子不能成长。

你以为父母无偿地付出就会有理想的回报?虽然我们付出不图回报。我们要爱孩子,更要让孩子感知我们的爱,不要让爱泛滥,也不要什么都以爱的名义。

随着孩子的越来越大,家长们面临的挑战也会越来越多。

(1)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越到高年级,身心的发展对家教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2) 家长不能与孩子一起成长,水平有限、权威下降;
(3) 相处时间很少,机会减少,缺乏深度的交流;
(4) 新时代孩子的独立意识增强。

但是,不管挑战有多大,对孩子的管教永远是你的事业。因为你是孩子的家长,终身不能辞职不能退休的职务,18岁以前你不管,18岁以后还是来找你麻烦。你后半生的幸福指数就是你的孩子发展状况。

所以我们家长朋友不要只管现在快活,不管孩子,将来烦恼不断,只要孩子过不好,你一辈子就会牵肠挂肚,这就是父母!
 楼主| 发表于 2020-8-16 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优秀的父母要用心

我接触过数百位优秀的父母,他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在教育孩子上费尽心思!有些人可能会说,有那么多的父母大字不识一个,不也教育出好孩子吗?

其实,文盲并非不会教育,这些父母同样是教育孩子的高手。

《焦点访谈》节目曾介绍过世界中学生奥数金牌获得者安金鹏的事迹。

他家里极穷,考取了重点中学,却没有钱上,父亲说让孩子去打工,人家上了大学还没有工作呢,更何况你能不能考上大学还不知道。

但母亲坚决不同意,将家里唯一的一头驴卖了。

孩子在中学里是唯一一位连素菜都吃不起的人,是唯一一位连肥皂都用不起的人。

照这样来说孩子全靠自己了吧?当面一问才知道,虽然这位母亲连小学都没有毕业,但她却让自己的孩子在小学之前就把四则运算做得滚瓜烂熟。

仅此一点又有几个大学毕业的父母能够做到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帐号

本版积分规则

友情链接: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