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lpiuyt 于 2021-1-20 16:14 编辑
金融活水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工行广东分行民营企业贷款余额近3000亿元
近期,工行广东分行融资支持的惠州市某科创企业“智能协作机器人及成套装备生产项目”顺利竣工,为支持项目建设,工行为项目审批了1.75亿元融资,截至2020年末,已累计为企业发放项目贷款1.3亿元。
据介绍,该企业是民营高新技术企业,主营新能源领域装备。该企业的“智能协作机器人及成套装备生产项目”所生产的设备主要运用于动力电池与消费类电池领域,终端产品的运用可大幅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对大气的污染及传统电池对土壤的污染,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获悉企业项目建设意向后,工行迅速上门了解客户具体金融需求,为企业量身定制了与项目建设周期及现金流相匹配的融资方案,提供总额1.75亿元、期限长达6年的项目融资;在还款上,设置第一年为宽限期,无需还款,利率在市场较低的水平上进一步优惠,全面支持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发展。
“民营经济素有‘五六七八九’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工行广东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长期以来,我行切实落实中央‘两个毫不动摇’精神,坚持‘大银行要做小业务、国有银行要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理念,持续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低成本的‘源头活水’”。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工行广东分行民营企业贷款客户数达1.58万户、贷款余额2939亿元,比年初增加387亿元;民营企业贷款客户数占全部法人贷款客户数87%,贷款余额占比近四成。
搭建综合服务“立交桥”,立体化服务民营骨干企业 围绕民营上市公司、龙头骨干企业的多元化金融需求,工行广东分行主动对接提供服务,形成总、省、分、支行多层次服务白名单,落实一户一策专项金融服务,并为骨干民营企业安排专项信贷规模,及时满足优质企业资金需求。同时着力加强产品和业务创新,从“融资、融智、融商、融信、融链、融创、融惠、融新”等8个方面对民营企业全面赋能,把信贷“独木桥”改造为综合服务的“立交桥”。
如2019年12月下旬,工行广东分行为联泰集团办理10.1亿元市场化债转股项目私募理财资金的募资及投资,该项目是资管新规实施后,工行满足资管新规要求的首笔理财资金投资民营企业债转股项目,也创广东同业之先河。2020年9月,工行广东分行积极服务TCL参与天津国企混改,联合工行天津分行为TCL并购天津半导体、光伏上市公司——中环股份发放并购贷款9亿元。2020年,该行还充分把握利率市场化进程加速、债项成本下行的机遇,积极为骨干民营企业提供债券承销发行、投资等服务。统计显示,2020年工行广东分行累计为民营企业承销发行债券168亿元,创该行历年最高水平,为民营企业提供多源头、低成本资金来源。
做活线上、做专线下,精准滴灌民营小微企业 小微企业基本均是民营企业。围绕小微民营企业“短、小、频、急”的金融需求,工行广东分行积极做活线上,做专线下,且坚持“保本微利”定价原则,主动推出一系列减免收费优惠措施,助力缓解小微融资难、融资贵。截至2020年末,该行普惠贷款余额超千亿元,当年累计发放贷款达1457亿元,普惠贷款增速远高于各项贷款增速。
线上注重推动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小额化、标准化、零售化”,用好总行线上拳头产品,大力创新分行特色产品。积极推广总行e抵快贷、经营快贷等重点产品,倾斜考核资源,促进普惠业务上量、扩面;结合区域经济特点创新研发推出具有区域特色的普惠产品,仅2020年以来即推出“抗疫贷”“复工贷”“政采贷”“加易贷”“广交贷”等多个特色产品,辖内各分行出台个性化融资方案15个,服务地方重点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小微客企业能力进一步增强。
线下不断完善普惠金融“五专”机制建设(专门的综合服务、统计核算、风险管理、资源配置、考核评价机制),持续推动普惠专营改革,在省行及辖属各地市分行全面组建了普惠金融事业部,不断优化线下小微信贷业务流程,提升服务效率。全面加强网点人员培训,扩充信贷资质人员队伍,并积极在全辖开展“工银普惠行”“千名专家进小微”“万家小微成长计划”等系列活动,配套专项奖励资源直接落实到支行及客户经理,推动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下沉网点,切实提升与市场及小微客户接触最密切的网点的普惠金融服务能力,将普惠金融做专、做实、做活、做持久。
健全体制机制,推动支持民企与风险防控有机统一 在加大创新力度、做好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的同时,工行广东分行始终坚持风险底线思维,扎实做好全面风险防控,民营企业资产质量水平长期保持优良。 客户准入方面,紧扣国家、全省发展战略要求和总行信贷政策规划,从信贷投向、行业地位、客户未来发展前景和潜力、杠杆率等多维度进行审核,严控准入。同时积极利用金融科技手段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将行内数据和税务、财政、海关、交易所等行外大数据集中整合并交叉验证,着力通过先进技术破解传统民营融资中“防假”“反假”等风险管理难题。
贷后管理方面,持续健全信贷大户分析制度,持续关注内外部经济形势变化和政策变化情况,加强与政府机构、监管部门、金融同业的交流沟通,强化风险研判、及时调整信贷投放。不断优化升级风险监测体系,结合企业结算、资产、税收、交易链条以及政府支持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等多维数据构建模型,不断推进风控数据化、预警智能化,更好实现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与风险管理的有机统一。
工行全面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精准助小微
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关系着千千万万从业者的安身立命,关乎着无数个家庭的安居乐业。针对小微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资金周转、经营管理、商业拓展等难题,工商银行持续优化以融资、融智、融商为核心的普惠金融综合服务,通过线上线下协同,不断拓展服务广度和深度,全方位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助力提升民生福祉。2020年,工行普惠贷款余额再创新高,超额完成贷款增速40%的要求;累计开展“千名专家进小微”进企送智活动1.5万次,结合“百行进万企”活动调研走访企业近百万户,全新推出“环球撮合荟”跨境撮合服务,积极建设与小微企业共同成长的伙伴关系。
加大融资服务 提升普惠贷款可得性 工行700多万企业客户中,小微企业占比超过八成,构成了工商银行发展的坚实根基。近年来,针对小微企业金融需求特点,工行综合采用增强“首贷”“续贷”服务、加大信用类贷款投放、提高中长期贷款占比、加快“数字普惠”升级等有力举措,不断提升普惠金融供给水平与能力。数据显示,2020年,工行普惠型小微企业有贷户较年初增长超过40%,其中近20%为“首贷”客户;小微企业信用、中长期、制造业贷款占比均较上年末提升;新发放普惠贷款利率保持市场较低水平。
去年疫情发生后,工行大力发展线上“无接触”服务,全力支持小微企业在抗疫的同时加快复工复产。结合小微企业在抗疫不同阶段的需求,创新推出了“抗疫贷”“开工贷”“用工贷”等专属线上信用贷款,提升小微企业融资效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例如,河南某环保科技公司因疫情影响,出现资金断流,面临原材料短缺即将无法按时生产的巨大压力。得知企业困难后,工行为其量身打造了“用工贷+代发工资+银企互联”组合产品,迅速放款200万,用最短时间解决了企业资金紧缺难题,助力企业恢复“马力”。
在续贷服务方面,工行配置了专项续贷资金,对于防疫企业以及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小微企业,提供线上“无还本续贷”,纾解小微企业资金困境。2020年累计为7万多家小微企业提供400多亿元的续贷支持。
完善融智服务 助力小微企业实现新发展 在满足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同时,工行全面升级普惠综合服务,推出“万家小微成长计划”,用3年时间,为1万家小微客户提供“滴灌式”精准服务,打造综合性服务标杆银行。 专家服务方面,工行开展了“千名专家进小微”“百行进万企”等活动,选拔专业队伍,深入市场一线为小微企业客户提供问诊、咨询金融服务,满足客户在财务、经营、管理、法律等方面咨询服务需求。资讯服务方面,工行主动为小微企业客户提供“融智e信”等智库、专业线上资讯,定期分享最新政策、行业报告,帮助客户合理制定经营策略,提升经营管理能力。
深圳市某电子科技公司是一家以出口为主的生产加工企业,主营锂电池、动力电池等,公司日常资金往来以票据结算为主,资金占用较大,需加快资金周转稳定生产经营。针对企业经营特点,工行小微专家迅速制定了综合服务方案,以“融资+结算+外汇”为切入点,指导企业登录海关单一窗口系统申请工行“跨境贷”,现场为企业核定授信90万元。同时,为企业提供“工银e贴”、线上银行承兑汇票、结售汇优惠等线上自助服务,帮助企业提高贴现、开票效率,以工行智慧帮助小微企业实现稳健发展。
推出融商新平台 支持小微企业跨境拓市场 为支持小微企业走出国门,融入全球资金链、产业链、价值链,工行自主研发了“环球撮合荟”跨境撮合平台。该平台免费向全球企业开放,促进企业之间达成商品、服务、技术、项目、资本等领域跨境合作。截至目前,“环球撮合荟”已吸引来自亚洲、欧洲、美洲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30多个行业的近2万家企业入驻,累计达成跨境合作意向540余项、合作金额近百亿元。
据介绍,“环球撮合荟”平台支持线上线下全流程开展跨境撮合活动,覆盖企业招募、供需匹配、商务洽谈等各环节。同时,境内外企业可7*24小时在线发布、搜索、筛选目标产品及合作项目,享受工行提供的配套政策咨询、跨境交易、结算、融资等金融服务。在去年举办的进博会、广交会、中非经贸合作线上磋商会等多场国家级贸易洽谈活动中,“环球撮合荟”为全球企业搭建了沟通的桥梁,超75%的参会企业达成跨境合作意向,帮助众多小微企业家把“小梦想”铸成“大辉煌”。 在去年第三届进博会配套活动——“一带一路”沿线贸易洽谈会上,浙江某葡萄酒进出口贸易公司顺利通过“环球撮合荟”平台与奥地利某贸易公司完成线上洽谈,达成100万元的合作意向。“‘环球撮合荟’让我们足不出户就找到了境外合作企业,极大地节约了沟通成本。特别是在疫情期间,为我们进出口企业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窗口。”中方企业负责人表示。
客户至上惠民生 工行建设多层次服务体系 服务渠道是银行与客户的“触点”,经由渠道提供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需求。为持续提升服务民生、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工商银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快实施“第一个人金融银行战略”,全面深化渠道协同、场景融合、智慧应用,建设场景丰富的多层次服务体系,以更好满足广大群众多元化服务需求。截至目前,工行已改造升级2500多家“金融+”特色服务网点,在十余个城市升级5G智慧网点,远程银行智慧客服机器人年服务超5亿人次。 丰富场景 深化“无接触”“秒办”服务
在做好网点布局的同时,工行深入开拓客户“衣、食、住、行、医、教”等金融与泛金融特色服务场景,并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为客户提供更加丰富的“无接触”服务。 在特色场景服务方面,工行与网点周边社区、商圈、校园等合作,大力推动金融服务融入本地生活、政务、商务等生态之中,建成各类“金融+”特色网点。其中,与各级政府合作,建成可办理社保、公积金、税务、征信等业务的政务特色网点1200余家。 在“无接触”服务方面,为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工行在网点智能设备提供130余项“无介质”服务,客户无需使用银行卡、存折等实体介质,直接通过手机扫码、生物识别等方式办理众多业务。此外,工行还打造了“云网点”(“工行服务”微信小程序),客户可在“云网点”便捷办理预约取号、产品购买等40余项业务,目前,“云网点”客户访问量已超1.27亿人次。
运用科技 打造智慧服务 在数字经济时代,利用前沿金融科技加快渠道智慧化转型,能够更好地服务客户,提升竞争力。为此,工行秉持科技驱动、价值创造理念,率先探索智慧网点与智慧服务,推动渠道网络与产品服务加速迈入5G智慧应用时代。 在智慧网点方面,工行运用人工与智能密切协同,打造兼具智慧化和人性化服务的“极智体验店”,为客户提供更贴心、暖心、精心的金融与泛金融服务体验。 在智慧服务方面,工行加快构建覆盖全渠道、敏捷响应的智慧服务体系,在智能终端、远程银行、手机银行等渠道强化人工与智能协同,利用数据洞察、智能交互等方式,及时识别客户需求并迅速提供相应服务。
客户至上 以温暖服务提升体验 工行始终把满足人民群众金融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不同客户的业务需求,工行分别制定相应的服务方案,持续提升客户体验,同时,全面打造“工行驿站”惠民服务网点,大力推动网点公益服务品牌化升级,让公益服务惠及更广泛的人群。
在服务老年客户方面,“工行驿站”配齐老花镜、爱心等候座椅、常用药品,增设弹性窗口,并在大堂做好迎客服务,让老年客户享受温暖的服务。同时,推出手机银行“幸福生活版”,对版本业务流程、页面字号大小、语音双向交互等进行了优化升级,有效降低老年客户使用线上服务的门槛。
在服务环卫工人、快递员等劳动者方面,“工行驿站”配备充电器、共享雨伞、饮水机、医药箱等便民惠民用品,为劳动者们提供生活便利与休息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