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扫码登录更安全

登录 | 注册帐号 | 找回密码

茂名论坛

  • 关注抖音号
  • 关注公众号
  • 下载APP
  • 扫码关注抖音号
  • 扫码关注公众号
  • 扫码关注APP
快捷导航
查看: 1980|回复: 25

『李阳英语』春季课程火热报名中,仅需9.9元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2-26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广东
李阳1.jpg


李阳2.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2-27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当孩子被欺负时
睿智型家长这么认为:

孩子之间打打闹闹是非常正常的,也许在前一分钟还在争抢打斗,下一分钟就手拉手玩到一起去了。我会适当放手让孩子去解决,让他学会应对和与人相处的能力。如果孩子解决不了,我再干预也不迟。

结局:孩子学会协调关系,解决冲突,保护自己。

理智型家长这么认为:

大多时候,孩子之间的打闹是无心的,但孩子被欺负,我会心疼。

我会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如果孩子错了,我会让他主动道歉,让他明白打人是不对的;如果是其他小朋友错了,让他明白宽容原谅别人的过错是一种美德。我也会告诉孩子,当有人想打你时,可以大声呵斥:打人是不对的,你不可以打我!也可以尽快跑走,去告诉老师。

结局:孩子学会宽容,学会承担责任,学会维护自己的权益。

奇葩型家长这么认为:

我家孩子被谁的,快点给我站出来,看我怎么收拾你。

不管三七二十一,走过去就给小朋友一个耳光、一个巴掌。

有人打你,你就打他,狠狠的打他,下次他就不敢打你了。

结局:孩子失去了友情,学会用暴力解决问题。
 楼主| 发表于 2021-2-28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父母恩爱的家庭
“父母恩爱的体验,就是我今生不可能有的体验,希望我的孩子将来可以来回答这个问题”。

没有一种恩爱的规格,高过父母的恩爱,没有一种幸福的温度,超越家庭的和睦。

父亲能为孩子做的最好的事,就是爱他的母亲,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彼此恩爱!

很多家庭有了孩子后,孩子就成了家庭的中心,相对于孩子来说,另一半总是被相对冷落的一方。

实际上,家庭最好的状态是,爸爸爱妈妈,妈妈爱爸爸,并且随时随地表现出来,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幸福。

霍思燕和杜江,是娱乐圈恩爱夫妻的典范。

杜江进门时,总是先抱抱妻子,然后才去抱儿子嗯哼。夫妻两人毫无避讳的在嗯哼面前拥抱,展现他们的恩爱。

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嗯哼,会把妈妈当小公主宠着、会想着给宠物医生带糖、会主动关心别人,他不缺爱,所以也不吝啬爱。

在家庭生活中,孩子最希望的,就是父母恩爱。

因为,父母吵架,孩子会左右为难;孩子承受不了来自父母的一次又一次争吵;爱打架争吵家庭的孩子,会变得敏感脆弱,毫无幸福可言。

著名家庭排列系统的创始人海灵格提出,幸福家庭关系是这样的:

夫妻俩亲密并肩站立;孩子站在父母的前面中间位置,形成稳定的等腰三角形关系。夫妻是人生伴侣,是共命运者。

所有家庭关系中,夫妻关系是第一位的。

当你以夫妻关系为第一位时,孩子就自然不会以自我为中心。

家庭和睦,才是给孩子的美好快乐家庭。父母恩爱、不吵架,才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所以,爱你的孩子,从爱你的伴侣开始。
 楼主| 发表于 2021-3-1 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孩子,凡事让你爽的东西
日后也一定会让你痛苦!

孩子,你觉得读书很苦、很累,我们都能理解。整天坐在听网课、记笔记,肯定没有在室外玩耍、打球好玩。

每天对着习题本勤学苦练,一笔一划地写作业,当然没有打游戏、玩手机那么爽。


假设不再有人管你,你想玩就玩,想睡觉就睡觉,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孩子,你有想过自己会变成什么模样吗?

还记得,我的邻居原来有一个20多岁的大学生,天天就对着电脑打游戏,家里人为了给他谋出路,只能花重金供他去留学。

结果他啥都没学会,倒是败光了100多万积蓄,辍学回家后继续打游戏。

你也不想变成这样的人,对吗?

那些让你开心的事情,让你痛快的东西,都是一时的,不可能让你爽一辈子。

孩子,我宁愿欠你一个放纵的少年,也不愿看到你卑微的成年。
 楼主| 发表于 2021-3-2 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母亲情绪柔和,孩子才能有主见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做事没有主见,人云亦云,好像墙上的芦苇,迎风就倒。

没有主见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到环境的影响,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发挥重要作用。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情绪稳定,用询问倾听代替强势权威更有助于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变得有主见。母亲陪伴孩子的时间最长,倘若母亲情绪暴躁,动辄打骂指责孩子,孩子就会在内心生出惧怕,有自己的想法也不敢表达,久而久之就不会自己思考,变得没有主见了。

在宋家三姐妹的记忆里,母亲永远都是柔和的,她从不会疾言厉色的命令,也不会大喊大叫的狂躁,正是因为母亲情绪的稳定,才能使孩子们个个有主见,个个有成就。
 楼主| 发表于 2021-3-3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现在就行动,要不然好状态永远不在

你是不是曾经遇到过这样的状况?

“我现在状态不好,一会儿再学。”

“我现在的心情不适合学数学,歇一会儿再说。”

但其实,你的“好状态”永远不会来,就算来了,也不会持续很久。

实际上,你在等待合适时间的时候,就是想暂时逃离你当下做的事情。说白了,你就是在——拖延。

所以,你要学会逼自己学习,并学会“以退为进”:

比如,你的数学很差,就一定要以基础题为主,不要强迫自己去做过难的题。

如果错题太多让你失去了信心,那就可以每天只改或者只做很少的题。

如果最开始就很大强度,就会对数学产生很大的反感,反而更不利于学习。

就算你不能完成今天的目标也没有关系,做了一点,总比一点不做要强。

今天完成10%,明天完成20%,把学习当作闯关,你就会发现:越来越好坚持,甚至会不习惯没有学习的日子。
 楼主| 发表于 2021-3-4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孩子
那个严厉的老师,其实爱你最深

孩子,你知道吗?很多成年人挥别校园、踏入社会最大的感悟就是:人这一辈子,肯真心批评你的人,除了父母,便只剩老师。

你要懂得,那些愿意批评你的老师,其实是你生命中的贵人。一味被纵容的孩子,往往会成为温室的花蕊,经不起丝毫的风雨吹打。

当你走出校门,你会发现没人会无偿包容你的缺点,你的每个错误都会付出相应的代价。

倘若你现在对老师的循循教导置若罔闻,有朝一日,生活自会给你最深刻的教育。
 楼主| 发表于 2021-3-6 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改变坏脾气的方法

1、把发脾气换做沟通

直接的表达自己的意愿,表达如果孩子这样做的时候自己的情绪和感受,用同理心去教育孩子,让感情自然顺利的流动。这样做,孩子更容易接受父母的建议和管教。

教育中的“以情理教育”,比大发雷霆效果好的多。让家中充满感情和沟通,而不是充满暴力和训斥。

父母改善自己的脾气,看上去是为了更好的教育孩子,实际上最终受益的还是自己。当我们学会与自己的情绪友好相处时,人生的幸福和快乐就会触手可及。

2、静心思考,真实的面对自己的情绪

很多家长一味地压抑自己的情绪,要知道压抑的情绪最终会以更失控的状态爆发。

这个时候我们应该真诚的面对自己的情绪,家长在有情绪的时候,应该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的情绪管理的不到位?究竟这样的情绪和孩子有无关系呢?

在这里有个好方法,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或者将情绪发泄出来。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我们可以对着电脑或者笔记本,把心里的想法写出来,把所有的情绪写出来之后,心里也平息了许多。

这不仅是疼惜自己的一个举动,也是高效率处理情绪的实用方法,能够让我们的思想腾出更多“内存空间”去干有意义的事,效果非常好。

3、学会真实的表达情绪,及时疏导

当一个人生气、发怒时,只要给她一个有力的拥抱,并用心倾听、肯定她的感受,就能够给对方带去力量和安慰,对方的情绪一旦释放出来,表达出来,也就自然会平静和温和了。

对于孩子也是如此。

孩子做错了事、受了委屈后,不需要指责、埋怨和打骂,而是被理解、关爱和倾听,当孩子把内心的垃圾倒出来后,才能真正装得进你的良言和教诲。
 楼主| 发表于 2021-3-7 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家长正确批评孩子的方法

✔ 低声
家长应以低于平常说话的声音批评孩子,“低而有力”的声音,会引起孩子的注意,也容易使孩子注意倾听你说的话,这种低声的“冷处理”,往往比大声训斥的效果要好。

✔ 沉默
孩子一旦做错了事,总担心父母会责备他,如果正如他所想的,孩子反而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对批评和自己所犯过错也就不以为然了;相反,如果父母保持沉默,孩子的心理反而会紧张,会感到“不自在”,进而反省自己的错误。

✔ 暗示
孩子犯有过失,如果家长能心平气和地启发孩子,不直接批评他的过失,孩子会很快明白家长的用意,愿意接受家长的批评和教育,而且这样做也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

✔ 换个立场
当孩子惹了麻烦遭到父母的责骂时,往往会把责任推到他人身上,以逃避父母的责骂。

此时最有效的方法,是当孩子强辩是别人的过错、跟自己没关系时,就回敬他一句,“如果你是那个人,你会怎么解释?”

这就会使孩子思考:如果自己是别人,该说些什么这会使大部分孩子发现自己也有过错,并会促使他反省自己把所有责任嫁祸他人的错误。

✔ 适时适度
孩子的时间观念比较差,昨天发生的事,仿佛已经过了好些天了,加上孩子天性好玩,刚犯的错误转眼就忘了。

因此,家长批评孩子要趁热打铁,不能拖拉,否则就起不到应有的教育作用。

每个人都难免犯错,孩子更是如此。父母如果能在合适的时间与合适地方采用合适的方法教育批评孩子,孩子易接受,批评的效果自然好。
 楼主| 发表于 2021-3-8 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家长说话不能不算数

当然这种观点不能和孩子说,你一定要学会怎么鼓励孩子。

这次考倒数第一,下次我会鼓励他考倒数第二,这次他考20分,下次我会鼓励他考30分。千万不要说你的孩子,这次考了60分,你告诉他下次不考90分就别进家门。

你这么说,有的孩子当然会拼命学,但有的孩子拼了命也到不了90分,那他怎么办呢?难道真的不让他进家门么?你肯定让他进家门,你让他进家门就意味着你说话不算数,孩子以后就知道了,我爸爸妈妈是说话不算数的,那我以后就无所谓了,他反正不会不让我进家门,父母就这么被孩子刺中了。
 楼主| 发表于 2021-3-9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无条件养育,不是带着预设

为人父母,也是不断看见自我的、面对自我一个过程,稍有觉知,我们就会看到,我们常带着预设,或说是带着期待在养育孩子,而这些期待和预设往往就是父母们的内在匮乏感的投射。

我当年没有漂亮裙子穿,所以我希望把孩子打扮成公主;我当年没有钢琴学,我希望我的孩子能成为朗朗;我当年曾吃不上美味的食物,所以我要带孩子尝遍美食;我当年没上到好的学校,我拼命想让孩子上名校;我当年曾贫穷过、想尽办法想让孩子可以赚到更多的钱。

如果我们没有觉察到,这些来自我们自身的投射,我们就会把孩子拉进我们的那个叫做失落或是恐惧的世界里,希望孩子去活出我曾经想要的那个部分,好让我的心多少得到弥补。这个部分对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孩子需要在自己的世界里,去活出自己的样子。

在我们所在的维度中,生命是一趟不断前行的旅程,孩子是属于明日世界,而我们的世界注定会成为过去。纪伯伦说,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楼主| 发表于 2021-3-10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享受生活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有能力创造幸福生活,享受生活。

我们觉得,享受生活,不要说等你长大以后,而是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 有一次,一位奶奶对我说,你父母对你这么好,你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报答你的父母。

妈妈更正了这种说法,对我说:对父母的报答不是很高的分数,而是从现在开始,好好活着,每一天。

所以,学习只是我生活重要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交朋友、看电影、打扮漂亮、和小狗狗玩、适当上网玩游戏、放松去乡下陪伴疼爱我的奶奶、外婆外公、聊有好感的男生等等这些让我的生活很丰富,也让我的生活充满了爱,生命之火激情燃烧。

妈妈说,她从我的每一篇作文中,都感觉到了我对爱的理解。
 楼主| 发表于 2021-3-11 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在三岁上下对孩子说不,此时他大不了给你打滚,你不要12岁之后再说,那个时候再说他就直接离家出走了。

对孩子说不,是在告诉他们,父母很爱你,但是对你的爱是有原则的。从小生活在原则中,他们长大也会成为有原则的人。
 楼主| 发表于 2021-3-12 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班级里最好的学生,通常不是第一个举手的,当然也不会是不举手的。
认真观察过班里的孩子那些第一个举手的孩子,通常性子都比较急,其实脑子里没有琢磨清楚答案,就忍不住想要回答。

建议:
1、如果你家孩子属于这种类型,建议培养孩子稳重的性格,日常可以加强静坐或者练习书法等这类磨性子的训练。
2、如果孩子常年不发言,那说明他们内心对外界的评价很看重,而且对自己也缺乏信心,建议父母给孩子多一些肯定和鼓励,少一些批评教育。
 楼主| 发表于 2021-3-13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只动嘴,不动手

有些同学说起知识点来头头是道,回答问题和课堂讨论时,思路似乎也挺清晰。

平时写作业时,感觉一看就会,觉得题目简单索性就不写了,或者是随便写几下、敷衍了事。

家长问几句,他就不耐烦地说:这些题我都会,懒得写,浪费时间。

但是一到考试时就“原形毕露”了,简单的题因为少了某些步骤而扣分、遇见不会的题瞬间就放弃、会写的题也不知道错在哪了,经常无辜的丢分漏分。

这种现象反映出孩子知识掌握的不牢固,也反映出孩子不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解决方案
对于学生来说,要端正学习态度,并落实在行动上。写题时要重视过程,注意掌握方法,提高解题正确率,吸取教训,防止一错再错。

如果是低年级的孩子,家长在督促孩子写作业的时候,一定要叮嘱孩子认真仔细,让孩子重视作题的步骤。如果发现孩子对待简单的题不认真,家长务必让他重写,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帐号

本版积分规则

友情链接: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