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生孩子,老了一定会很惨?
最近,有知乎博主“爆”出李春平的晚年。
作为曾经的北京首富,李春平的人生堪称传奇,一生累计捐款超过6.3亿,被誉为“百年慈善第一人”。
然而,这个慈善界的“大咖”却在患了阿尔茨海默症之后,晚景戚戚。
围绕他的巨额财产,养老机构、家人和朋友轮番上演“离间大戏”。
有人找各种理由、花言巧语骗他签字,有人直接拽着他的手指在合同上摁手印,更有人伪造他的个人签名及印章牟取利益。
就连曾经雇佣的“贴身保姆”,也跟外人勾结,里应外合骗取他的钱财。
住在养老院的他,光天化日下被20多号人劫持,而这些人都是常年陪伴在他身边的工作人员。
被警方找到时,他只记得自己签了很多合同。
还有目击者看到,李春平在冬天被带去朝阳区房产大厅做挂失时,在寒风中嚎啕大哭。
这个曾经坐拥财富无数的“巨人”,如今疾病缠身、生活不能自理,只能坐在轮椅上发呆。
博主把原因归结在他没有儿女上:总有人说攒够钱,即便没有儿女,老了也能过的好,不敢苟同。
评论中也有很多人跟帖:
引用
如果你都不相信自己的儿女,又凭什么相信养老机构和护工,会按照他们的承诺照料你呢?
即使住养老院,有子女和没子女的比,说话都更有底气。
孩子就是待你垂垂老矣、失能之时,帮你维护个人尊严的那个人。
也有反对的:
孩子不是养老工具,更不是一张银行储蓄卡,孩子因爱而生,应该在父母共同的期盼中诞生。
关于“生孩子”和“养老”,在我们内心深处,有太多难以分辨的羁绊、难以言说的纠结。
如果李春平这样的人,老了都如此凄凉。那没有社会地位、又没太多储蓄的普通人,老了又将面临什么?
有了孩子,真的就能“老有所依”吗?
养儿防老,真的靠谱吗?
我曾雇佣过一位小时工陈阿姨。
五十多岁,山东人,四个孩子,俩闺女、俩儿子。
她性格豪爽、手脚麻利,我很喜欢她,经常在工作之余,和她拉家常。
有次闲聊,我问她为什么要生两个儿子,她脱口而出:“闺女都是替别人家养的,养儿子老了才有指望啊。”我一听,头皮发麻。
像陈阿姨这样的父母,生儿子是一种典型的“投资心态”,为的就是老了以后有依靠。
然而,抱着这样心态生的娃非但有可能不防老,还会反过来被“啃老”。
电视剧《爱的厘米》中,关家唯一的儿子关震雷,从小就是关父的“掌中宝”,一犯了错就往姐姐关雨晴身上推。
长大后,好高骛远的他,创业失败欠了一屁股债,还搭进了关家老宅。
没钱结婚,就哄骗爸妈、威胁姐姐,为自己的婚姻“买单”。
之后,又以装修新房为由,把父母赶出了家门。
关父原本指着“养儿防老”,不料最后养出的却是一个超级巨婴。
养儿,真的不是养老的“保险箱”。
祖辈们生活圈子小,孩子都在身边,还可以互相照应。
年轻一代,大多远离家乡,去大城市发展,自身生存压力就够大了。有些独生子女,一个人要赡养2位老人,如果结了婚有了小孩,自顾都不暇,远在千里之外的老人,能照顾的就更有限了。
实际上,养儿防老,背后的恐惧可能有两种:
1、对失控的无助:害怕迈入老年后,身体不好了,很多事情做不了,孤立无援。
2、害怕独孤:担心情感上被“抛弃”,孤苦无依。
这里存在一个刻板印象:
人上了年纪,一定是虚弱无助的。一定要依靠点什么,才能过的好。
但如果把眼光放远一点,我们就能看到:有一些独居老人,是能把自己的生活过好的。
不生孩子,女性可能面临的现实困境
恒大研究院《中国生育报告2020》显示:
2018年中国出生人口降至1523万,较2017年大幅下降200万,2019年降至1465万。
当前中国出生人口处于快速下滑期,预计2030年将降至不到1100万。
很多受过良好教育、经济独立的女性,都不想生娃了。
那老了怎么办?
组团养老。
纪录片《七位一起生活的单身女人》中,7位老太太,最小的71岁,最大的83岁,有的一直独身,有的结过婚又离婚了。
原本互不认识的她们,在同一栋公寓里买了房,成了邻居。平时彼此独立,但关键时,又会互相帮助。
看起来,自由又温馨。
不过,这样的生活也并不完美。她们也有自己的担忧:
引用
“哪一天身体不行了,得认知障碍了......到时候怎么办。”
不生孩子,不可避免会面临一些现实困境:
a. 社会的“不接纳”
“养儿防老”的思想依旧是主流,不生孩子的女性,注定会承受一些不理解。当别人投来异样的眼光时,该如何自处?
b. 老年孤独
迈入老年后,若是情感和生活都陷入了“空巢”状态,孤独感也会随之变得特别黏稠。
c. 为亲密关系埋雷
单身时可以自己做决定,但婚后就会涉及夫妻两个人。
最佳生育期一过,一旦丈夫改了主意想要孩子,妻子的位置就很被动了。毕竟,男性到70岁还可以贡献精子,可女性就真的没办法了。
我认识一位林大姐,她是我住院时的病友,不到50岁,是一所重点中学的老师。结婚之初,老公和她决定终身丁克。但中途对方变卦了,找了个比她年轻得多的女人生了娃。
骨折住院期间,由于没有家人照顾,医院给她临时安排了一名护工。
那些日子我留意了一下,发现护工总是趁她睡着时偷偷玩手机;每次她大小便的时候,护工都是一脸嫌弃的样子;甚至会避开她,把衣服放在洗手池里过个水,不打肥皂就晾在衣架上。
这个时候,不管是谁,多少都会有些点凄凉感吧。
生活就是这样,充满了不确定性。
生还是不生,都没有一帆风顺的坦途。
不过,也不必过分绝望。
你看,以前只能养儿防老,如今还可以组团养老。以后还会出现什么方式,都是未知的。
今天,我们重视养老院的种种弊端和问题,在未来,我相信这些都会有所改变,保障制度一定会逐渐完善。
不管生或是不生,
人都要有自己稳固的心理支撑
独立并不意味着,人生全靠自己。
真正的独立,不只是外在的独立,而是内在人格的成熟。
生还是不生,都应基于对自身地深度了解,之后再做抉择。
a. 生了娃,也要放弃投资心态
把养娃当投资,往往会把过多的期待放在孩子身上。
这个时候,父母会无意识地忽视自己。
但其实,只有当父母的状态足够好,孩子才能好好活出他们自己的人生。
父母不依赖孩子时,对自己人生的掌控也会大的多。
b.不生娃,就要建立自己的“安全堡垒”
物质上:拥有财务支配权。
钱永远是生活的基础,尽早开设“养老账户”,根据当地物价、人均消费水平、个人收入情况定期存款,尽量保证“专款专用”。
等年老之后,这笔钱就是你个人应对风险、实现养老自由的专项基金。
身体上:最大限度保持健康状态。
《柳叶刀》有一个数据,单次运动时间45~60分钟为最佳。
而从运动频率来说,保持一周3~5天,每天一次,锻炼效果最好。
少熬点夜,选择喜欢的运动,偶尔动一动,从现在开始做身体投资。
精神上:有热爱,发展自己的“核心社交圈”
《七位一起生活的单身女人》里老太太们,无一例外,都曾是职业女性。
即使到七八十岁,仍有自己热爱的领域。
有些老人依旧每天涂着口红,带着耳环,打扮得美美的去工作。
即使没有孩子,没有家人,她们的精神头,也比很多年轻人好很多。
所以,不管生不生娃,内在都需要找到心理支撑点,这样才不会陷入没有来由的空虚,人也会变得饱满自在。
写在最后
说到底,老了可不可怜,跟生不生孩子,没有必然联系。
每个人建议别人生不生孩子的时候,都带着自己的经验和盲区。
我们要看到他们的善意,也要看到建议背后的选项。
然后再回到自身,捋清楚自己的资源与局限,这样,才能做出对自己来说最好的选择。
生或不生,没有绝对正确。
毕竟,谁的人生都只有一次,没有返程的路可以走。
愿每一位女性都有能力遵从自己的内心,也能承担选择的后果,做自己人生的掌舵人。
越过喧嚣,做自己的掌舵人。
世界和我爱着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