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拂来,万物复苏。3月是我国一个极不寻常的月份。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于2021年3月5日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于2021年3月4日在北京召开。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在这个重要历史节点召开的全国两会,备受瞩目。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始终关注两会的进展情况,认真听取和学习了政府的年度工作报告,倍感振奋,倍受鼓舞,信心满满。尽管新冠肺炎疫情还在全球蔓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仍在持续,但全国两会如期正常召开,让14亿中国人民更为激动与自豪。政府工作报告向全国人民晒出了一张中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硕果累累的成绩单,并为2021年总体工作发展擘画了蓝图、指明了方向。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100年的光辉历程,历经了新民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历史时期。与革命战争年代和建国初期相比,我们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建党初期弱小的、地下的、革命的党,成为如今强大的、执政的、领导人民建设的党,党员的数量由建党时的57人增加到现在的9000多万人,党的性质也由“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变成了“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这些变化让我们看到了党的勃勃生机,令人欢欣鼓舞。 总书记在谈到教育的重要性时,他重申这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尚书》有曰:功崇惟志,业广唯勤。这样的声音在历史和民族的关节点提出,但它既不遥远,也不宏大,他与我们相关,他是每个公民愿望的达成:立志建功,精勤改变,便可梦想成真人生出彩。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而青少年教育最重要的是教给他们正确的思想,引导他们走正路,教师要充分发挥关键作用,让学生心灵真善美的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一、创新理念,追求卓越 教师的学识和教学水平是教师在课堂上一种人格魅力的体现。作为一名教师,想让孩子得到一碗水,自己必须有要有源源不断的自来水。教到老,学到老。学习就是要充实自己。每天学习,每天进步一点。古语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教师工作看似简单,实则难做。我们要不断给自己“增氧”、“充电”、“扩容”、“刷新”,通过各种手段提升自身“内功”,最终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创新理念,追求卓越。 二、以身立教,立德树人 古往今来,教师肩负着传承文明、铸就民族精神、推动人类历史文化发展的重任。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情操以及对各种事物的情感态度,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应是一切美好品质的化身和可以效仿的榜样。正如:“师者,人之模范也”、“为师之道,端品为先”。要求学生做到容装端正,自己要身先士卒,做到仪表朴素,庄重自持;教育学生要诚实守信,我们在生活中就要说到做到。只有在有意与无意之间言传身教,树立起师德意识,才能完成教育新一代的神圣使命,才能不辱教师这一神圣而崇高的职业,才能实现自己真正的人生价值。因此,我们要学习魏书生的教育精神,以满腔热情的工作作风和朴实无华的崇高品质成功地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 三、有情感“温度”,有仁爱之心 教师要“以情育人”,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先。只有打动学生,才能引导学生,学生才会喜欢你。只有在教学方式上摒弃“填鸭式”和“满堂灌”,改变简单的历史回顾、空洞的价值观说教,才能引导学生在价值情感上有所升华。有共情,才会有共鸣。这就要求教师要胸有家国情怀、传道情怀、仁爱情怀,把这些情感融为一体,用真情实感的温度温暖学生,触动学生心灵。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和谐的师生关系所产生的教育效果是不可估量的。 通过对两会精神的学习,我深刻领悟到:中国的兴旺发达关键在党,民族的全面振兴关键在教育。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会时刻把责任举过头顶、用忠诚彰显担当,不忘教育者初心,牢记教育强国使命,一如既往地以高度的责任心和踏实积极的态度面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努力成为优秀的知识文化传播者和思想政治教育者,承担起时代责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做伟大事业的建设者、做文明风尚的倡导者、做敢于追梦的奋斗者。(李肖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