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后,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要成为“中国硅谷”,成为广州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枢纽。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成为“中国硅谷”走红网络。 产业规划 提前布局前沿新兴技术产业 2015年起,面积为2.1平方公里的琶洲西区成为广州创新驱动战略中的“宠儿”。腾讯科技、阿里巴巴、复星集团、唯品会、小米科技、科大讯飞等12家实力雄厚的互联网企业相续在此拍地,设立总部或者区域总部。“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由此而来。 在过去的一年时间内,其中5个项目破土动工。每一次新动工都被媒体重点解读。就在老百姓关注12家企业何时全部动工之时,广州市政府印发了《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5年)》(以下简称《发展规划》)。 这份规划十年前景的纲领性文件,将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定义为面向世界、辐射全国的全球互联网产业创新创业优选地。 海珠区政府工作报告使用“ 中国硅谷” 这个形象称号进行概括。当天,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成为“ 中国硅谷” 便走红网络。 海珠区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解释,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中国硅谷”,是成为科技创新价值创造的引领区。 如何成为科技创新价值创新的引领区?产业发展导向是关键。《发展规划》提及重点发展互联网服务及新媒体、新兴信息技术服务、量子通信、电子商务、新兴金融、人工智能六大产业。 以量子通信为例,未来要引进量子密钥分发、量子通信网络、量子保密通信等方面产品研发设计服务企业。人工智能方面要引进掌握智能硬件、生物识别等关键技术企业。 这意味着,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要在前沿、新兴技术领域积极优先布局,才能成为科技创新价值创造引领者。 海珠区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打通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与大学城、生物岛的连接点,使其成为广州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枢纽。 城市设计 高起点对标世界先进城市环境 被形象赋予“中国硅谷”的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城市设计亦希望从世界先进城市中找标杆。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流经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的黄埔涌,沿岸对标新加坡河等国际知名滨水景观,挖掘区位、生态、文化价值,提升城市环境品质,使人才和产业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好。 《发展规划》将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细分为示范区、拓展区和配套区。已经落户的腾讯等12家互联网企业位于示范区内,功能定位为“互联网”创新企业总部集聚区。拓展区重点承接集聚区总部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领域的产业延伸,通过积极引进和培育在高端软件设计、物联网、卫星应用、VR、AR等智慧产业核心领域的高成长型企业总部和创新团队,形成智慧产业总部集聚效应。 配套区重点提供商业娱乐、酒店商务、人才公寓、众创孵化等配套服务。未来,人才公寓优先将集聚区企业产业创新人才住房纳入人才公寓供应计划。集聚区全面建成并正式运营5年内,面向集聚区创新创业人才提供不少于1500套人才公寓房,供海外人才、在站博士后和短期来穗工作的高层次人才以及初中级技术人员、创新创业人员租用。 示范区、拓展区和配套区联动发力,意在解决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硬件建设、企业引培、环境建设等方面的缺陷。 同时,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还加快深化行政审批和市场监管制度改革,目前广州市政务服务中心琶洲分中心已经运营,智能化审批、重点项目“一企一策”服务等措施深受服务企业欢迎。 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规划有过江通道、地铁18和19号线地铁沿线建设,设置直达香港的琶洲码头,强化琶洲与空港、海港、铁路港等市内各大交通枢纽的直接衔接,规划期内构建成“穗港澳1小时经济圈”,即10分钟可达广州东站、广州南站,25分钟达白云机场,30分钟直达南沙自贸区,60分钟直达港澳,完善与国际金融城、珠江新城、思科创新中心、大学城、中新知识城等重点创新板块片区的点对点快速公共交通系统 乐天智谷 国际智能科技创新谷 乐天智谷是广州市攻城拔寨重点项目、2019年广州市提质增效试点园区、广州市中小企业服务站。项目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科韵南路与新滘东路交界处,区域所在是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琶洲核心片区、琶洲高新区,是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走廊重要的支点。 园区以人工智能、5G技术、数字经济、物联网为主导产业,为入园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创新孵化服务和资源协同对接服务,并促进相关产业的资源共享、共融、互生。 LOTEAM琶洲众创空间 园区打造Loteam琶洲众创空间,充分利用海珠区政策以及广州试验区区位优势和资源。设立共享式办公区域,单人卡座和独立办公室,配套创业咖啡、创业加油站、路演中心及共享会议室等,欢迎粤港澳台侨创业者和创业团队入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