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扫码登录更安全

登录 | 注册帐号 | 找回密码

茂名论坛

  • 关注抖音号
  • 关注公众号
  • 下载APP
  • 扫码关注抖音号
  • 扫码关注公众号
  • 扫码关注APP
快捷导航
123
话说茂名 发新帖
楼主: F_h2OHm

[今日关注] 盘点茂名和吴川已经申遗的传统文化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3-4-25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广东有三大族群:操粤语的广府人、操客家话的客家人和操闽语方言的福佬人,广府人与其他族群最明显的区别除了语言以外,就是甘蔗祭祖。众所周知,岭南的客家人主体才是真正从中原迁徙而来的,他们的祖先也一定路过广东南雄,然而他们并没有甘蔗祭祖的风俗。广府人使用的粤语是古越语和汉语融合而成的,其使用甘蔗祭祖的风俗当来源于古越人的竹崇拜。
 楼主| 发表于 2023-4-25 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珠玑巷人南迁传说”的文化底色:古越人的竹崇拜
越人是华南的土著,史称“百越”,在历经长期的演变后,形成了今天华南地区的八个壮侗语族少数民族,即壮傣语支的壮族、傣族和布依族,侗水语支的侗族、水族、仫佬族和毛南族以及黎语支的黎族。越人对竹的崇拜显示出一种图腾,相信竹与本民族存在血缘关系,这一点在海南岛的黎族当中表现最为明显。
笔者希望能从理论和方法层面对前人的研究做出三点回应。首先,无论是“汉化说”,还是“隐瞒身份说”“宗族建设需求说”,其潜在逻辑都把“珠玑巷子民”视为“理性人”,认为“珠玑巷人南迁传说”是“珠玑巷子民”为了应付某种情势有目的地编造出来的,但笔者的研究恰恰显示,“珠玑巷子民”呈现的不是理性,而是信仰。这一信仰的形成是随着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程度加深自然产生的,假如说它恰好能够应对某种情势,也只是历史发展的结果。
就珠玑巷个案而言,从“中心”看“周边”,容易陷入实证主义路线,即认为广府人族谱中的“珠玑巷”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地名,其他地方族谱所写的“珠玑巷”(谐音)不过是受珠三角影响而已,于是热衷到河南开封、江苏南京、福建莆田等地去考证族谱中所谓“珠玑巷”的地理位置,结果是无功而返。假如我们从“周边”看“中心”,则发现“珠玑巷”并不是一个真实的地名,与其说“祖先来自珠玑巷”,毋宁说“祖先来自竹子巷”。在这个意义上,“珠玑巷”同样超越了地理概念,具有方法论的意义,而且凝聚着汉越人民共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智慧。

前文所述的海南临高县的“临高人”。历史文献曾将临高人使用的“村话”称为“西江黎语”,指这种语言来源于今广西梧州、广东肇庆一带的西江流域,而这一带恰恰也是广府文化的发源地。临高人很早就迁往海南岛,与广府人一样,至今仍然保留甘蔗祭祖的风俗。临高县广播电视台记者WJ这样讲述道:

      祖祖辈辈都这样传下来,说我们临高人的祖先是从福建甘蔗园村猪屎巷迁来的。我们过年或者清明祭祖其它的可以没有,但一定要用甘蔗,这是临高人的规矩。父辈们都说因为我们的祖先从福建迁到海南的时候被官兵追杀,祖先躲进甘蔗园逃过灾难,现在祭祖用甘蔗就是纪念甘蔗救了祖先。
 楼主| 发表于 2023-4-25 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dg123456 发表于 2023-4-25 20:33
先了解一下再下定论吧,广府不算粤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比潮汕多得多

那你举例呀,我觉得省内潮汕在文化传承方面做的最好
 楼主| 发表于 2023-4-25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海南的“儋州人”与“临高人”在语言上是比较特殊的群体。“儋州人”说的语言被称为“乡话”,民国《儋县志》记载:“‘乡话’,字平声,言则仄,字仄声,言则平,惟入声字,仍照仄言;此乃由高州、梧州传来,放今声调颇异,而与高梧人言通,盖外人来儋,惟高、梧人为先且多,故其言传遍乡间也。”说明“儋州人”的主体主要来自今粤西南的高州、化州一带。临高人的语言被称为“村话”,经语言学家鉴定,属于壮侗语系壮语支方言,在血统上是地地道道的百越种系。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开展民族识别工作时,曾经一度认定他们为壮族,但该群体的知识分子却坚决认为自己是汉族,列举的证据就是所谓“猪屎巷”的族谱。
文章来源于《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
 楼主| 发表于 2023-4-25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不查不知道,儋州竟然和茂名高州、化州两地,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2ebf28de17ae46c4b1ee4051a6dabc0f.jpeg
908fa0ec08fa513d2697e88e5a2442fbb2fb43167303.jpg
发表于 2023-4-25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F_h2OHm 发表于 2023-4-25 17:38
我觉得有些道理,吴川话是由闽南话演变而来的,虽然让人难以置信,但让人难以置信的事情多了去了

我觉得吴川话只是零星融入闽人,但受闽文化影响比较大。 所谓的家谱是很容易跟风编造的。



相反,我觉得历史上是雷州半岛的闽人一直在对外扩张, 粤闽方言的边界,一直向粤语方向推进。只有少数时间除外,比如广州人来湛江避难。

发表于 2023-4-25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F_h2OHm 发表于 2023-4-25 21:24
海南的“儋州人”与“临高人”在语言上是比较特殊的群体。“儋州人”说的语言被称为“乡话”,民国《儋县志 ...

抖音听儋州话,基本听不懂啊。
 楼主| 发表于 2023-4-25 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头顶三尺有神灵 发表于 2023-4-25 21:58
我觉得吴川话只是零星融入闽人,但受闽文化影响比较大。 所谓的家谱是很容易跟风编造的。

我觉得现实中恰恰相反,粤西地区的闽南语范围一直在缩小,大概在这两三百年突然受到了白话严重冲击,今天的高州、化州、吴川、坡头已经没人会讲了,不过好在,早早在粤西沿海站稳了脚跟,闽南语得以顺利进入海南岛,成为今天的海南话
发表于 2023-4-26 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茂名在线安卓版茂名在线APP | 来自广东
F_h2OHm 发表于 2023-4-25 21:18
“珠玑巷人南迁传说”的文化底色:古越人的竹崇拜
越人是华南的土著,史称“百越”,在历经长期的演变后, ...

甘蔗在大多人心目中寓意甜蜜,由头甜到尾。
 楼主| 发表于 2023-4-26 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VIPOP 发表于 2023-4-26 00:06
甘蔗在大多人心目中寓意甜蜜,由头甜到尾。

广府人与其他族群最明显的区别除了语言以外,就是甘蔗祭祖,你说寓意甜蜜,由头甜到尾?有什么意义?年例用我能理解,但这种广府传统实在奇怪
发表于 2023-4-27 00:4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F_h2OHm 发表于 2023-4-25 22:36
我觉得现实中恰恰相反,粤西地区的闽南语范围一直在缩小,大概在这两三百年突然受到了白话严重冲击,今天 ...

嘉靖《广东通志》:高州府  语言:东南多习广语而齿舌甚重,西北多杂峒落,与中原音响大相背戻。时序与广肇大同小异。
古人写书时,时常会引用前人所记录的内容,导致史料内容往往会迟于实际情况所发生的时间。所以,这段内容是嘉靖年间写的,反映的则很可能是宋末——明初的情况,那时的高州府已经讲中期的白话了。
联系湛江西部港门镇一带的粤语,我认为,早期的廉江白话、遂溪白话、港门镇一带的白话、吴川白话是连成一片的,只是宋明清以来,大量的闽人迁入雷州半岛,强势扩张,不但摆脱了从宋代的“客话”的身份,反客为主,成为了主导方言,变成所谓的“雷州话”。同时,遂溪被雷州话同化,只保留少量白话地区,港门镇的白话则成为方言岛。
1.png

发表于 2023-4-27 00:5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F_h2OHm 发表于 2023-4-25 22:36
我觉得现实中恰恰相反,粤西地区的闽南语范围一直在缩小,大概在这两三百年突然受到了白话严重冲击,今天 ...

2.jpeg
 楼主| 发表于 2023-4-27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头顶三尺有神灵 发表于 2023-4-27 00:44
嘉靖《广东通志》:高州府  语言:东南多习广语而齿舌甚重,西北多杂峒落,与中原音响大相背戻。时序与广 ...

我觉得你讲的是有些道理的,过去西北部白话可能是连片的,看客家话占了那么一大块就知道,环北部湾部分沿岸古代人口一定很少。我这还有一张图,这张图可能地域划分的不是很准确,但能大概分出闽、粤方言内部的差异。
吴川是很特殊的,他和白话是很不一样的,一般讲白话的人是听不懂的,方言地图常常和白话同色调,不像雷话是真的可以从廉江雷到徐闻雷都是可以通话的,甚至到海口文昌还可以通话。

粤西方言-粤闽客.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帐号

本版积分规则

友情链接: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