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红荔鲜香迎贵客,龙眼甘美赠友人。在这荔红飘香的甜蜜五月,我们迎来了中国国际热作产业大会暨第七届中国荔枝龙眼产业大会。各位新老朋友欢聚一堂,共品荔香、共话热作、共谋未来,这是国际热作产业发展的一大盛事、是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视察茂名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生动实践。在此,我谨代表中共茂名市委、市政府和820多万热情的茂名人民,向莅临考察指导的各位领导、来宾和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给予茂名大力支持的农业农村部、广东省委、省政府及省农业农村厅等省直有关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长期关心关注茂名“三农”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敬意!
今年4月11日,是茂名人民永远铭记的日子。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茂名视察。在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总书记动情地说:“这里是荔枝之乡,我是慕名而来”“看到乡亲们通过发展荔枝等特色种植业过上了殷实的生活,我感到很欣慰”。殷殷话语、温暖感人,让茂名的父老乡亲感到无上荣光、无比振奋。总书记所慕之“名”,是声名远播的“荔乡之名”,更是荔枝等特色产业造福于民的“美名”。
这个“美名”,是产业蝶变之美,“小特产”做成了“大产业”。曾经的茂名荔枝,优质品种率不到40%。经过大规模品种培优,全市优质品种占到了80%。我们坚持打好“加工、出口、电商”组合拳,创新“荔枝定制”营销新模式,荔枝销售不仅打开了出路,还打出了品牌,卖出了好价钱。2022年,在荔枝产量减产6%的情况下,实现销售收入81亿元、同比增长14%;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10亿元。在荔枝产业引领下,茂名形成荔枝、龙眼、化橘红、沉香、三华李、罗非鱼和高凉菜“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特色产业格局,带动农业总产值连续三年突破1000亿元。“小特产”育成了“大产业”。
这个“美名”,是文化厚重之美,“跨越千年”而“历久弥新”。茂名人民自古喜爱荔枝、种植荔枝。一代代茂名人敬畏文化、感恩荔枝、善待古树。在柏桥村荔枝种植园,总书记不时驻足凝视:1000多年前的树能保存到现在,说明柏桥人对生态环境、荔枝产业的保护意识很强,使千年古树至今仍造福于民。在茂名,500年以上的古荔枝树有1000多棵,100年以上的达1.9万棵。每当荔红时节,古树新发,硕果累累。每一棵古树都记录着一段峥嵘岁月,每一棵古树都凝聚着一种厚重文化。我们为每棵古树量身定做保护策略,用心用情守护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努力让每棵古树都得到悉心呵护、绽放时代光彩。
这个“美名”,是空间广阔之美,更多“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曾经的茂名荔枝,一度因为保鲜难,走不远、卖不好,“藏在深闺人未识”。如今,依靠科技的力量,冷链保鲜技术不断升级。我们在全省率先建设“田头小站”,实现田头预冷,保鲜期普遍延长3天以上。我们的荔枝进城出海,24小时内可以送达国内主要城市;已远销20个国家和地区。建成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引进国内外700多个荔枝品种,打造“荔枝种业中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荔枝产业,技术和市场都有潜力可挖。随着技术不断革新,荔枝龙眼等产业前景光明,越来越多的“不可能”成为“可能”。
本次大会以“热作发展好 世界会更好”为主题,聚焦热作,面向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会从荔枝龙眼产业拓展到热作产业,部省首次主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代表出席,联合国粮农组织及世界粮食计划署权威发声,更具引领性、示范性、实效性。
我们要凝聚共识,走好产业振兴之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茂名时指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我们要牢记嘱托,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重中之重,做好“土特产”文章,基于一方水土,开发更多乡土资源,以热作促产业、以产业兴乡村,合力走好产业振兴之路。
我们要协调发展,走好共同富裕之路。当前,广东省委加快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聚焦城乡协调,聚力特色产业,激活乡村、做强县域,最终实现共同富裕,顺应了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大趋势。我们要立足资源禀赋,从特色产业入手,联手攻克热作产业种植、保鲜、加工等难题,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把更多增值收益留在农村、留给农民,先富带后富,合力走好共同富裕之路。
我们要扬长补短,走好互利共赢之路。以大会为契机,加强产区合作、互通有无,探索组建中国荔枝全产业链联盟,携手讲好中国荔枝故事,同心传播中国热作文化,打造永不落幕的国际热作产业和荔枝龙眼博览会,当好向世界展示中国热作产业新成果的重要窗口,合力走好互利共赢之路。
我相信,有国家农业农村部和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有各单位的精心筹办和热情参与,这次大会一定能办成独具特色、精彩纷呈、令人难忘的盛会!
预祝本次大会圆满成功!祝愿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界朋友身体健康、平安顺意、阖家幸福!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