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桥在明代某年端阳节相传一次龙舟节,观众挤于桥上,因超重而坍塌。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知府王衡在旧址上重建石桥,是当时松江最大的一座桥。从此,改名“云间第一桥”,即现在的三孔大桥。 该桥至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曾再度重修,呈三孔石拱桥,高8米,宽5米,长30米。拱券部分用青石砌成,桥面及阶栏杆则用花岗石。1986年,因年久失修,桥拱变形,部分石料在修葺时换成花岗岩石。东面桥拱上有同治年间镌刻的一条“云间第一桥”额,桥柱刻有“南无阿弥陀佛”之句。桥顶和桥薄墩十分纤秀。500余年来,该桥保留着原由端庄雄伟、古朴典雅的风貌,极为可贵,更体现出江南古桥的特色。1985年,云间第一桥被列为松江区文物保护单位。
云间第一桥位于松江区松江镇中山西路玉树路西,初名安就桥,因横跨古浦塘又称跨塘桥,初建于宋代,系木结构大桥,南北向。 北桥在明代某年端阳节相传一次龙舟节,观众挤于桥上,因超重而坍塌。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知府王衡在旧址上重建石桥,是当时松江最大的一座桥。从此,改名“云间第一桥”,即现在的三孔大桥。 该桥至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曾再度重修,呈三孔石拱桥,高8米,宽5米,长30米。拱券部分用青石砌成,桥面及阶栏杆则用花岗石。1986年,因年久失修,桥拱变形,部分石料在修葺时换成花岗岩石。东面桥拱上有同治年间镌刻的一条“云间第一桥”额,桥柱刻有“南无阿弥陀佛”之句。桥顶和桥薄墩十分纤秀。500余年来,该桥保留着原由端庄雄伟、古朴典雅的风貌,极为可贵,更体现出江南古桥的特色。1985年,云间第一桥被列为松江区文物保护单位。 桥上刻着“云间第一桥” 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