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种提法源自广州国民政府设置的“广东南路行政委员”辖地。笔者找到对首任广东南路行政委员甘乃光的委任状,内容对南路行政委员所辖之地指示清晰:“南路当以恩开、两阳、三罗[color=rgb(13, 103, 151) !important]③、新兴暨高雷、钦廉各属属之”[[color=rgb(13, 103, 151) !important][url=]54[/url]]。南路行政委员在权力位阶上介于省与县之间,这个职务并没有延续很久。随着北伐开展,1927年广州国民政府改组为广东省政府,顺带裁撤了南路行政专员。行政专员的大部分事务由民政厅下属的民政视察员继承[[color=rgb(13, 103, 151) !important][url=]55[/url]]。南路行政公署设立后,一部分以南路冠名的活动大致循此定义。1926年,甘乃光出巡南路,发表宣言,召集各属县长召开会议,与会的县长来自阳江、阳春、恩平、开平、新兴、茂名、信宜、电白、吴川、廉江、化县、遂溪、徐闻、海康、钦县、防城、合浦、灵山、罗定、郁南、云浮等21县[[color=rgb(13, 103, 151) !important][url=]56[/url]]。相对于广东南路行政委员,广东省农民协会在使用南路概念之时,将新兴、恩平、开平、云浮、罗定、郁南6县排除在外,其余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