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雄宝殿是净慈寺的中央主殿,高十三丈,建筑面积1260平方米。大重檐歇山顶建筑,黄色琉璃瓦屋顶,雄伟端正庄严。大雄宝殿重檐之上有“具平等相”匾额,有一个故事,说是一位得道高僧,在打坐参禅时看到一只鹰捕捉到一只兔子。兔子因为害怕苦苦向高僧哀求。高僧对鹰说,“你把它放了吧,你要吃肉就从我身上割去好了。”说完拿出一个天平,把兔子放在一端,但是无论怎么割天平就是不肯平衡,直到高僧放上了自己的最后一口气,天平平衡了,即众生平等。大殿于后周显德元年首建,南宋绍兴初被毁,由道容奉召来净慈寺重建。未几又毁,隆兴年间,宋孝宗赐金重建并增建“慧日阁”,御书阁额。嘉泰四年(1204年)再毁,曾由寺僧道济等化募重建,于嘉定十三年(1220年)由宋宁宗敕住持妙崧重建。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毁,由住持至慧重建。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住持夷简曾修葺寺宇,重建钟楼。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二月毁,住持祖芳道联向士绅募化集资开始重建,经希古师颐等历代住持连续修建,直至永乐八年(1410年)才完成。永乐十四年(1416年)由杭城缙绅资助整修。至宣德五年(1430年),大殿又毁,由觉庵宗妙募化重建,四年落成。
大殿,正中供奉的是毗卢遮那佛,铜像高十三米,重四十吨。佛有三身,分别是:法身、报身和化身,分别用毗卢遮那佛、卢舍那佛和释迦牟尼佛来象征,此属于法身佛。毗卢遮那是“光明遍照”、“遍一切处”之义,藏传佛教称“大日如来”。佛像下面有千叶宝莲,每一莲瓣上又镂刻一化身佛像,称为“千佛绕毗卢”,表现了佛教所说的“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层层无尽的法界境象,在毗卢遮那佛像两边各有一段沉香木。毗卢遮那佛配以文殊、普贤两大菩萨,合称为“华严三圣”, 大殿两侧,供奉的是十八罗汉。当时吴越王钱弘俶听从延寿禅师遗嘱,“上表入宋,尽献十三州之地”。后人评钱弘俶之举时称:“重民轻土,舍别归总,用师之劝谕也“(《大明统志》)。由此,朝廷对净慈寺格外青眼相待。天禧二年(1018年),宋真宗曾特赐寿宁禅院铜毗卢迦佛像等。 25-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