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茂名文创街区打造应顺势而为、主动作为——谈谈荔红社区微改造见解。
近10年来,茂名市区一直试图打造属于自己的文创街区,彰显城市品牌,吸引外地游客。先后冒出了文创街、籺村、小东江夜市、高山廊桥、油城墟等系列IP(还有胎死腹中的沿江酒吧街),可惜都只是喧嚣一时就归于沉寂,并未真正修炼成为能代表茂名的文创大IP。当红的庙街似乎有逐步成熟的可能,可惜远离市区,更似景点,与文创街区并无多少关系。个人认为,文创街区的打造,不应凭空而造,而应挖掘优势潜力、顺势而为,特别是对于财政薄弱的茂名更是如此。
比如荔红社区,就是目前茂名城区最有改造潜力的街区。近两年荔红冒出大批网红咖啡馆,加上本来就有不少特色餐馆和地方美食,吸引了不少本地和外地的年轻人来打卡。今天我转了一圈,不到1平方公里的地方,几乎是隔10步就有一家咖啡馆,街巷阡陌交错,干净整洁,可惜毫无文化或休闲的味道。“荔红”这个名字,本身就无比具备茂名的基因和特色,加之已形成一定的青年集聚效应,我觉得茂名文旅集团应尽早顺势而为、主动作为,马上谋划开展荔红社区“微改造”,逐步打造包含“后工业、青年、休闲、慢生活、交流体验”等主题元素,结合现有咖啡馆与网红餐馆资源,提出轻量化改造策略,打造沉浸式青年文化聚落街区。同时要注意的是,不要过于着眼于直接的收益,更多着眼于提高城市品味和游客粘性,以及未来的运营间接收益和周边消费带动效应。
针对这0.7平方公里文创街区的"微改造",我给茂名文旅集团提个建议,可从以下六个维度展开精细化营造,实现"轻投入、重体验、可持续"的升级:
一、空间场景:青春叙事与慢节奏渗透
1、巷弄主题IP化
&命名青春化:将巷道命名为“发呆巷”“诗歌弄”“微醺小径”“手游区”“滑板路”等,强化情绪共鸣。
&墙面互动装置:设置10处可更换的青春主题涂鸦墙(如“人生进度条”“解忧留言板”),预留空白区域供游客涂鸦。
&慢生活地标:在街角打造3处“时间胶囊”装置(如巨型沙漏、日晷艺术雕塑),象征慢时光流逝。在转角种五颜六色的花丛。在街边设置艺术长椅。增强打卡分享氛围。
2、咖啡馆外延计划
&外摆区改造:统一设计可折叠遮阳伞+原木桌椅,允许咖啡馆外摆至巷道,形成“街巷即咖啡厅”的流动场景。
&屋顶花园联动:选取5家屋顶咖啡馆,串联成“空中漫游路线”,提供联名打卡手册,集章兑换限定饮品。
3、光影氛围营造
&黄昏灯光计划:每日18:00-20:00开启暖黄色调灯光,投射树叶光影于地面,配合咖啡馆背景音乐形成“黄金两小时”。
&星光走廊:在窄巷顶部悬挂低密度LED星灯,夜间呈现银河视觉效果,避免过度照明破坏静谧感。
二、商户联动:轻量化内容共创
1、“青春限定菜单”计划
联合网红餐馆推出 “校门口的味道” 怀旧套餐(如辣条披萨、AD钙奶特调),搭配90后童年主题餐具。
咖啡馆增设 “时间慢递” 服务:消费满额可手写明信片,由店家一年后寄出。
2、跨店体验工坊
&动线设计:
咖啡渣再生手作(咖啡馆)→ 植物拓染(花店)→ 迷你陶艺(手作店),3小时沉浸式课程。
&联名会员体系:参与3家店铺打卡可兑换“慢生活礼包”(定制帆布包+免费摄影体验券)。
&橱窗策展计划
每月设定主题(如“毕业季”“一个人的浪漫”),商户用橱窗展示相关装置(如课桌、单人野餐场景),游客投票评选最佳展陈。
三、活动运营:低成本高黏性
1、青春事件日历
&日常活动:
周二“发呆大赛”(巷道静坐挑战)
周四“旧物交换角”(以物易物市集)
&月度爆点:
“深夜书店”快闪(22:00-24:00咖啡馆变身书吧)
“逃离城市”天台电影夜(放映《菊次郎的夏天》等治愈系影片)
2、社交货币设计
&发行街区专属 “慢币” (实体木质币+电子版),通过参与活动获取,可兑换隐藏菜单、免费停车时长等。
&设立 “时间银行” :游客提供技能服务(如教摄影、代写情书)可兑换商户福利。
3、线上内容裂变
&发起 #茂名慢动作挑战:邀请游客拍摄0.5倍速生活片段,优质内容获流量扶持+商户赞助礼品。
&开发 AR寻宝游戏:在巷道隐藏虚拟“时光碎片”,集齐可解锁限定文创周边。
四、交通与设施:隐形服务提升
1、慢行系统优化
&用可移动花箱隔离车道,预留人行通道。
&铺设 青石板+荧光砂 组合路面,白天古朴质感,夜间显现星座导引图案。
&在周边入口处(近公交站)设置3到4处电瓶车接驳点。以及区内设置多处共享单车停放点。
2、休憩节点升级
&改造5处废弃转角为 “充电站”:配备USB充电桩、免费柠檬水、共享毛毯(冬季)。
&设置 “树洞电话亭”:匿名倾诉烦恼,24小时后录音自动销毁。
3、智慧化服务
&开发小程序实现 “三秒自由”:扫码可随时呼叫存包服务、共享充电宝送达、紧急呼叫工作人员。
&安装 环境传感器:实时显示巷道噪音分贝、人流密度,推荐清净路线。
五、可持续机制:让青年成为共建者
1、“街区主理人”计划
招募30名18-28岁青年(含商户/游客/学生),每月召开“青春议事会”,投票决定活动主题与空间改造方向。
提供 “0元创业实验室”:优秀提案可获得免费摊位/流量支持。
2、内容自生长体系
&建立 UGC素材库:商户可免费使用游客拍摄的优质图片装饰店面,创作者获署名权+消费折扣。
&设计 开放式IP:如街区吉祥物“慢仔”,允许商户二次创作并应用于产品包装。
六、分阶段落地
1个月启动期:完成2条示范巷改造,发起首期#慢动作挑战,建立主理人社群。
3个月成型期:上线智慧服务系统,固化周二/四日常活动,商户联动覆盖率达60%。
6个月爆发期:举办“城市慢生活节”,申报省级青年发展型街区试点。
通过 “空间轻介入+内容重运营” 模式,以不足传统改造1/5的成本,将现有商业资源转化为情感体验载体,打造茂名青年“精神避风港”型文创街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