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这个跟什么帮没有很大关系了,二十年前确实明显。电白主要得益于沿海,改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虽然部分电白人对改区不太愿意。高州作为千年府城所在地,高雷道政治文化中心,其优势是一直延续下来的。高化电作为1992年的首届全国百强县,曾有过一段意气风发时期,我记得九十年代的乡土建材里有国家和省岭南人各种题词,其中印象比较深刻的是:电白(水东开发试验区)的江总书记题词“把茂名建设成为美丽的现代化海滨城市”、化州朱省长题词“粤西第一村”、高州的忘记哪位领导题词“香蕉种上山、经济翻一番,高州更高、茂名更有名”,化州的鉴江经济开发区还是那个年代的省十佳开发区。我一直想不明白的是,化州在和高州电白齐头并进中,在收支并没有出现断崖式差距的情况下,为什么会出现举步维艰的情况,甚至出现工资发不出、收入减少的传言。我曾经问过一位体制内的人,据其分析,化州有着沉重的历史包袱:一是九十年代的基金会爆雷,包括乡镇基金会、五羊集团基金会、行金会等等,直到前几年都还有催收和支付的公告,每年财政都要支付一部分;二是庄园事件,政府好像也兜底解决;三是化州政府雇员相对其他地方更多,工资支出也比较沉重。之前说解决了困扰了化州十几年的财务困境,希望是真的解决,化州能做到轻装上阵,快速赶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