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3-7 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本帖最后由 浮生过客 于 2017-3-11 15:15 编辑
百通评述:云通岭、菠萝山、水土保持站、小良公园地带。
早前几十年,此地密植有加利树(桉树),乃岭圩等村民之“柴山”,村民除烧稻草,就是烧纹叶,进山钯柴乃每户村民饮食前之必经之路,无柴就无火,无火就只能生吃,石桥窟梁北通与人相输(打赌)就生吃过一斤肥猪肉,当时人皆称其已戆到尽笃。
早前百十年,此地有野狸、穿山甲,此后踪迹难寻。
早前几十年,此地多山猫、山狗、猫头鹰、潘贡蛇(蜥蜴之蛤蚧类)、雷公狗、水鸭、天鹅、翠鸟等各类野兽飞禽,今飞鸟多有,野兽难跟。里园村民刘氏和明以抓捕田鼠、潘贡蛇、雷公狗闻名,当时出潘贡蛇价格为一元一条,雷公狗卖无人要,自以之浸酒。雷公狗咬物之后从不松口,传说只有遇到打雷受惊时,才放开,故称“雷公狗”。用其浸酒,有驱风湿、滋补健身之功效,可治腰痛、腿痛和骨痛等功效。
早前几十年,龙湾村民锋庭以铁砂粉枪打鸟谋生,闻名乡里;里园村民进发日宿夜游,以五节电筒照树捕鸟,屡有斩获;里园村民进朝以弹弓射鸟,百发九十九中,然奇术之最者为里园村民逢起,以白粘树胶涂于树叶上插于竹罩四围,内置小鸡为饵,引诱老鹞(老鹰)飞扑下来,一旦双翼粘住树胶,则被粘住,不能飞升…… 民皆缉鸟,则飞鸟殆危矣,后朝廷禁捕飞鸟,近二十余年,飞鸟复苏,某年月日,有天鹅不知何故跌下岭圩村狗癞之屋顶,为狗癞所捕抓,称其重足足九斤。
早前几十年,孩童不斗蟋蟀,那就不像岭圩人样,当时斗蟋蟀之风甚嚣, 于云通岭、菠萝山遍野都是抓蟋蟀之孩童,每斗蟋蟀,必然拔一条头毛,打个圈,套在蟋蟀头上,晃它十几圈,晃到蟋蟀怒发,然后开始相斗,其乐如洞房花烛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