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宣传冼夫人,弘扬好心精神,也是海南的历史使命和现实需要茂名是历史名人冼夫人的故里和主要生活工作的地方
茂名网讯 2017下半年,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魅力中国城》竞演活动中,茂名等来自全国各地的32个地级市同台竞技,从初赛、复赛到杀入半决赛,茂名市凭借打响冼夫人品牌一路过关斩将、愈战愈勇,最后夺冠。我有幸应邀参加最后一轮的半决赛,为茂名代表队助战,耳闻目睹其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精益求精的不懈追求。尤其是他们在弘扬冼夫人精神、打造冼夫人文化方面,精心设计、高屋建瓴,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也对海南研究和弘扬冼夫人文化给予诸多启示。
启示一:宣传冼夫人,弘扬好心精神,也是海南的历史使命和现实需要
茂名是历史名人冼夫人的故里和主要生活工作的地方。实际上,由于其“幼贤明、多筹略”、“有志行”、“信义结于本乡”、“海南儋耳归附者千余峒”。“后遇陈国亡,岭南未有所附,数郡共奉夫人,号为‘圣母’,保境安民”。隋初,冼夫人“又遣孙盎出讨佛智、战剋,斩之。进兵至南海,与鹿愿军会,其败仲宣。夫人亲披甲,乘介马,张锦伞……巡抚诸州……岭表遂定”。由此可以看出,当时整个岭南(包括海南)都自愿“归附”,“共奉”冼夫人。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整个岭南都是冼夫人及其丈夫和后人征战与统领的地方。他们用其智慧和“好心”精神,化解纷争,保境安民,使当时的岭南历经梁、陈、隋、唐四个朝代,在将近110年的时间里,保持了安定繁荣的局面,也赢得了岭南人民的信赖和爱戴,更成为她的娘家古高凉郡人民的骄傲。
茂名市在2017年参加央视《魅力中国城》竞演时,翻出这段历史,加以宣传,一方面,旨在让全国人民知道,茂名市是一座历史底蕴非常深厚的城市,是一座有着一千四百多年历史的“好心”之城;另一方面,也想把当年冼夫人的“好心”精神与现代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结合起来,告诉后人,要继续发扬这种“好心”精神,将之融入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中,“好心”对人,“好心”做事,“好心”回报祖国。
当年的海南,也曾经是冼夫人建功立业的地方。1988年,海南建省之时,原中国地理历史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谭其骧教授就想到了曾经在海南历史上和中华历史上做出巨大贡献的冼夫人。他说“冼夫人一生建树了许多大有利于民族团结、国家安定的功业,其中最值得后人纪念的是,她把脱离了大陆将近六百年的海南岛,重新与大陆结合在同一政权下”。因此,千百年来,冼夫人赢得了海南人民世世代代的敬仰和怀念。直到今天,每年纪念冼夫人的军坡节、冼夫人文化节仍在全岛各地隆重举行,成为富有地域特色的节庆活动之一。这也是海南的历史使命和现实需要。
然而,不可否认,由于冼夫人生活的年代离我们比较久远,也由于过去宣传教育界对冼夫人的宣传不够普及,使社会上还有许多人,甚至还有一些缺少历史知识的地方官员、乡镇干部对冼夫人一无所知,因此造成对每年举行的纪念冼夫人的军坡节、冼夫人文化节表示无法理解,甚至公开出面阻挡、横加干涉。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茂名市在央视《魅力中国城》竞演活动中,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出面宣传冼夫人,并且是在央视这样一个国家级的宣传平台亮相,既是充分肯定了宣传冼夫人的合法性、必要性,也是用行动告喻无知者,不要做出伤害历史、贻笑天下的事。
启示二:打响冼夫人文化品牌,是官方、民间和学界的共同使命
客观地说,研究冼夫人文化,在海南也是经历了“农村包围城市”,学界影响官方的过程。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官方的意识形态中,纪念冼夫人一直被当作是“封建迷信”思想来批判,并动用行政手段甚至法律手段来干预和制止。在“文化大革命”的“破四旧”活动中,历代遗留下来有关冼夫人的物质文化遗产遭到严重破坏,带头搞纪念冼夫人活动的人曾被当作“牛鬼蛇神”受到批斗。数十年的“文化革命”使许多人,尤其是一些怕事的“读书人”谈冼色变,避之唯恐不及。
而在民间,在广大的乡村,千百年来纪念冼夫人的传统习惯根深蒂固,冼夫人的故事传说深入人心。在许多村庄,家家户户都把冼夫人和自己的祖先放在同一供桌上供奉,并亲切地称冼夫人为“婆祖”。因此,当官员们反对群众把冼夫人当作神来膜拜的时候,老百姓往往总是理直气壮地说:“我们拜的不是神,我们是在拜婆祖。谁家没有祖先?”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提倡解放思想,纠正了许多错误思想和做法,纪念冼夫人活动最早在农村得到恢复。在许多官员们还来不及反应过来的时候,各地的军坡节已经闹得热火朝天了。对此,有些地方官员们冷静观望,但有些地方官员却仍然使用行政手段继续打压。
这些现象首先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冼夫人究竟值不值得人们纪念?到了必须要有一个说法的时候了。1983年12月,广东省民族研究所、海南行政区民族事务委员会、湛江市文化局、茂名市文化局等联合举办“冼夫人研究学术交流会”,会议共进行了8天,是目前会期最长的一次有关冼夫人的学术交流会。会议通过从茂名、湛江到海南实地考察、交换论文和研究资料、分组讨论、中心发言等系列活动,使大家统一了认识。大家一致认为,冼夫人是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有过重大贡献的民族巾帼英雄,宣传冼夫人,研究冼夫人文化,既有历史意义,也有现实意义。
但是,冰冻三尺,并非一日之寒,也非一日能解冻。对冼夫人认识的转变,同样经历了一段漫长的过程。最明显的事实是,这次会议后,在海南,从1984至1990年的7年间,每年纪念冼夫人的军坡节,仍有一些部门发文制止,甚至动用公检法司部门工作人员上门上路“执法”,阻挡群众参加活动。
直至2000年2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同志在高州视察冼太庙,对冼夫人高度赞扬之后,海南的各级党政官员才真正放心大胆地出席有关纪念冼夫人的军坡节、文化节(在广东也叫“年例”)。
然而,也有例外,有些地方的官员至今对参加冼夫人活动的抵触情绪仍然没有消除。如海南某市,直到2018年,冼夫人文化节已经搞到第4届了,但是,从来没有一届开幕式的主席上台出现过本市任现职的副处以上干部。该市冼夫人文化学会会长因此感慨地说,每组织一次有关冼夫人的活动都非常吃力。
由此可见,宣传冼夫人,弘扬好心精神,光有学术界和民间是不够的,官方态度至关重要。2017年,茂名市由党政官员带队参加央视《魅力中国城》竞演活动,除了在全国有较大影响之外,在茂名这个有八百多万人口的地级市,观看率、投票率均居全国之冠,在短短的42天投票中,茂名获得投票2380多万人次,超过了参赛的任何一个城市。可想而知,这次活动对宣传茂名、对宣传冼夫人文化,应该说是效果空前的,也是此前任何一次有关冼夫人的学术活动和节庆活动无法比拟的。
启示三:宣传冼夫人,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抓住主流、突出亮点
在海南广大乡村,群众世世代代纪念冼夫人,除了她对海南有过重大贡献,人们怀念她,最主要的是,人们通过对比,觉得历朝历代,所有对海南有过贡献的人,无论是从对国家、对海南的贡献,冼夫人都是排第一位的。所以,老百姓把自家的祖宗称为“公祖”,将冼夫人称为“婆祖”,那可不是一般的感情。
那么,在我们理论学术界、宣传舆论界、文艺界、教育界等有关部门,如顺应群众对冼夫人这种特殊的感情,将冼夫人的精神升华,把冼夫人的宣传引向深入,把冼夫人文化弘扬到更广更远的地方呢?这就需要把冼夫人文化与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用现代的语言、现代的思维诠释冼夫人文化。
在这方面,茂名走在了前面,为海南做出了榜样。
在《隋书·谯国夫人传》中,冼夫人在回顾她的一生时,用一句话十个字做了总结性归纳:“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茂名把“唯用一好心”作为冼夫人文化的核心精神,并将之与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结合起来,打造出“好心文化”、“好心之城”、“好心茂名”,并获得了巨大成功。
2018年12月,我应邀参加茂名的“冼夫人文化周”活动,再次踏进茂名这块神奇的土地,所见所闻,使我深深感受到“好心文化”对茂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带来的深刻影响。“冼夫人文化周”的主会场设在“好心湖”,这个湖过去实际上是一个挖油页岩留下的废坑,随着城市的发展,这个坑离市中心越来越近,曾经是市政府和市民都感到难堪和头疼的问题。后来,市委市政府下决心整治它,经过论证,按照“引水、种树、建馆、修路”的八字方针,把它改造成了美丽的好心湖。现在,好心湖成了城市一景:湖的四周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辽阔的湖面水平如镜,晴天时蓝天白云倒映其中,水天一色,雨天时湖面波烟浩渺,朦胧秀美,成为一个人见人爱的生态公园。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好心文化”深入人心,成为父母教育子女和人们自律的一个准则。
此外,茂名还把“好心”文化应用到旅游和招商方面,其广告词是“我待四方客,唯用一好心”。非常有特色。
由此可见,“好心茂名”城市品牌的打造,在当今时代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它凝聚了人心,陶冶了人们的思想情操,改变了人们的精神面貌,为茂名打造了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而这一切都源于冼夫人的“好心”精神。它是茂名官方和民间共同智慧的结晶。
抓住主流、突出亮点,把宣传冼夫人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才能做到让社会各方均能接受,才能把冼夫人精神的宣传应用引向深入,才能更有生命力。这是茂名给海南的又一个深刻启示和生动的示范。(作者单位: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
陈 雄
来源:茂名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