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扫码登录更安全

登录 | 注册帐号 | 找回密码

茂名论坛

  • 关注抖音号
  • 关注公众号
  • 下载APP
  • 扫码关注抖音号
  • 扫码关注公众号
  • 扫码关注APP
快捷导航
123456
和教育 发新帖
楼主: 066888888

【新学期 预习必备】语文、数学、英语各年级课本(电子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5-11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父母有远见,孩子有未来

《论语》中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句话不仅适用于我们日常生活,在教育孩子中也同样适用。

父母的远见里,藏着孩子的未来。

《战国策》中有言“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身为父母,没有人不为自己孩子的将来打算。父母虽不能将自己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但却可以为孩子的理想或未来添砖加瓦。

孩子成长的旅途总要面对许多岔路,在人生重要的十字路口,父母需要给孩子提供指导,这时父母的远见就体现出了价值。

听过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位小女孩特别喜欢画画,而且十分具有绘画天赋。小女孩父母的朋友建议小女孩父母给小女孩找个老师,将孩子好好培养一下。

女孩的父母虽然口头上答应了,但却一直没有在意。后来,随着时间发展,小女孩身上的天赋被消磨殆尽。

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也是身怀天赋,却因父母没有远见,而最终泯然众人。

有远见的父母会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为孩子的未来打算。让孩子活得开心快乐绝不是让孩子处于散养状态。让孩子做个孩子,有个孩子的样子也不等于孩子的生活中只有玩。

学习与快乐并不是冲突对立的,一个有远见的父母不会唯成绩论,以“成王败寇”简单粗暴的评价孩子,反而会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发现孩子的长处,会引导孩子不断地完善自己。

父母有远见,孩子未来的路就更宽广。
 楼主| 发表于 2020-5-12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帮助孩子建立梦想

父母们应帮助孩子建立梦想,而不是强制兴趣。梦想是孩子一生发展的动力,是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对生命极限的超越。最高分数、名牌大学只是奋斗目标。

从孩子的兴趣爱好出发,让孩子自己做出决定,学习内心真正热爱的东西。能够预见未来,而牺牲眼前的乐趣;充满好奇、热情,探索未知世界。

建议家长与孩子分享“有质量的时间”。跟孩子在一起时,对他们进行心情教育、性情教育,塑造他们健康快乐的个性、积极向上的态度、宽阔的胸怀以及坚忍不拔的精神,打开更为广阔的思想天空,让孩子获得自我心情教育的能力,培养更加完善的可持续发展的人。
 楼主| 发表于 2020-5-13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学会独立思考

一个孩子能否成才,最关键的在于,是否具有进行有效思考的能力。

纵观世界上那些有杰出贡献的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善于思考。

但是,让人心痛的是,现在很多孩子,失去了思考的能力。电子信息发展越来越快,这就造成了,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学习上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性。

我曾经问过几个孩子这样一个问题:当在学习中遇到了问题,你们首先怎么做?

10个孩子中,有8个选择立即在网上查找答案,有1个选择问老师,只有1个说会思考一下。

做不到独立思考,全部依赖外在力量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也就无法把知识真正消化成自己的东西。失去了思考能力,只能是“泯然众人矣”,无法出类拔萃。

所以,家长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独立思考。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当遇到了问题,要让孩子多问几个为什么,并积极动脑思考,而不是马上给孩子提供出标准答案。

在一个问题中,让孩子知晓标准答案的意义并不大,重要的是,孩子是否进行了有效的独立的思考。

因为,良好的思考习惯,能激发孩子潜在的智能,这是他(她)今后闯荡世界最为重要的资本。
 楼主| 发表于 2020-5-14 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

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亲都是不断学习提高的结果。我接触过这么多的杰出的父母,没有一个是轻易取得教子成功的。

一位优秀的母亲甚至说,很多人都认为我很轻松,说你的孩子那么优秀,根本不用管,殊不知,我连晚上睡觉其实都有一个眼睛是睁着的!

好母亲防患于未然,而不合格的母亲是,孩子的问题已经很严重了,甚至教师都已经找孩子谈话了,她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

全国首届杰出母亲沈丽萍同志是个画家。她为了学画,不仅上了大学,而且还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不仅买了书籍,而且还参观了数不尽的画展,听了数不尽的学术报告。

可是却从来没有意识到培养孩子也应该花时间,直到孩子因为空难导致身体严重残疾之后,她才开始真正学做母亲,并且由于自己的努力,最终帮助孩子战胜残疾。

进入21世纪,信息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任何岗位都要求培训、考核,但似乎只有生养、教育孩子不需要培训,好象自动就会上岗而且永远不会下岗,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每一个人在做父母之前都要学习相关的知识,关于怎样做父母的意识和知识准备得越早越好,越充分越好。
 楼主| 发表于 2020-5-15 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不让孩子经历风险

“安全第一”的原则让很多家长生活在失去孩子的恐惧中,所以我们尽全力去保护他们。尽管这是作为家长的义务,但是这种行为存在负面影响。欧洲的心理学家发现,如果一个孩子没有摔倒的经历,在成年后更容易患上恐惧症。

事实上,孩子们需要经历挫折以完善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正如如果没有经历过分手,一个人很难获得感情上的成熟一样。如果家长让孩子完全避开任何风险,那么孩子将会成为一个傲慢自大的人。关心孩子是必要的,但若把他前进道路上的石块全部清扫干净,坑坑洼洼全部垫平,他可能暂时平平安安,但同时也失去了走坎坷道路的能力。
 楼主| 发表于 2020-5-16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爱和溺爱是两件相反的事

很多家长听到“自由”这个观念时会大吃一惊:给自由,那孩子不就无法无天了?对“爱”的恐惧就是对自由的恐惧,直接的反应就是对儿童自由意志的剥夺,典型方式是包办、控制和严厉管制。“溺爱”不是“太多的爱”,而是“太多的打着爱的旗号的控制和包办。”

爱和溺爱不是一个事情程度上的深浅,而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东西。爱的本质是要给孩子自由、宽容和欣赏,而溺爱的本质则是管制、包办和批评。

溺爱不是爱,是披着爱的外衣的占有和控制,是成人按照自己的意志去管理孩子,剥夺孩子的独立性,其背后的心理基础是恐惧和不信任。

给孩子自由,不是对孩子放任不管,而是意味着你需要给孩子“三权”:选择权、尝试权、犯错误权。怕孩子犯错误,凡事都要孩子按自己的想法来做,孩子一旦失败就大加指责,这样的家长,就是强权家长,他们对孩子“关心和付出”越多,对其自由意志的剥夺就越多。

“溺爱”是一种“反爱”,它会剥夺孩子亲身体验生活的权利,迫使孩子失去了很多生活能力,这就是为什么被“溺爱”的孩子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没主见、窝里横等。

爱则是给孩子自由,培养其独立性,基础和前提是信任孩子。自由的人才能拥有独立的思想和品格,才能在生活中拥有安身立命的资本,所以父母想要培养独立自主的孩子,培养快乐幸福的孩子,就要懂得把自由和宽容还给孩子。

“放手”的原则就是,在每一件具体事务面前,不要控制,要引导;不要太有痕迹,尽量无痕;不要怀疑,要相信;不要插手,要接纳。
 楼主| 发表于 2020-5-17 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过度干预

过度干预,会削弱孩子的自主管理能力。许多家长在孩子上小学甚至上中学之后,仍然认为孩子还小,不懂得安排自己的活动。

仍然像对待幼儿期的孩子一样“关心”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从收拾书包、整理房间这些生活小事,到孩子的学习细节,比如何时开始预习复习、报什么课外班等,无不参与、无不干预,有时甚至直接替孩子作决定。

久而久之,孩子变得越来越依赖父母,变得不爱动脑,懒得思考,懒得操心,自主管理的能力自然得不到锻炼和提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帐号

本版积分规则

友情链接: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