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4-19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二问:为何同为我市职业教育的技工院校和中职学校财政区别对待?
全广东省,乃至整个中国也找不出一个地级市的公办技工院校的生存和发展是如此不堪的吧(如果有,请举例)?更过分的是,同样是国家极为重视的职业教育,为何我市的中职学校却不存在拖欠工资和只发基本工资的情况?因为我市公办的中职是公益一类,是全额财政的,同时还可领取省补助和生均经费,所以才有了他们近年迅猛的发展。目前市教育局还牵头搞了茂名的职业教育城,从市委书记、市长到下面的各部门都已签字同意,执行力之快,无不令我们同为职业教育的技工教育工作者羡慕和汗颜!而为什么同是职业教育,我们公办的技工院校却是公益二类,要自收自支?自顾生存?为什么市领导就没想过同是职业教育的技工教育的生存和发展?为什么不能将职业教育统筹发展?下好一盘大棋?就因为中职的主管部门是教育局,技工教育的主管部门是人社部门?
可能领导们会说了,你们应该多想办法,做好招生工作,自然不愁经费了。但事实是什么情况?五年前的那篇文章其实已经给了答案,现在的局面就是证据!五年前技工院校的招生和中职学校的招生情况那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当年三所技校一年的招生就将近一万人(二技超4千,一技超3千,交技最少也2千),在校生将近3万人(二技超万人,一技也差不多一万,交技5、6千),那时的一职?二职?论招生量,除了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外,茂名还有哪所学校能相提并论?即便是现在的所谓四专,又有哪所能达到当时的规模?为什么要舍本逐末?不重点发展现有好的学校却想着一味去弄新的学校?数据说明一切问题,你们大可以去查。但那时即使是那样的规模,同样是年年财政吃紧,同样年年是过苦日子。这是为什么???俗话都说,若要打仗,粮草先行;要砍大树,先磨好刀;当时的上级部门、当时的领导教育我们要有主人翁精神,学校人人有份,大家要努力招生,所以即使我们给捆绑招生,我们也服从,也努力,可是换来了什么呢?学校发展了?工资保住了?一年复一年的画饼,但现实是一年比一年困难。公道在人间,造成这样的局面,当时的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绝对要负上相当的责任!
对于技工院校的保障,《广东职业教育条例》“第五章 保障措施”的也有明确的规定:第四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职业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落实职业教育经费保障。
第四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分专业类别的财政生均拨款保障制度,向所举办的公办职业学校按时、足额拨付经费。
国家重点以上中等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生均拨款基准定额可以参照高等职业学校生均拨款基准定额标准设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