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扫码登录更安全

登录 | 注册帐号 | 找回密码

茂名论坛

  • 关注抖音号
  • 关注公众号
  • 下载APP
  • 扫码关注抖音号
  • 扫码关注公众号
  • 扫码关注APP
快捷导航
楼主: 066888888

招聘 | 2020年和李阳英语一起追梦吧!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7-4 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无条件养育,意味着他(孩子)不欠你任何事情,你也不是为了他的缘故。你明白你做这件事情纯粹是为了‘你自己’。你这么做,仅仅因为你爱他们。那是一种全属‘一己’的行为,却是无条件的爱,这是值得一再重申的真谛。

无条件养育,意味着我们愿意尊重孩子做出的决定,孩子有权利为他的人生做出选择,他更感兴趣于哪个部分的外在世界,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的放手,是孩子学会自我负责的最好方式。

但是,无条件养育不是放任和溺爱孩子,所以不是无条件的接纳孩子的所有行为。我们不去操控孩子的行为,但不是说我们就得委屈和牺牲为人父母的需求。
 楼主| 发表于 2020-7-5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爱孩子”和“立规矩”从来不是单选题

其实,管得太少和管得太严的父母在我们身边都不少见。一般溺爱孩子的父母认为,孩子要面临的压力已经很大了,趁着现在还小,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放纵孩子一下也不会对他造成什么影响。而太严格的父母则认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现在不从生活细节上管教孩子,以后怎么让孩子在社会上立足?

这两种观点听起来都有些道理,但问题就出在这些父母处理矛盾的方式不是综合考量,而是在“爱孩子”与“立规矩”之间做起了单选题。这种非此即彼的选择,必然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负面影响。

过度爱孩子的家庭造成孩子没规矩,不懂礼貌不懂尊重;后者则让孩子谨小慎微、循规蹈矩。

家长们有必要认识到:规矩和爱本来就是统一的。

家的本质是内心的归宿,需要的是真诚的关怀和亲近,需要的是人情味儿和同理心。
 楼主| 发表于 2020-7-6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母亲情绪柔和,孩子才能有主见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做事没有主见,人云亦云,好像墙上的芦苇,迎风就倒。

没有主见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到环境的影响,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发挥重要作用。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情绪稳定,用询问倾听代替强势权威更有助于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变得有主见。母亲陪伴孩子的时间最长,倘若母亲情绪暴躁,动辄打骂指责孩子,孩子就会在内心生出惧怕,有自己的想法也不敢表达,久而久之就不会自己思考,变得没有主见了。

在宋家三姐妹的记忆里,母亲永远都是柔和的,她从不会疾言厉色的命令,也不会大喊大叫的狂躁,正是因为母亲情绪的稳定,才能使孩子们个个有主见,个个有成就。
 楼主| 发表于 2020-7-7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小孩子一起玩的时候,他们之间的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解决。

他们争吵也好,打架也好,我觉得都是他们的事情,父母千万不用掺杂于孩子们之间的“冲突”。

小孩子,打完就打完了,一点也不会记仇,不过5分钟又玩到一起去了,而大人往往就不是这样。

同时,大人也不应该过于用“言语”上去“教”孩子对付这种事情,能做的,就是一种积极的引导。
 楼主| 发表于 2020-7-8 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乐观积极的家庭

有专家发现,孩子的性格越好,各方面都比同龄人更出色,将来也更加优秀。

父母的积极乐观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让孩子保持乐观,积极面对所有困难与挫折,学会笑着面对生活,幸福感十足。

父亲陪伴越多,孩子性格越好,逻辑越强。每个家庭都应该营造和谐欢乐的氛围,让孩子发现生活的美好,学会热爱生活。
 楼主| 发表于 2020-7-9 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家庭教育的十把刀,你无意中使用了哪几把?

第1把刀:太多的关爱 , 使得孩子不知珍惜;

第2把刀:太多的唠叨,使得孩子逆反对抗;

第3把刀:太多的干预,使得孩子缺乏自主;

第4把刀:太多的期望,使得孩子难以承受;

第5把刀:太多的责备,使得孩子失去动力;

第6把刀:太多的迁就,使得孩子不知约束;

第7把刀:太多的在意,使得孩子要挟家长;

第8把刀:太多的享受,使得孩子不知节俭;

第9把刀:太多的满足,使得孩子缺乏快乐;

第10把刀:太多的溺爱,使得孩子不能成长。
 楼主| 发表于 2020-7-10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父母有品质的家庭

著名作家、教育家斯宾塞说:

“我们终其一生,也许不会积累太多的财产,也没有什么名望。”

但每一个父母都通过生活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品行。把这些给孩子吧,他们会用新的生命去放大,发出光芒。”

是的,世界本就不公平,给与孩子的条件,也会不一而足。

但有一样东西,是每个父母都可以给的,那就是人品。

而这世间所有的关系,无论始于什么,最终都会落在人品上。

父母的人品不同,带给孩子的,可能是迥然不同的人生。

一位网友,分享了关于父母的故事:

爸妈不是什么厉害人物,只是卖牛肉的小贩,但我家的牛肉总比别人家贵一块。

小时候,我对这个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我终于找到了答案。

原来,菜市场里其他几个商贩都在牛肉里注水,一斤肉二两水,虽然便宜了一块,但能多挣不少。

我不解的问父亲,为什么咱们不注水。

父亲摸着我的头说,做人要厚道,不能昧良心。

再说了,谁也不傻,你昧了良心,丧了人品,以后谁还敢找你啊。

后来,我发现菜市场里的商贩来来去去换了好几拨,但自家生意永远是最好的。

父母虽然都是普通人,不能给我优越的条件,但他们的为人和品行,却永远刻在了我的心里。

托尔斯泰曾说过:“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的端正和完善上。”

如果你的孩子在外惹是生非,别人指责你孩子时,就会说:“这个孩子真没家教!”

而孩子长大后出问题,一定也是父母种下的根源。

孩子的成功与否,与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否正确息息相关。

真正能让孩子成材的,是与他为人处世有关系的人品......

人品的树立来自于榜样的力量,父母作为孩子的榜样是不能逃避的。
 楼主| 发表于 2020-7-11 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归属法则:

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这条看起来是不言而喻的,哪个家长不想给孩子创造健康环境?但实际上也不尽然,有些家长有此心却不懂如何做。

比如,过分溺爱娇惯顺从孩子,由着孩子瞎吃瞎玩,不锻炼不劳动,养成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家长之间有矛盾经常争吵,也是很不正常不健康的环境。破碎家庭、长期分离的家庭更让孩子缺少归属感。

如果家庭变化不可避免,家长要用正面的健康的方式来安慰疏导孩子,而不可采取疏于管教或溺爱或过分严厉等极端措施,更不能因家庭破裂而迁怒于子女。
 楼主| 发表于 2020-7-12 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阅读的习惯
一切的问题,都能用阅读治愈。这是小编一直以来坚信的。而且阅读量对于作文写作的作用毋庸赘述,而假期是大量阅读的最佳时期。

建议:
①记下书名、作者;
②学会教孩子掌握最基本的阅读方法,学会浏览、略读、精读等读书方法。
③利用多种渠道扩展自己的阅读量。
④采摘生字、新词及佳句。对于每本书,要懂得摘记重要的信息,以备后面写作用。
⑤写读后感记录重要人物和主要内容;
⑥习惯阅读思考,注重情感表达。在丰富的积累之上,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表达能力和语感能力。
⑦学会自己选择课外阅读书籍、月报。不断地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文学一类的书籍,有利于孩子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楼主| 发表于 2020-7-13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在14岁到成年的阶段,男孩渐渐脱离家庭,渴望成为更好更独立的人。我们父母需要把视线超越上大学这个门槛,关注成年的真正意义,为他寻求可以辅导引领他的优秀成年人,给他独立发展的空间和经验。
 楼主| 发表于 2020-7-14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为孩子培养一种终生受用的兴趣

不论是高雅还是通俗,不论是大众还是小众,音乐、美术、文学、写作、集邮、手工,这些都很好,但请不要仅仅为了考级或升学去学。

这些的确很重要,要不然和别人无法“沟通”,自己也会比较无聊,而这种无聊会伴随很长的时间,这些从小就应该培养。
 楼主| 发表于 2020-7-16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有利于开发右脑

读书时,如果大声读出来,不但可以加深印象,还可以培养胆量哦。

现在很多孩子不管是读英语还是读语文都习惯哑巴读法,就是用心读、不出声。你是如何教育自己孩子大声朗读的呢?其实让孩子大声读出来很有好处!

因为大声读实质是朗读者在自我欣赏自己的声音,久而久之,有利于孩子形象思维能力的自我培养。

在诵读过程中,把文字变成了声音,并且伴之以节奏、韵律、形象、情感,使人进入了一种美的艺术体验,这就很好地开发和训练了右脑。

α波(8~13赫兹)被称为放松波。α波频率较慢,在这种状态下会产生快乐感、幸福感、深沉的放松、直觉地涌现出创意等。科学家发现,脑波的节奏越缓慢,知觉上时间也会缓慢进行。现代医学已经证明,使用右脑时涌现出大量的α波,这恰恰开启和使用了右脑。
 楼主| 发表于 2020-7-18 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正归因,引导孩子承担责任

要进行内部的、积极的归因,不要外部的、消极的归因。

有些孩子考试没考好,回到家就抱怨某老师不会教,或是说自己不是学习的料,这就是典型的外部的、消极的归因,这种归因方式往往会造成推卸责任、逃避现实的不良影响。

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认真、努力与否等,是个人自己可以调节控制的因素,这种归因不但是一种内部归因,也是一种积极归因,这样的孩子学习动力必然是充足的,偶尔成绩不如意也会在日后积极作出调整。

孩子出现外部、消极归因的苗头,家长一定要高度敏感并及时引导,不能任由孩子推诿责任,否则孩子的责任心会逐渐淡漠,慢慢变得对自己的学习也不想上心、不愿负责了。

以上四种“管”法,家长可以尝试使用,但我始终认为,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育儿真理,每一种方法对不同的孩子和家庭可能会有不同的效果。

因此,建议家长在充分了解、尊重孩子个性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管”孩子。

愿您把孩子“管” 得朝气蓬勃,充满向上的生机与活力!
 楼主| 发表于 2020-7-19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如何让孩子树立乐观向上的心态。

(1)接受现实是走向乐观的第一步;

(2)培养乐观的性格,让孩子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

(3)让孩子保持一颗平常心;

(4)孩子把大量的精力耗费在焦虑上,就不能发挥其固有的能力;

(5)幽默感看似“小伎俩”,实则“大本事”。
 楼主| 发表于 2020-7-20 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培养孩子餐桌礼仪,父母必须重视

在餐桌上,越来越多的父母们关注着孩子的营养,却对孩子的教养关心甚少。

我们见惯了孩子吃相上的不雅:有看到喜欢的菜不顾一切往自己碗里夹的,有喝汤时吧唧着嘴呼呼有声的……

对此,家长却见怪不该、习以为常,甚至宠溺的一笑置之。

当你忽视了孩子的餐桌礼仪,你就关闭了孩子展示自己的一扇门。

餐桌上,孩子通过的坐姿、动作、神态、表情、目光等,已经用无声的、丰富的语言在告诉人们你是谁、你有什么心态,甚至你的生活态度。

一顿饭的时间,足够让你了解一个人。

因此,培养孩子餐桌上好的肢体语言,还意味着帮他矫正一种猥琐、散漫的失败者的坏习惯,养成一种得体、有度的成功者习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帐号

本版积分规则

友情链接: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