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扫码登录更安全

登录 | 注册帐号 | 找回密码

茂名论坛

  • 关注抖音号
  • 关注公众号
  • 下载APP
  • 扫码关注抖音号
  • 扫码关注公众号
  • 扫码关注APP
快捷导航
楼主: 066888888

招聘 | 2020年和李阳英语一起追梦吧!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8-6 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父母的作用

如果母亲是男孩的主要抚育者,他会把母亲当作亲密关系和爱的学习榜样。如果母亲温柔但坚定地设定规矩,不是用打骂或羞辱的方式,他会接受这些规矩而且进步很快。因为他知道妈妈爱他。

如果母亲喜欢教他说话,他大脑的语言能力会发展更快,让他更爱和人交往。而缺乏与人交往的兴趣或交流能力是很多男孩长大后的弱点,母亲在男孩幼年期就可以注意这一点。

如果母亲经常情绪悲伤,对男孩缺乏关注,男孩的大脑就会发生改变,变成容易悲伤难过。如果母亲总是生气,打骂他,他会迷惑母亲是否爱他,导致缺乏安全感。

母亲应该接受男孩爱冒险的天性。当男孩捉了一只小蜥蜴或者用泥土堆了一团东西时,母亲应该感到骄傲和快乐,而不是催他洗手换衣服。父亲可以逗他玩,和他假装摔跤,同时要与妻子一起照顾他。小男孩就会知道:男人可以是让人激动的、友好的、爱读书的,也可以分担家里的家务和照顾孩子的任务。
 楼主| 发表于 2020-8-7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归属法则: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这条看起来是废话,哪个家长不想给孩子创造健康的家庭环境?但实际上,每个家长都做到了吗?

比如,有的家长过分溺爱、娇惯、顺从孩子,由着孩子任性,养成了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有的家长之间经常在孩子面前争吵,破碎的、长期分离的家庭更让孩子缺少归属感。

如果家庭变化不可避免,家长更要重视对孩子的安慰疏导,而不可采取疏于管教、溺爱、过分严厉等错误做法,更不能因家庭破裂而迁怒于子女。
 楼主| 发表于 2020-8-8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读书

读书是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大量阅读能够让孩子将课堂上的知识和课外知识融会贯通,对知识的理解更加“立体”。多读书不仅能够开阔孩子的视野,培养他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接触的内容多了,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会有所提高,这对孩子各个学科的学习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家长有时间要多带孩子去书店、读书馆等地方,让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楼主| 发表于 2020-8-9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如果做家长是你的事业,你的这个事业现在走到哪个层次?

人民日报《教育改革要从家庭教育开始》这篇文章提出家长有五个层次。

第一层次:舍得给孩子花钱。

第二层次:舍得为孩子花时间。

第三层次:家长开始思考教育的目标问题。

第四层次:家长为了教育孩子而提升和完善自己。

第五层次:父母尽己所能支持鼓励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也以身作则支持孩子成为真正的自己。

我想问各位家长,除了愿意为孩子花钱,你还会为孩子花时间吗?你会花时间吗?你还会有更高层面的思考教育、思考孩子的人生规划、思考与孩子同步学习,伴随孩子成长吗?能够始终与孩子成长对话吗?你的思想与孩子成长的步伐合拍吗?我想大部分的家长可能花在物质上多一些,精神层面的要少一些。

我们做家长的是否满怀热情和梦想,是否科学做家长、理性做家长,而不是以“父爱母爱的名义”,在有意无意中伤害我们的孩子,影响了孩子的成长呢?
 楼主| 发表于 2020-8-10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道德首先是一种实践,善良不能仅存于内心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这个说法并不新鲜,我主要是想说怎么做的问题。道德首先是一种实践,善良不能仅存于内心。记得有一次坐公交车,我主动给一位老人让座。当时你和君姐都说,没想到我会给人让座。我问你们,老师不就是这样教你们的?你们说是,只是觉得做的时候有点不好意思。我理解年轻人的这种心理,我第一次帮助别人时,也很在乎别人的眼光。

现在想来,根本不必。一件好事,不存私利,有何担心,怕啥议论?生活中有很多小事,只要信手拈来,就是一种善行。当你可以帮助别人时,不要吝啬。世界将因你的举手之劳,变得更加美好。爸爸受过别人的恩惠,我们要懂得反哺社会的道理。
 楼主| 发表于 2020-8-11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学校之间平台的差距是巨大的

学校之间平台的差距是巨大的,请务必上一个好大学。

原来在一个班级里生活学习还没有什么差距,上了不同的大学在不同的平台上,就会有完全不同的人生轨迹。想想你的小学同学,有多少人这么多年没联系过了?他们有的没考上初中,有的没考上高中,你们的人生轨迹再也无法重叠了。

好大学为什么好?好大学不只是有一个好的平台,好的师资,好的硬件,好的声誉,更有好的同学和好的学习氛围。有人曾说:“上大学就是为了结实一群和你志趣相同的人”,我深以为然。

如果你身边的人全都很上进,你也会被这种气氛所感染的。上一所好大学,你能够结识一群水平更高,志向更远大的青年,这都是你最宝贵的财富。所以尽可能去一所好大学吧。
 楼主| 发表于 2020-8-12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不管大小,一定要有目标
人不能失去目标。我们都知道学习辛苦,但孩子,你也应该明白,上课、作业、考试,这是每个孩子都有的经历。多年之后,我希望你感激现在这个拼尽全力的自己,而不是徒然悔恨。
 楼主| 发表于 2020-8-13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夸具体不夸全部

“宝宝真棒”,这样的表扬对家长来说真是轻车熟路。在家长眼里,孩子的每一个成长细节都是值得惊叹和赞美的——宝宝会笑了,宝宝会翻身了,宝宝会蹦了,宝宝说话了……就是在这种不断的惊喜中,家长已经习惯于对着孩子说出“真棒!”、“真好!”这样的评价,甚至一句轻轻的“啊”都充满着赞赏的语气。
家长随口的夸奖,可能意识不到会带来怎样的消极影响,直到有一天,发现孩子变得害怕失败,经不起一丁点儿挫折。总是笼统地表扬孩子,比如你真棒,会让孩子无所适从。

也许孩子只是端了一次饭,妈妈与其兴高采烈地表示“好孩子,你真棒”,不如告诉他“谢谢你帮妈妈端饭,妈妈很开心”。有针对性的具体表扬会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并且知道今后应该怎么做,如何努力。
 楼主| 发表于 2020-8-14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是学习太苦,还是在自我堕落?

2020年的高考已经结束,有大学可上的你,那就好好珍惜,莫要辜负自己的青春。

没能上的大学的你,如果是个人不学习、贪玩、放纵自己造成自己与大学的失之交臂,那还是希望你认真审视一下自己后续的人生。

因为世界从来不会轻饶任何一个颓废的人!

高考虽然不能定论往后的一生,但绝对是对你过往学习生涯的一次总结!

不管你承认与否,学习好的同学所表现的自律性、坚持、以及吃苦的韧性都要比那些不学习同学普遍要高很多!

这也就是为什么几乎所有的大公司对学历都设有门槛!

你细品之下就能得知,不只是学历的差距,更多的是自身综合品质的对比!

有不少人说,我可以受得了生活的苦,却受不了学习的苦!

我可以为自己的事业打拼吃苦,但学习更让我备受折磨!

乍一听会有不少人同感,但细品之下会发现不合理处!

这是为什么呢?

知乎上点赞最多答主说:生活的苦难可以被疲劳麻痹,被娱乐转移。

无论如何只要活着,行尸走肉也可以得过且过最终习以为常,可以成为钝化。

学习的痛苦在于,你始终要保持敏锐的触感,保持清醒的认知、充沛的感情。

时刻去捻磨那薄弱的神经,去一次次翻新认知!这不妨叫锐化。

社会一直在进步,你也必须去学习,被动还是主动,全在乎自主性!

塞涅卡说:“愿意的人,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人,命运拖着走。”
 楼主| 发表于 2020-8-15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如果做家长是你的事业,你的这个事业现在走到哪个层次?

人民日报《教育改革要从家庭教育开始》这篇文章提出家长有五个层次。

第一层次:舍得给孩子花钱。
第二层次:舍得为孩子花时间。
第三层次:家长开始思考教育的目标问题。
第四层次:家长为了教育孩子而提升和完善自己。
第五层次:父母尽己所能支持鼓励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也以身作则支持孩子成为真正的自己。

我想问各位家长,除了愿意为孩子花钱,你还会为孩子花时间吗?你会花时间吗?你还会有更高层面的思考教育、思考孩子的人生规划、思考与孩子同步学习,伴随孩子成长吗?能够始终与孩子成长对话吗?你的思想与孩子成长的步伐合拍吗?我想大部分的家长可能花在物质上多一些,精神层面的要少一些。

我们做家长的是否满怀热情和梦想,是否科学做家长、理性做家长,而不是以“父爱母爱的名义”,在有意无意中伤害我们的孩子,影响了孩子的成长呢?
 楼主| 发表于 2020-8-16 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

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亲都是不断学习提高的结果。我接触过这么多的杰出的父母,没有一个是轻易取得教子成功的。

一位优秀的母亲甚至说,很多人都认为我很轻松,说你的孩子那么优秀,根本不用管,殊不知,我连晚上睡觉其实都有一个眼睛是睁着的!

好母亲防患于未然,而不合格的母亲是,孩子的问题已经很严重了,甚至教师都已经找孩子谈话了,她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

全国首届杰出母亲沈丽萍同志是个画家。她为了学画,不仅上了大学,而且还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不仅买了书籍,而且还参观了数不尽的画展,听了数不尽的学术报告。

可是却从来没有意识到培养孩子也应该花时间,直到孩子因为空难导致身体严重残疾之后,她才开始真正学做母亲,并且由于自己的努力,最终帮助孩子战胜残疾。

进入21世纪,信息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任何岗位都要求培训、考核,但似乎只有生养、教育孩子不需要培训,好象自动就会上岗而且永远不会下岗,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每一个人在做父母之前都要学习相关的知识,关于怎样做父母的意识和知识准备得越早越好,越充分越好。
 楼主| 发表于 2020-8-17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与孩子做朋友要建立在规则之上

老师首先要做好教育,有余力,再做朋友。
父母要首先尽父母职责,其次,才是孩子的朋友。
我们可以追求做孩子的朋友,但必须是建立在规则之上。
规则和界限感,是家长要着重帮孩子培养的,否则,孩子会越来越无法无天!
每个人都要有规则意识,这是生存法则。
 楼主| 发表于 2020-8-18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不带着情绪,戳人痛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忌讳,也都反感别人提及自己的忌讳。为了逞一时嘴快,故意的揭人之短,戳人痛处,不仅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引起对方的反感,有时可能还会招来怨恨。

小的时候有次我弟和同学小林因为一件小事吵架,我弟嘴笨吵不过,气急之下脱口而出,“你说话这么恶毒,难怪被你妈抛弃,说你是累赘。”结果小林当场就把我弟给揍了。

我妈知道了原因后,狠狠了批评了我弟,还拉着他去小林家道歉。

听别人说,小林的妈妈和他爸离婚时,小林想跟着他妈生活,但是他妈为了以后改嫁更容易些,就放弃了他的抚养权,还说带着他是个累赘。“抛弃”、“累赘”这句话一直都是小林心里的痛。

教会孩子即使在生气时也绝不戳人痛点,拿人家的缺陷和不幸来取笑,因为那样自己得不到愉悦,别人也得不到温暖。
 楼主| 发表于 2020-8-19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批评孩子要降低声调

低声调可以使人理智一些、情绪平和一些,也可使孩子抵触、逆反的心理防线有所松弛,有利于沟通。低声批评孩子,不仅可以集中对方的听力,而且也可以先发制人,不让孩子使用高声调。生活中常看到大人高声责骂孩子,孩子反抗的声音也不低,双方情绪越来越激动,最后惹得大人一肚子气,孩子也不服气。
 楼主| 发表于 2020-8-20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

有的孩子上了一节课,甚至上了一天的学,都没有提出一个问题,但“没问题”就是真的会了吗?其实也未必。

很多时候,“没问题”恰恰证明孩子没有听懂,没有融入到课堂中,试想,对于一个你完全不懂的领域,让你去提问,你能问出来吗?当然不能。

所以,对于孩子,尤其是上了中学的孩子,我们必须要引导他自己去思考,去发现问题,这样才能培养出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做到有效率地学习,而不是拼着勤奋的外衣,做假象,磨洋工。像那句老话说得那样“出工不出力,出力不出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帐号

本版积分规则

友情链接: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