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扫码登录更安全

登录 | 注册帐号 | 找回密码

茂名论坛

  • 关注抖音号
  • 关注公众号
  • 下载APP
  • 扫码关注抖音号
  • 扫码关注公众号
  • 扫码关注APP
快捷导航
查看: 2501|回复: 42

【李阳英语】英语同步精讲精练课程,16课时仅需499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6-1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广东
复课课程.jpg
复课通知.jpg
复课指引.jpg
咨询热线:0668-2827233、2199779
学校地址:茂名市茂南区油城七路26号(平安保险对面)

 楼主| 发表于 2020-6-2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家庭教育的重点

       家长对于儿童教育的概念,第一是要宽容、善待。保护他们正常的生活,保护他们的身心健康,这是一种最重要的教育。也就是说,把儿童当作儿童来对待,儿童不是马戏团的小狗,必须学十八般武艺,走钢丝,钻火圈。

       第二是等待。韩国有一本书叫《好妈妈慢慢来》。现在家长太着急,容不得孩子自然成长,找各种速成的门道,拼命施化肥,能接什么好果子吗?早期教育不是提前教育,3岁不会的事5岁做得很好,5岁不会背的东西6岁不成问题,三年级不会做的题四年级做起来轻轻松松,着什么急呢?各种速成的东西满足的到底是什么呢,其实是家长的虚荣心!

       第三是解放。陶行知提出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耳朵,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儿童的时间,解放儿童的空间。不能越俎代庖、包办代替,不能过多地限制管控,也不宜过早定向。花盆里是长不出参天大树的。现在的做法是,层层施压,拔苗助长,大量施“化肥、农药”,把孩子的时间、空间全部占据了,那就把人教傻了,不可能培养出真正的人才。

       第四是发现。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最重要的功能是帮助孩子发现他的自我,发现他的个性。更为具体的呢,第一,身心健康比上名校更重要。对于孩童来说,身心健康无疑是最重要的。“健康第一”并不是一句空话,体现在培养孩子的体育兴趣、体育能力和体育习惯,热爱户外活动。

       只要具备条件,应当让小学生学会骑自行车、游泳,两者是孩子能够终生享用的生存技能,意义非同寻常。喜爱户外活动、身体健康的孩子,往往心理也比较健康,这同样意义非凡。我们知道有这样一类孩子,他们身体健康,性格开朗,人缘好,活动和动手能力强,“除了学习不好,什么都好”。他们这种开朗、乐观的性格是战胜应试教育挫折、自我疗伤的“秘密武器”,并将带给他们一生的好运,这就是所谓的“性格决定命运”。
 楼主| 发表于 2020-6-3 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夸奖在于精,却不能烂

  如果把夸奖作为一种手段的话,那么夸奖一定在于精而不能烂。最怕的就是什么事儿都夸,夸起来还永远都是一句“你真棒!”有很多已是孩子举手之劳的事情,或者孩子轻而易举就可以做到的事情,家长不合时宜的夸奖会让孩子认为虚伪或者心生逆反。

  比如你想要孩子养成起床喝水的好习惯,与其在他能够在前几天里做到了这些就给予夸奖,不如在他养成习惯的过程中多多给予夸奖。不妨先给孩子沟通晨起喝水的重要性,在一段时间内给孩子倒水并且提醒他喝水;然后在孩子主动去喝杯子里水的时候给予夸奖,提醒他如果可以自己起床后倒水就更加完美了;就这样逐步的让孩子完成自己的一个习惯养成的轮回,孩子即有成就感,中间又没有脱离家长的认可与期许的方向。

  这只是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夸奖孩子就像我们常说的那种“打蛇打七寸”一样的道理,必须要有的放矢做到又稳又准,而且要遵循每个孩子不同的特征。

  所有的方法都是为有心的家长准备的,龙生九子更有不同,何况不同的家庭中的孩子们呢?养育孩子没有四海皆准的公理,只有在不断地学习与总结中,寻找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养育孩子的方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孩子在不断的成长变化,我们的方法就要跟着他们的脚步与时俱进。

  养儿难,养儿也不难。难与不难,都在于自己,在于心的投入!
 楼主| 发表于 2020-6-4 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对不起

每个孩子都不希望自己被指责,尤其当家长误解自己的时候。

孩子渴望家长的那句“对不起”的背后,无非是想得到家长的理解,证明自己是值得被爱的。

然而,当那句“对不起”被家长隐藏的时候,孩子内心上的伤痛,也正随着愤怒、悲伤、委屈等情绪一点点地累积着。

当家长意识到自己的言行误解了孩子时,应及时道歉。

除了及时澄清,消除误解以外,一个敢于正视自己的错误的家长,将能树立一个勇于担当的形象,以身作则,这对孩子有极大的正面而积极的影响。

“对不起”,尽管只有三个字,传递的信息却是,你没有那么糟糕,我误解了你,甚至伤害了你,我有不对的地方,我承认我的错误,并向你真诚地道歉。
 楼主| 发表于 2020-6-5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有创意的赞美

  当孩子表现很好时,不要只是说很好。赞美要具体一些,说出细节,指出有哪些地方让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现更好,例如,你今天有主动跟警卫伯伯说早安,真的很有礼貌。不过,赞美时也要注意,不要养成孩子错误的期待。有些父母会用礼物或金钱奖赏孩子,让孩子把重点都放在可以获得哪些报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为上。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己发现,完成一件事情所带来的满足与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质报酬来奖赏他。
 楼主| 发表于 2020-6-6 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如果把孩子比作一颗成长的树,那么家庭就是这棵树成长的根基,父母的教养方式就是这棵树成长的环境。所谓根深叶茂,根基扎得越深,大树才能越枝繁叶茂。树的成长需要阳光、空气、水分和土壤的营养。同样,孩子的生命成长除了必备的物质条件,还需要精神陪伴和心灵营养。近年来,孩子的健康,不仅仅是身体的健康,还包含了心理的健康;家庭环境、夫妻关系、教养方式等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起着关键作用。以上这些逐渐成为新时代父母的共识。

家庭给孩子的心理健康提供成长的沃土,让孩子成长为阳光自信、积极幸福的人格健全的孩子,是每个父母的心愿。关键要父母“看到”孩子成长的需要,不失时机地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当孩子“被看见”,心理需要得到满足,孩子的价值感得到增强,归属感得到提升,幸福感就自然而来。

1. 高质量的亲子陪伴,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

2. 多鼓励和肯定孩子,满足孩子的成就需要。

3. 保护孩子的自尊,满足孩子的自尊需要。

4. 接纳孩子的不足,满足孩子的安全需要。

5. 接纳孩子的委屈,满足孩子的求助需要。

6.多给孩子砺练,满足孩子的独立性需要。
 楼主| 发表于 2020-6-7 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日常生活中,不要对男孩子过于“溺爱”

1、日常父母把孩子看的非常“重”,孩子在做任何事情时,父母都是包办。因为父母认为孩子还小,很多事情没必要让孩子自己做,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因为父母的溺爱,孩子的动手能力较差,今后遇到重大事情,就变得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进行处理?

2、男孩子应该要“穷养”,当前国内整体经济水平有所提升,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经济上,父母都会给予孩子更多“富有”的做法,其实这种方法是不对的。“富有”的做法只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家庭条件较好,自己依靠父母即可,无需自己在努力,只会让孩子变得更加懒惰。
 楼主| 发表于 2020-6-8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巧克力的诱惑

准备一份孩子最喜欢的零食,比如巧克力。

设计一个游戏,把巧克力分成三份,拿出其中的两份对孩子说:“宝宝,这两份巧克力都给你,你可以自主管理。如果你能做到今天吃一份,明天吃另外一份,那么明天妈妈再额外奖励你一份。”

大多数情况下,孩子首次掌握决定权,大多会把两份巧克力一次吃掉,自然拿不到第三份巧克力的奖励。

一个月后,当第二次做游戏时,孩子会吸取教训,按照计划品尝巧克力,逐渐养成自律的好习惯。

告诉孩子“这是妈妈对你的考验,不要着急,长大后要学会等待”。
 楼主| 发表于 2020-6-9 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选择性引导

我(关电视)……还是你自己(关)……

先做……还是先做……

我帮你……还是你自己……

你认为这样好,还是那样好?

这样做和那样做有什么不同?

你认为,咱们今天……还是明天……

你选择做什么?还是我们一起选……

需要我帮你做点什么吗?或者你可以自己干!
 楼主| 发表于 2020-6-10 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让孩子见世面一定要很有钱?

想让孩子有见识,那自己也要成为有见识的父母。

让孩子明白世界的广袤,未来的宽阔,让孩子懂得努力的意义,这样他们就才会有平和的内心,和生机勃勃的勇气。

我们不能让自己孩子的世界,只有方圆几里地,我们希望他看到的世界,是开阔的、丰富的、美丽的、多元化的。

但让孩子见世面一定要花很多钱吗?答案是否定的。有见识的父母,不等于有钱的父母。

我觉得有位成功的妈妈说得很好,一个见过世面的孩子,不是带孩子去报个班旅个游去外面晃荡一圈就可以培养出来的。

因为那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只能将这些经历过的路途化成脑海里的一幅画面,却不能融入他的灵魂之中,成为自己终身散发的气质。

作家龙应台也曾说过:“上一百堂美学的课,不如让孩子自己在大自然里行走一天;教一百个钟点的建筑设计,不如让学生去触摸几个古老的城市;讲一百次文学写作的技巧,不如让他在市场里头弄脏自己的裤脚。”

有些家长物质生活并不好,但他们通过努力、勤奋,对万事万物的平和,对所遇到之人的真诚,言传身教地直接影响到孩子身上。
 楼主| 发表于 2020-6-11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最好的教育,是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

如今,我们的父母亲往往就用一个标准——上清华北大哈佛的标准来培养孩子。用一个标准一个模式去培养孩子,最后大部分人是失败者。这是当前社会焦虑的表现,是我们的社会评价体系出了问题。很多人把上名校当作家庭、父母、孩子成功的典范,而我认为最好的教育是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让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学自己想学的东西,让每个人找到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才能幸福。当然这些不那么容易评价而是一种主观体验。那些真正有幸福感的人的人生不是千篇一律的,他们都有不一样的人生,因此,我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帮助人不断成长,不断超越自己,帮助人更幸福地活着,只要做到了这一点,家庭教育就是成功的,这也是家庭教育的目的。
 楼主| 发表于 2020-6-12 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日常生活中,不要对男孩子过于“溺爱”

1、日常父母把孩子看的非常“重”,孩子在做任何事情时,父母都是包办。因为父母认为孩子还小,很多事情没必要让孩子自己做,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因为父母的溺爱,孩子的动手能力较差,今后遇到重大事情,就变得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进行处理?

2、男孩子应该要“穷养”,当前国内整体经济水平有所提升,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经济上,父母都会给予孩子更多“富有”的做法,其实这种方法是不对的。“富有”的做法只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家庭条件较好,自己依靠父母即可,无需自己在努力,只会让孩子变得更加懒惰。
 楼主| 发表于 2020-6-13 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利用“我讯息”让孩子体会父母的情绪

你讯息:以第二人称开始,往往有指责的意味。
我讯息:以第一人称开始,重在表达感受和陈述事实。

“我讯息”如何表达?依照三个步骤:描述行为、表达感受、表达期望。

♦描述行为

说话的内容尽量描述具体的行为,把焦点集中在某一个特定的状况或行为,然后加以描述。并且少使用“一直”、“永远”、“都是”等字眼。


♦表达感受

在描述完特定的状况或行为后,接下来描述自己的感受。


♦表达期望

在说完对你的感受之后,你还可以把你的期待说出来。
 楼主| 发表于 2020-6-14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归属法则:
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这条看起来是废话,哪个家长不想给孩子创造健康的家庭环境?但实际上,每个家长都做到了吗?

比如,有的家长过分溺爱、娇惯、顺从孩子,由着孩子任性,养成了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有的家长之间经常在孩子面前争吵,破碎的、长期分离的家庭更让孩子缺少归属感。

如果家庭变化不可避免,家长更要重视对孩子的安慰疏导,而不可采取疏于管教、溺爱、过分严厉等错误做法,更不能因家庭破裂而迁怒于子女。
 楼主| 发表于 2020-6-15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阅读经典

阅读经典,是学好语文的关键。也是理解人生的重要途径。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必定有它的卓越之处。从去年开始,我开始阅读外国经典名著。我强烈地感觉到,我的作文、考试做阅读题目都上了一个台阶。

在阅读的时候,并不一定感觉到明显效果,但写起作文来,笔下的文采仿佛不是自己的,涓涓流出。这就是文化的熏陶,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到了阅读者的生命。

建议大家不要读那种快餐书籍,比如各种杂志、童话故事、如何成功速成等等,要读经典的的世界名著。可能刚开始读,会找不着感觉,但读上两三本,就会找到节奏。

有一次,妈妈问我:你阅读名著时,感受到愉悦了吗?我说,感受到了!那一刻,妈妈很欣慰。因为,愉悦,是最高层次的享受。从阶段性的作用上讲,阅读经典可以使语文成绩提高十分左右,这十分左右对于中考来说,是多么重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帐号

本版积分规则

友情链接: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