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的伟大创举。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同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先行一步”,并试办出口特区。1980年8月党和国家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成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窗口,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党中央关于兴办经济特区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而且要办得更好、办得水平更高。”习近平总书记14日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教育工作者,聆听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内心澎湃万分。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指引,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继续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顺应了时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更新思想观念,经常反省自我,才能正确地发现自我,才能以更高标准要求自我,从而提高自我。只有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才能形成自己的思想。不仅要学政治理论,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更为关键的是还要学习教育教学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将思想与行动统一起来,与时俱进。敢于实践、勇于探索,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学习中要向教育专家学,还要虚心向身边的同事、广大干部群众、乃至于自己的学生学习,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通过不断的学习,调整思维方式,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掌握新形式下的教育教学技巧,从而创新工作思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适应新时期教育工作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我们的教育事业中,无论是教育方面还是教学方面都应实事求是,坚持以“学生”为本,探索一条适应新时代的教育教学之路。德国教育思想家斯普朗德告诉我们:如果教育仅仅是向学生灌输现成的知识,那么培养出来的人“有悟性,却没有灵魂;有知识,却没有精神;有活动,却没有道德欲望。”这样的人是没有生命活力的人。在这种形势下,作为教师,更要学会与时俱进,不断去探索,去创造,与新课程同成长,与学生同发展,在课改中重塑自己的角色。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是一中“沟通”、一中“交流”、一种“合作”、一种“分享”。其次是要充分尊重和关心每一个学生,既做学生的师长,有做学生的朋友。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老师在备课时,要备课标课文,备学生,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用不一样的课堂教学。注重引导学生探索、质疑、调查等主动学习;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大胆参与;尊重学生的情感需要和独特见解。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学会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以学生为本,意味着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管理都要围绕学生进行,让学生在探索、质疑中学会自己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最后讲到:“四十载波澜壮阔,新征程催人奋进。经济特区的沧桑巨变是一代又一代特区建设者拼搏奋斗干出来的。”在新起点,新的形势和机遇之下,作为年轻教师要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李俊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