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疫情蔓延态势持续加剧,国内多地出现多点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聚集性疫情病例,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春节临近,大规模的人员流动、聚集将使疫情传播风险增加。为此,近日来,多地纷纷发出“就地过年”的倡议和倡导。如何在这个中国的传统节日给予在外务工人员更多的关怀和体贴,不仅要留住他们的人,更要留住他们的心,需要各地各部门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也需拿出实招、细致做好留住在外务工人员“就地过年”的各项工作,让他们即使不返乡也能感受到浓浓的春节味,让这个年更平安。 将心比心,疫情防控的手段需“暖心”。疫情防控的决心自然要“硬”,但是疫情防控的手段决不能“硬”。因为一旦以硬邦邦的手段去实施疫情防控的各项政策,有时候会适得其反,反而寒了外地务工人员的心。疫情防控工作时刻不能放松,“非必要不返乡”虽能理解,但在贯彻实施疫情防控政策时,需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不能为了不担责、少担责而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一刀切”。提倡“就地过年”,就当下的疫情形势来看,只是倡议,如果某些地方不考虑实际情况,把“就地过年”变为强制要求,则会寒了外地务工人员的心。我们需将心比心,把“就地过年”的倡议话语说到务工人员的心里,让他们明白过年团聚固然重要,但“就地过年”是对自己也是对家人负责的体现,团聚虽迟但永不“缺席”。 将心比心,号召“就地过年”需有策。倡议“就地过年”,不仅是一句口号,需落实到具体措施上,像广东佛山地区为响应这一号召,积极推出各种留人“就地过年”的惊喜大礼包,例如发放百万消费红包、给企业发放技能培训补贴、鼓励企业发放节日津贴、支持优先评奖评优、实施人社暖心服务,让更多在外务工人员心甘情愿地“留佛过年”,感受到虽没有亲人陪伴在旁,但却有浓浓年味。如此的将心比心,外地务工人员就会逐渐增强对其务工城市的凝聚感和归属感。 将心比心,号召“就地过年”需解后顾之忧。这个后顾之忧自然是为了让外地务工人员放心“就地过年”而需解决的。因此,需摸底了解辖区内滞留人员、困难家庭的实际情况,登记造册,做到及时摸查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等困难特殊家庭的情况,并做好相应的救助工作,例如发放节日慰问品、送去御寒物品等,及时关怀这些群体,并通过居委、村委等组织,可通过微信视频等方式组织“就地过年”的外地务工人员与其家人互相问候、送祝福,让这个寒冬变得“暖”起来。 提倡“就地过年”,减少疫情传播风险,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让这个年过得更加平安。待到疫情散去,春暖花开时,一家人再平安相聚。(肖伟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