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长征以来最壮烈的一战,是一场让红军浴火重生的惨胜之战,是一场具有特殊意义的战斗。渡过湘江后,红军虽然从长征出发时的8.6万多人锐减到3万多人,损失惨重,但展现在全世界面前的是一支更加坚定的队伍,是一个生命力更加顽强的政党。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看完《赤胆铸忠魂——总书记这样回望湘江战役》纪录片,让我感触良多。 面对牺牲,筑牢忠诚爱国的情怀。面对十几倍于己的强敌,师长陈树湘毫无惧色,和敌人奋战到底,为红军渡过湘江赢得了宝贵时间。在其重伤被俘,敌人抬着他去邀功的路上,他醒了过来,从自己的伤口中掏出肠子,用力绞断,壮烈牺牲。前段时间,中印边境任务部队官兵卫国戍边先进事迹的报道,感动着广大人民群众:五名官兵在边境冲突中誓死捍卫国土,一人身负重伤,四人壮烈牺牲,他们是新时代的卫国戍边英雄,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和平来之不易,每一位英雄烈士都值得怀念,值得我们尊敬,值得我们学习。 面对错误,摹真实事求是的态度。湘江战役,为遵义会议讨论总结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经验教训及遵义会议的成功做下铺垫,遵义会议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能够开展面对面的尖锐激烈的批评与自我批评,重新确立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找差距,就是要对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对照党章党规,对照人民群众新期待,对照先进典型、身边榜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有的放矢进行整改”。 时至今日,我们党已经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思想体系。党员干部当以时代为镜,认真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身,坚决做到在思想上不落伍。 面对困难,坚定一往无前的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下个一百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应该抱有必胜的信念。困难再大,想想红军长征,想想我们血战湘江。相信大家在这都会受到一种灵魂的洗礼、精神的升华。”新时代,无论是全球疫病之下的统筹发展,还是全面脱贫之后的乡村振兴,无论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滚石爬坡,还是新发展格局之下的创新突破,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要善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只要全国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我们就有了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的最大动力源泉。(温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