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州市全面部署2025年乡村绿化工作
为加快绿美化州生态建设和县镇村绿化工作,化州市通过召开会议、举办专题培训班等方式,全面部署乡村绿化工作,确保2025年乡村绿化的质量和成效。 一、广泛开展动员,发动全社会齐参与乡村绿化。 一是县级层面,巩固提升“一核三片六带N点”的绿美生态格局。镇村组层面,在“四旁”“五边”见缝插绿,用心打造“四小园”,巧妙利用房前屋后闲置地、边角地建设“美丽庭院”。二是鼓励村民种植化橘红、沉香、荔枝、树菠萝等特色经济树种,发展“庭院经济”,实现增收致富。推动年内每镇(街道)至少建设1条示范路线、每村(社区)至少建设1个示范片区、每村(居)民小组至少建设1户“美丽庭院”,形成“镇一带、村一片、组一点”的绿美示范效应。三是重点谋划“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绿美建设,同步打造鉴江东方红到南盛平垌、笪桥瑶埇到柑村、丽岗低坑到化州北高速口、平定积田到平定圩等4条县级“绿美廊道”,串“典”成“链”形成“绿美主题”示范带。 二、打响化州今年乡村绿化特色品牌。结合春节、植树节、劳动节等策划举办一批植树造林标志性活动,打响今年的活动品牌。根据市领导的指导,每个镇街至少举办3场“我为娘家种棵树”活动,至少举办10场“年例来种树”活动,其中典型村和2024年培育的典型村至少组织2条自然村举办“年例来种树”活动。一要丰富活动形式。发挥好工商联职能优势,把社会各界力量组织发动起来,广泛开展“爱绿植绿护绿兴绿”、“我为家乡种棵树”等活动,积极倡导“有喜事来种树”“植树过年例”等乡村生态文明新风。注重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作用,做好企业、乡贤、侨胞的发动工作,组织引导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党员干部及青年妇女等群体,通过主题林营建、认捐认种认养、志愿服务等形式广泛参与和支持乡村绿化,推动全社会共建绿美乡村。二要注重经济效益。要群众受欢迎,就要多种经济树、摇钱树。各地要立足实际,把乡村绿化和发展农林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开展“十万果树进乡村”“五棵树点绿乡村”等行动,引导农民种植荔枝、龙眼、沉香、三华李、化橘红等经济树种,发展林茶、林果、林菌、林药等林下经济,有序推动林地经营权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实现绿富共赢。近期,省农业农村厅将按照“多腾出土地多补、少腾出土地少补、没有腾出土地不补”原则,对“小果园”建设安排财政资金和苗木奖补,各地要积极申报、用好政策,在有条件的镇村连片打造一批“小果园”,形成规模效应。 三、强化资金筹措。多渠道拓宽资金来源,发动镇街商协会、外出乡贤、外嫁女等社会力量捐资。科学利用好省级涉农资金不再由县级统筹的契机,引导有集体经济收入的自然村加大绿美资金投入力度,推动各类资金保障乡村绿化工作。 四、深化特色富民产业。坚持以“绿”兴业,继续深挖本地产业优势,结合化橘红种植面积三年倍增计划,针对官桥、中垌、平定等镇闲置地块多、土地肥沃的优势,引导群众种植喜水喜肥的化橘红;针对丽岗、林尘、江湖等镇树菠萝产业规模较大的优势,鼓励群众在村内闲置地块种植树菠萝;针对新安镇是广东番石榴种植第一镇的优势,发动群众加大番石榴种植力度,同时大力推广鉴江街道东方红村“绿美+体育”、新安镇新塘村“绿美+研学”、丽岗镇低坑村“绿美+文旅”等产业发展模式,让绿美行动更惠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