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参与!茂名垃圾分类摄影赛来了!手机也能拍,奖金最高3000
本帖最后由 在线小编 于 2025-9-2 12:40 编辑 “垃圾分一分,茂名美十分!”每一个分类的瞬间,都是城市文明的闪光点。清晨微光
本帖最后由 在线小编 于 2025-9-2 12:40 编辑 “垃圾分一分,茂名美十分!”每一个分类的瞬间,都是城市文明的闪光点。清晨微光
为了科学编制我市2026年立法工作计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和《茂名市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的有关规定,现向社会公众征
破解内涝难题,我们一齐助力 ——茂名城区内涝治理网友意见征集 近日,我
2025年9月17日,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云浮罗定至茂名信宜(粤桂界)高速公路增设水口互通立交审批前公示核准前公示。水口互通立交位于云茂高速主线K100+274~K101+395段,采用AB形首蓿叶方案,连接信宜市环西大道。项目建设主要内容包括:拼宽主线1023.54米(单幅合计长),其中拼宽单幅主线桥333.1米/2座;匝道长1429米;设涵洞7道、盖板通道1道;设匝道收费站2处;改路4处。匝道设计速度为40公里/小时,双向双车道匝道路基宽度19.5米,单车道匝道路基宽度10.5米。桥涵设计汽车荷载等级为公路-I级,其他技术指标应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规定。 茂名市对该项目进行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认定该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等级为低风险。总投资3504.26万元。
9月18日,南都N视频记者从广东省公安厅获悉,省公安厅组织启动社会面防控“百日行动”,聚焦网络谣言扰乱公共秩序突出问题,持续整治网络乱象。8月1日行动以来,全省各地公安机关查处了一批在网上编造传播谣言、炒作热点敏感案事件的违法犯罪人员。警方查处相关人员。有人捏造“西藏地震致多人死亡”8月,广州网民朱某某为吸引眼球,增加网络流量,在广州本地拍摄实景视频后,使用特效技术制造地震效果,造谣称“西藏8月21日发生6.8级地震致9人死亡”,并将捏造的视频发布在某社交平台,引发网民关注,扰乱社会公共秩序,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属地公安机关依法对其予以刑事拘留。8月,梅州网民曾某某为吸引流量、赚取收益,利用AI软件生成关于基孔肯雅热防疫工作的谣言信息,捏造“广东启动基孔肯雅热核酸筛查”的不实信息,并在某社交平台发布,误导大量网民关注和讨论,扰乱社会公共秩序,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属地公安机关依法对其予以行政拘留。8月,汕头网民李某某为抹黑某科技公司实现吸粉引流,利用绘图软件伪造该公司某高管人员使用其他公司产品发布微博的虚假截图,以此散布该公司高管不用自家产品的谣言信息,并在多个社交平台传播,引发网民关注和热议,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属地公安机关依法对其予以行政拘留。8月,深圳网民侯某因与受害人在网上发生矛盾,遂在某互联网平台公开受害人个人信息并编造、发布侮辱性谣言信息,煽动他人对受害人进行骚扰,严重扰乱受害人正常生活。属地公安机关依法对其予以行政拘留。有人用AI软件拼凑发布虚假信息8月,茂名网民周某某为博取关注、增加点击量,用AI软件生成了“暴雨肆虐!广东某地5人死亡!”的虚假文案,发布在社交平台上,相关信息引发网民热议,扰乱社会公共秩序,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属地公安机关依法对其予以行政处罚。9月,中山网民兰某某为吸引眼球,拍摄了一段民警日常执勤视频,并捏造出“一名女子被捅20多刀”的虚假信息,在多个社交平台发布。该谣言信息引发网民关注和热议,扰乱社会公共秩序,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属地公安机关依法对其予以行政拘留。9月,湛江网民邓某为吸引流量、博取眼球,在某社交平台捏造“17岁少年因欠债被好友殴打致死青春戛然而止的暴力悲剧”的虚假信息,引发网民热议和转发,扰乱社会公共秩序,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属地公安机关依法对其予以行政处罚。9月,湛江网民陈某某为吸引流量、博取眼球,在某社交平台编造谣言,称“男子凌晨两点尾随七夕跟风捡垃圾女子进行猥亵”,引发网民关注和热议,扰乱社会公共秩序,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属地公安机关依法对其予以行政处罚。来源:南方都市N视频
有老百姓在论坛咨询相关部门问题,一般都会有相关部门在论坛回应。茂名论坛这点做得非常好,起了非常不错的桥梁作用,相关部门也进自己最大能力给老百姓解答。希望茂名论坛越来越好。
每经讯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高国力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从未来趋势看,城市仍然会存在分化现象。少部分城市由于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出现了要素流失。具体表现在人口外流、土地资源闲置等,这类城市也可以称之为“收缩型城市”。从城市发展趋势来看,人口流失、资金外流、土地闲置的这一类城市,今后也会面临撤并或整合的可能。这是国际规律和经验,我们要尊重规律、顺势而为、因势利导。“但目前总体上还没有到城市大规模撤并的阶段。”他说。
财富·天骄项目将建设为一个大型住宅小区,主要包含22栋高层住宅楼、底层商业配套以及还迁商业,规划居住户(套)数2319户,居住人数7421人。
珠茂0.5一1.5小时 广茂1一2小时 深茂1.5一2.5小时
备受关注的粤西第一条350时速高铁——广湛高铁,预计将于今年年底通车。 然而,湛江这边比较满意,茂名就“美中不足”。 近日,茂名市交通运输局在回复咨询时明确表示: 根据目前路网布置,广湛高铁广州向的列车无法跨线行驶上深湛铁路去往茂名站。 这意味着,广湛高铁的将无法停靠在位于市中心的茂名站,茂名人需要前往距离市区约15-20公里的茂名南站(位于电白区)才能乘坐。 虽然高铁本身能节省一个多小时,但如果算上往返茂名南站的时间和交通成本,这份“快捷”无疑打了折扣。 湛江规划建设一条湛江西至湛江北的联络线,未来整个湛江的客运、货运均因有了这条联络线而便利了。 这条联络线对打造五龙入湛的格局起到关键性作用。 但是,茂名没有这种联络线。 本来,茂名站是茂名市的枢纽,位于茂名市区,广湛接茂名站最理想的,但由于茂名站没有预留接广湛高铁的条件,加上茂名站周边拆迁困难,沿茂湛铁路两侧很难铺设广湛高铁,导致广湛高铁在茂名设站时只能远离茂名市区。 这确是遗憾。
中 央最近发布重量级的《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精准提到要“推动有条件的省份培育发展省域副中心城市”。 资深政经专家马博士:各省的老二、老三城市正在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按照国家规划,各省正在大力发展自己的“省域副中心城市”。 中央最近发布的《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到要“推动有条件的省份培育发展省域副中心城市”。这是一个关键表述,我分析这是在以省为单位的行政区划上,再设置一个新的“发展型重点区域”。 什么叫“省域副中心”? 简单来理解,如果把一个省比作一个家庭,省内的各个城市是这个家庭里的各个兄弟,那么省会城市必然就是这个家里的“大哥”,其他城市都是紧随其后的兄弟。 过去,家长的注意力和资源一般都倾向于往“大哥”这个中心去倾斜。现在,家长决定从其余“小弟”里,再选出一些有潜力的苗子作为“副中心”,来辅助“大哥”这个中心、带动全家共同协调发展。 对很多普通人来说,过去中西部省份的优质资源高度集中在省会,他们求职、创业、升学往往只能流向省会。副中心城市的培育意味着,省内将出现新的产业和本地就业岗位集聚区。同时,我判断副中心城市的土地、房产、商业设施等资产价值有望进入“重估阶段”,不一定会涨,但是对于一些地段好、人口密集、交通密集的城内版块,也会慢慢显露出不错的性价比。 早在之前,最高层就明确提出:积极培育中西部城市群,发展壮大一批省域副中心城市,标志“省域副中心”战略被作为各省新的增长极,受到了国家最高层面的定性和支持。 后来陆续已有河南、江西、湖南、云南、安徽、四川、贵州7个省份,正式出台专门政策,支持并落实建设省域副中心。 那么为什么现在决定由“一城独大”,转为“雨露均沾”呢? 答案就四个字:时代变局。 在过去数十年的经济高速发展期里,各省已在各自的发展历程中,生长出了截然不同的区域发展模式。 我们把各省份过去的城市发展做了一个系统性归纳,总结出两种最显著的发展模式:“均衡模式”和“强省会模式”。“均衡模式”,顾名思义,指的是省内各城市各个城市实力相近,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不大。遵循均衡型发展模式的省份,又可以被进一步分成两大类:“均富”和“均贫”。“均富”大类下的省份,主要包括江苏、浙江等,这些省份凭借沿海地理位置,以及毗邻珠三角、长三角等都市集群的优势,省内各城市普遍都比较发达。而内蒙古、辽宁等“均贫”省份,则受制于周边大城市的虹吸能力有限,以及自身先天发展条件不足,出现“被动均衡”的情况。在均衡模式下发展起来的省份,不论是“均贫”还是“均富”,地区经济的发展,都基本具备公平性和协调性,从而有利于集中更多精力,全力推进全域增长。问题的关键,在于一部分“强省会模式”省份。“强省会模式”,指的则是发展过程中优先发展省会城市,从而形成省会城市强、其他城市弱的“一强多弱”格局的相应省份。典型的案例,包括四川、安徽、江西等,这些省份中,分别是成都、合肥、南昌这些省会城市,占据着“一览众山小”的高地——省会城市动辄能挤进全国十强,但周边部分其他城市,却常年是排在全国中下游的后进生。另外,像吉林、黑龙江、湖北、湖南、江西、陕西、河南、宁夏、甘肃等省份,都属于这一发展模式。总结这些省份的共性,就能发现它们的两个关键标签:中西部&内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受制于地理位置、资源、资金等条件,迫使这些省份将有限资源用于集中优先发展省会这一先进城市;否则,如果单个省份内没有一个城市“能打”,就可能面临难以吸引更多资源入省、错失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窘境。看懂了以上各省在经济高速发展期过后留下的遗弊,自然就能回答我们开篇提出的:“为什么现在需发展副中心”这个问题。一方面,从总量上来看:过去数十年间,改革开放和经济列车高速前进的大背景,要求一部分先天禀赋不强的省份,依靠集中力量发展“强省会”,为全省吸引更丰富的发展资源,进而“以强带弱”。但发展到一定阶段,国家整体的经济增速和单城的城市容量都面临天花板时,就出现了“规模不经济”现象,即:投入更多的资源,却难以得到更多的产出。因此,就像打工人认识到自己的工资始终有封顶:在职场上努力更多,也并不意味着工资更高的时候,选择以“副业”开启自己的“第二增长曲线”一样——国家以及中西部各个省份,在意识到了继续“死磕”省会的性价比日渐降低、甚至会造成更大资源浪费的时候,也选择以“副中心”的方式,来开启地方经济新的增长曲线。另一方面,从公平协调的角度来看:过去的经验已经证明,一旦“强省会模式”的虹吸效应太过,甚至会造成周边城市被虹吸的负效应。以四川为例,成都作为当之无愧的“强省会”,在过去20年的发展中,像一台巨大的虹吸机器,几乎吸纳了全省的资金、资源、支持政策,同时不断席卷着周边的人口和产业。如今,人们经常笑称应该叫“成都省四川市”了,因为成都目前占据着四川约40%的税收、40%的GDP、30%的人口和近50%的产业。而这个现象,在过去的增量发展时期并未成为一个显著的问题,因为只要经济总量在高速增长,周边城市多少都能获益;但随着“增量时代”正在演变为“存量时代”,周边城市在难保增长的情况下,被“虹吸”的感觉就愈发明显,以这个趋势发展,部分城市甚至会陆续凋零,变为“空心化、去工业化、逆城市化”的城市空壳。所以,对于这些拥有“强虹吸省会”的省份来说,可以称得上已来到“分权”的危急之秋。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强省会”和“副中心”并不矛盾,建设“双核心”乃至“多核心”城市,共同带动全省发展才是王道。对照东南沿海的各经济强省,无一例外都是“双核”甚至“三核”,而江苏更是达到了“十三核”。 未来,更多“省域副中心”的落实建设,不仅是整个国家公平分配和协调发展的新里程; 更为现实的是,随之而来的地方竞争格局重塑、产业供应链变迁,对于每个身处其中的普通人来说,都可能成为财富转移和洗牌的新契机。
去一次不容易 https://pic-app.gdmm.com/forum/20250916211738front2_1_3381671_nm6Yszzhmr2aLtYd3hAnWb75tkOp_with_logo.mp4?583[/qf_video]
2018-08-07 参与
2018-08-06 参与
2018-08-04 参与
上班时间:周一至周六9:00-18:00
产品咨询
售后服务
茂名在线公众号
茂名在线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