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扫码登录更安全

登录 | 注册帐号 | 找回密码

茂名论坛

  • 关注抖音号
  • 关注公众号
  • 下载APP
  • 扫码关注抖音号
  • 扫码关注公众号
  • 扫码关注APP
快捷导航
楼主: 066888888

原汁原味国外的英语学习法,让孩子像学母语一样学英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3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诱导计——帮孩子跨过厌学的泥潭

几乎每个孩子都多多少少有些厌学情绪,这是可以理解但却不能放任自流的,因为这种情绪会阻碍孩子学习的热情,给孩子的成长带来难以估量的影响。然而强制孩子学习也不是好办法,这只会加深孩子的反感,聪明的做法是诱导孩子学习的兴趣,让孩子自动自发地学习。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4 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不要总说自己老婆没把孩子教育好,要主动去分担妻子因教育孩子带来的忧愁。少指责,多商量。

也许因为传统,教育子女的责任和家务大多都落到了女性身上。你可以不做家务(最好别这样做),但教育孩子,作为父亲,不能只把责任往老婆身上推,带来的后果不仅是夫妻无休止的争吵,更是孩子的不幸。

“子不孝,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母爱如水,父爱如山。男人给予孩子的爱可能并没有孩子妈妈那么细腻,没有母爱那么显山露水。但父亲的爱就如一座山,深沉而久远,带给孩子的爱是厚重的力量。

在家庭中,夫妻教育孩子时难免有意见不一致和争吵。每当这个时候,我们最不可做的一件事是在孩子面前指责对方的错误,即使她的教育方式是错误的,要说也等孩子不在的时候摊开心来沟通,一起去改善,这远比指责对方效果好得多。

教育的责任对夫妻俩人来说,不是各50%的责任,对任何一方来说都是100%的责任。假设你的另一半不去教育孩子时,不要赌气,也不要怨恨他(她),自己承担起100%的教育责任,这才是一个合格父母的教育态度。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5 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夸具体不夸全部

“孩子真棒”,这样的表扬对家长来说真是轻车熟路。

在家长眼里,孩子的每一个成长细节都是值得惊叹和赞美的——孩子会笑了,孩子会翻身了,孩子会蹦了,孩子说话了……就是在这种不断的惊喜中,家长已经习惯于对着孩子说出“真棒!”、“真好!”这样的评价,甚至一句轻轻的“啊”都充满着赞赏的语气。

家长随口的夸奖,可能意识不到会带来怎样的消极影响,直到有一天,发现孩子变得害怕失败,经不起一丁点儿挫折。

总是笼统地表扬孩子,比如你真棒,会让孩子无所适从。也许孩子只是端了一次饭,妈妈与其兴高采烈地表示“好孩子,你真棒”,不如告诉他“谢谢你帮妈妈端饭,妈妈很开心”。有针对性的具体表扬会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并且知道今后应该怎么做,如何努力。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6 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不要整天围着孩子转。有些父母认为,爱就是成天围着孩子转,像“直升飞机”一样,有点事马上“飞”去 “救火”。美国玛丽华盛顿大学的西弗林教授认为,无微不至的关爱让孩子更易抑郁,自理能力差。家长应学会适度放手,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尤其当孩子觉得被 管得太多时,家长要接受而不是抱怨“不被理解”。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9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对孩子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批评

我们总是渴望可以在工作中得到上司的鼓励和肯定,那么孩子更加如此,他们希望收到更多的鼓励。比如说,有些宝宝总是不爱吃饭,某天稍微吃多了一点。家长可以这么说“宝宝今天真棒,相比昨天有进步,继续加油,这样很快就可以长高啦!”,而不是“快点吃,怎么天天都吃那么少,食物都浪费了!”显而易见,鼓励的方式更加能让孩子接受。

当然,批评也是非常必要的,切记要就事论事。不要一发脾气,就把孩子狠狠数落一番,每次都啰啰嗦嗦一大堆,甚至把孩子的旧账全部翻出来,这样做都是不对的。我们应该就事论事,比如孩子没做完作业就玩手机,我们应该说“10分钟后,我要看到你在书桌旁写作业。不然这一周都不可以玩手机了!”该强硬的时候还是要强硬,不然孩子会慢慢变成“小大人“,最后无视你说的话。
 楼主| 发表于 2018-11-30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不放任,树立孩子规则意识

对孩子充分信任和放手,重视孩子的自由意志和独立思考,并不意味着孩子就可以我行我素,也不意味着对规则的轻视和抛弃,而是允许孩子拥有有限的自由。

家长要给孩子明确自主的范围,什么是可以适当放宽的,什么是需要限制的,什么是必须严格遵守的。

比如作息,家长应该和孩子一起确定能够保证孩子充足睡眠的上床时间和起床时间,绝对禁止因为赖床而上学迟到。

如果放纵下去,精神状态就会出现问题,变得懒散和无所谓,更不可能勤奋和刻苦了。

因此,家长要加强监督,和学校密切配合,帮助孩子强化规则意识和日常规范,养成良好习惯,让孩子明白“越自律才能越自由”。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管理法则:
在孩子未成年前,父母有管教的责任

有的家长爱对老师说:“以后就把孩子交给你了!”还有的家长因为工作忙,平时对孩子不闻不问。这些都属于家长的失职。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的责任无人可以替代。孩子天生对家长有依赖感,家长给予孩子应有的教育、陪伴和关怀,孩子才会有安全感和被支持感,遇到问题会求助于家长。

因此,家长绝不能以任何理由推脱自己的管教责任。但这种管教应该是建立在亲情之上的,人性化、科学而理性的,不可把孩子作为私有财产来对待,简单粗暴,毫不顾及和尊重孩子的想法和人格。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结构法则:
教孩子从小了解道德和法律的界限

家长做到这一点并不难,法制教育融汇在社会生活和学校教育之中,孩子从小就受到全方位熏陶,心中都有一道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还往往会反过来影响家长。

但是,家长也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遵纪守法的榜样。建议家长从生活中寻找素材,帮助孩子明确什么事是不合乎道德和法律,必须避免的,让孩子从小懂得道德和法律的界限。
 楼主| 发表于 2018-12-3 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坚持不懈的行为训练,让孩子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养成某个良好习惯。

根据心理实验研究,一种行为重复21天就会变为习惯动作,而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当然,不同的行为习惯形成的时间也不相同,总之是坚持的时间越长习惯越牢。

举一个例子,孩子洗手你就得给他训练,不洗手就不能吃东西。“洗手了吗?”你老问孩子,还老看孩子,孩子慢慢就习惯了,养成了习惯就成了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

那么孩子的习惯养成呢,有一个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的过程,因此要训练。比如晚上睡觉以前,把衣服叠好,把鞋子放好,都放在一个固定的位置,把自己上学的书包有序地整理好。孩子开始不会,父母可以指导,演示一下,然后弄乱了让孩子做,孩子往往就很有兴趣,像军人一样,被子叠得整整齐齐的。

要注意,培养孩子好习惯,关键在头3天,决定在1个月。好习惯都要这么一步一步训练出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4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教育应当使每个人的天性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强迫儿童接受外来的知识与道德要求,和种树、种庄稼一样,疏松土壤,兴修水利,让根系得到自然发展,教育就是要让人自由生长、主动学习。
 楼主| 发表于 2018-12-5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满足孩子要有度

要人为地制定一些界限,不能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

“能够心情愉悦的另一个前提,是孩子能承受生活中那些不可避免的挫折和失望。”

儿童精神病科医生托马斯博士告诉我们,

“只有当孩子明白了一个道理,即能获得某种东西并不取决于他的欲望,而是取决于他的能力,他才能得到内心的充实快乐。”

孩子越早明白这个道理,他的痛苦就越少。

一定不要总在第一时间满足孩子的愿望。正确的做法是,拖延一些。

比如,孩子饿了,可以让他等上几分钟。

不要屈从于孩子的所有要求。拒绝孩子一些要求会更有助于他获得精神的平静。

在家庭中接受这种“不如意的现实”的训练,会使孩子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来面对将来生活中的挫折。
 楼主| 发表于 2018-12-6 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一对总是吵架的父母,必定会养出一个灵魂流浪的孩子。父母在孩子面前肆无忌惮的争吵,以为事后一个道歉,便可以“风雨过后见彩虹”。殊不知,孩子幼小的心灵所受到的创伤,岂是几句道歉就可以解决的。父母争吵,若不能争得优雅,吵得体面,还请躲起来去吵吧!
 楼主| 发表于 2018-12-7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独立自主

在学校,老师再怎么教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若回到家不实践的话,也是白搭的。父母都有保护孩子的欲望,但不能过度。父母如果不能对孩子适时的放手,孩子就会一直对父母有依赖性,无法独立。还有些父母不仅从生活上、学习上干涉孩子,甚至会帮助孩子设计人生规划,这样直接抹杀了孩子的兴趣和选择的能力。

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家长先忍一下想要上前帮助的欲望,让孩子先“自己想办法”,要把选择权给孩子,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如果问题实在超出了孩子的承受范围,家长再出手。

保留孩子的好奇心,不要什么都教他们。让他自己去尝试,失败也没关系,探索的过程才是孩子最宝贵的财富。父母平时也不要用太多规矩限制孩子的自由,要让自己的孩子去做他自己喜欢做的事。

当孩子做错事时,家长不要立马惩罚孩子的错误,最好先问清楚孩子:为什么犯了这个错误?他可能是因为懒惰、依赖、逃避、不负责任等不良行为而犯的错,那我们就惩罚孩子的不良行为,但是不要惩罚失败,失败是让人进步的学习过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帐号

本版积分规则

友情链接: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