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扫码登录更安全

登录 | 注册帐号 | 找回密码

茂名论坛

  • 关注抖音号
  • 关注公众号
  • 下载APP
  • 扫码关注抖音号
  • 扫码关注公众号
  • 扫码关注APP
快捷导航
楼主: 066888888

原汁原味国外的英语学习法,让孩子像学母语一样学英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9-1-9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让孩子知道,努力学习是一种责任

家长在培养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更多的是要让孩子在努力学习的情况下,辛劳付出,培养出他们的向上、拼搏的精神和责任感。孩子在上学阶段,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而言,努力学习就是他们的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家长需要让孩子明白,这是属于他自己的责任。每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里都有对应的任务,顺利完成这些任务,绝不是为了长辈的脸上有光,更不是为了偿还父母的辛苦付出,而仅仅是为了对自己负责。

很多家长习惯于现身说法:“爸爸妈妈也很辛苦”,这没有错,但是一旦话锋一转,再跟上一句“爸爸妈妈这么辛苦就是为了让你可以心无旁骛的好好学习,如果你不认真,对得起谁呢?”,这就大错特错了。

一方面,这种言论会给孩子带来过多的压力,反而没有办法让他专注于学业本身,甚至,如果这种内疚的感觉长期得不到排解,很容易走向极端的逆反心理。

另一方面,长期给孩子灌输这样的想法,并不利于他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尤其是日后步入社会,这样的孩子对于“责任感”的理解通常也不是很到位,还会表现出一系列的消极心态和认知偏差。
 楼主| 发表于 2019-1-10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尊重。给孩子立规矩需要表达出你的尊重。

孩子做客的时候没规矩、见到别人家的主人不打招呼、喜欢乱动别人家的东西、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理所当然的索要、在餐厅追逐打闹、在图书馆大声喧哗等等。

我们要尊重孩子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和这个年龄段爱玩爱闹的特点,也要教会孩子尊重他人的感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尊重约定俗成的礼仪。可以跟孩子订立规矩,告诉孩子在这些场景、场所,我们要保证不影响他人。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 修养: ❖

◎ 1.养成阅读的习惯,书本可以让人的视野更开阔。

◎ 2.上天只眷顾有准备的人,别奢望在家歇歇就能找到好工作或者得到爱情的青睐。

◎ 3.把自己看得珍贵些,不要让其他人随意伤害到你,尤其是异性。

◎ 4.和自己明显不是一个层次的人,不必花精力去笼络攀升,做好自己就可以。

◎ 5.不要为了别人打扮自己,而应该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好,心情感觉很棒而装扮自己。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孩子被欺负时

睿智型家长这么认为:

孩子之间打打闹闹是非常正常的,也许在前一分钟还在争抢打斗,下一分钟就手拉手玩到一起去了。我会适当放手让孩子去解决,让他学会应对和与人相处的能力。如果孩子解决不了,我再干预也不迟。

结局:孩子学会协调关系,解决冲突,保护自己。

理智型家长这么认为:

大多时候,孩子之间的打闹是无心的,但孩子被欺负,我会心疼。

我会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如果孩子错了,我会让他主动道歉,让他明白打人是不对的;如果是其他小朋友错了,让他明白宽容原谅别人的过错是一种美德。我也会告诉孩子,当有人想打你时,可以大声呵斥:打人是不对的,你不可以打我!也可以尽快跑走,去告诉老师。

结局:孩子学会宽容,学会承担责任,学会维护自己的权益。
 楼主| 发表于 2019-1-13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让孩子去体验

如果孩子老是听不进大人的话,那么在保证安全和没有恶劣后果的前提下,家长也可以让孩子自己体会“自食其果”的滋味。通过自身的切实体验,孩子将能深刻领悟到家长的良苦用心。
 楼主| 发表于 2019-1-14 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讲礼貌,善待他人

每个人都愿意面对一张微笑的脸。微笑待人的人,总是真诚友善、宽容大度,他们走到哪里都会是受欢迎的人。爸爸妈妈应当教会孩子讲礼貌,比如日常生活里常说“你好”、“谢谢”、“对不起”,在请求他人帮忙时多用“麻烦你帮我……好吗?”的句式,平时多关心他人……长久以往,孩子会收获到比礼貌更有意义的人生财富。
 楼主| 发表于 2019-1-15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和提醒

当孩子拿着不会做的作业题来找你时,你会帮他解题吗?当孩子收拾不了房间,火大发脾气时,你会帮他收拾吗?不要这样帮助他,你不能代替孩子做事情,你该做的是建议和提醒,让孩子开动脑筋想办法,亲自动手做!

可以这样对孩子说:

如果我是你,我会这样做……

换另一种方法试一试?

是不是这样好些?

你看,这样说是不是更好?

要不要尝试另一种新的方法?

试试用这个代替怎么样?

是否有必要再做一次?

到了该做什么的时间了?

想想看,还有什么没有做?

想想看,怎样才能少出错,不出错?

给建议和提醒的方式教育孩子,不包办、不代替,让孩子独立、自信,稳稳当当地走向成功。
 楼主| 发表于 2019-1-16 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付出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是不努力就一定不会“成功”

     学习成绩不仅是父母关心的问题,也是孩子们自己十分在意的东西。因为毕竟在这个过程之中,孩子付出了很多努力,他们需要一个结果来为自己的过程买单。

     但第一永远只有一个,也就意味着,无论你再怎么努力,可能都做不到最好!就像很多很努力的孩子在考试后,看着不尽人意的分数,通常会呐喊道:“为什么?我已经那么努力了,成绩却还不如那些整天只知道玩的同学?”这样的孩子,其实已经陷入了一种误区:努力了就一定会成功。

     成功是需要很多条件的,而不只有单纯的努力就可以,有时候机遇、人脉、时间都很重要。付出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一定会有收获。你多背几个单词,多记几首诗,多做几道数学题,你就多掌握了一些知识。虽然可能不会在你这次考试中用到,但它确确实实已经存在于你的知识体系中,早晚用得到。

     告诉孩子,现在的努力,是在为将来的成功做铺垫。不要以为努力没有用就放弃,不努力,一定没有成功的资本。

     当然,父母说再多,如果自己不能给孩子起到一个很好的示范,那教育还是无效的。总之,做父母的说一万句“好好学习”,不如每天晚上自己看会儿书;做父母的说一万次“要有礼貌”,不如自己身体力行的在生活中将这些原则贯彻到每一件小事上。言传+身教,缺一不可。
 楼主| 发表于 2019-1-17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考试观

人的一生都在学习,考试伴随孩子的整个学习生活,要使考试成为孩子成功的垫脚石而不是绊脚石,家长就应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即考试是帮助我们检查学习效果的手段。通过考试,可以检查出自己学习的努力程度是否够,学习方法是否科学。

在学习的最初阶段,一般会有突飞猛进的表现,但到一定阶段就会表现出停滞不前的状态,这一状态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学习的高原状态”。但只要坚持不懈,一旦度过了这一时期,突破了这一状态,学习就会有巨大的进步。家长要相信,更要让孩子相信:只要经过长期的努力,就一定会学好,也一定会考好。
 楼主| 发表于 2019-1-18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一样的假期

高中的假期不是用来休息的,是用来反超的。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很多人赢在了假期,也有很多人输在了假期。下面是我们一个假期的生活:早晨起床后,吃过早饭就开始了一天的学习。除了吃饭、上厕所以及饭后简短的休息,我们从早到晚都不会离开我们的学习桌。从数学到物理,从化学到生物。

当然,假期中不仅是做题,也有我们自己安排的单元测试,每一个测试成绩不过85的单元都需要重新来过。全解上没有测试题了,我们就跑到书店“蹭书”,只做不买,直至过了85,我们才会进行下面的单元。这一切努力都不会白费,开学以后,我们没有接受新知识的迷茫与痛苦,一切都已那么自然。这看似很恐怖,但对大部分清华学子,却是那么真实。很多时候一个人的领先不是因为他比别人多长了个脑子,而是因为他与别人早已不在一条起跑线上。
 楼主| 发表于 2019-1-19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静心思考,真实的面对自己的情绪

一味的压抑、克制脾气不是最好的办法。情绪是无法压抑的,压抑的情绪最终会以更失控的状态爆发。

真正的做法是,学会真诚的面对自己的情绪,认识到:我自己情绪管理不好,和孩子无关。

曾经做企业的时候,老太太处理自己脾气时有一个成功经验,就是凡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在办公室对着电脑或笔记本,把心里的想法敲出来。等把所有的怒气、怨气、坏脾气一股脑写出来后,心中也平息了许多。

这不仅是疼惜自己的一个举动,也是高效率处理情绪的实用方法,能够让我们的思想腾出更多“内存空间”去干有意义的事,效果非常好。
 楼主| 发表于 2019-1-20 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夸努力不夸聪明。

  “你真聪明”,这是家长惯用的评语。家长对孩子的每一个进步如果都用“聪明”来定义,结果只能让孩子觉得好成绩是与聪明划等号,一方面会变得 “自负”而非“自信”,另一方面,他们面对挑战会采取回避态度,因为不想出现与聪明不相符的结果。这就是家长说的“一夸就骄傲”“一夸就翘尾巴”的原因。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爸爸必须给孩子的10种品质

感恩,也是一种修养

宽容,教孩子学会“心理换位”

乐观,开启孩子光明未来之门

自信,构建孩子动力的金三角

诚信,孩子人生的通行证

勤劳,培养孩子勤劳的“蜜蜂”精神

礼仪,孩子社交的“名片”

责任,将责任感植入孩子的心灵花园

坚强,让稚嫩的肩膀不畏惧困难

主见,让成长的空间更自由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让孩子若有所失:孩子的心太纯也太美,他容不下太多失落感,他希望相信这个世界,获得更多富足的爱和温馨,如果任他终日沉浸在“若有所失”的生活里,将会痛苦万分,难以适应而失却童雅的天真和赤子之情。
 楼主| 发表于 2019-1-23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多陪伴好孩子有时是陪出来的

平时一向自觉,学习成绩特别优秀的孩子,大都是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父母负责任的教育影响出来的。

而不自觉的孩子,要想成绩好,那必须是家长陪出来的。家长一定要多陪。真正留点时间给你的孩子。再忙再忙,也要多陪陪孩子。

孩子看书时,你也在旁边看书;孩子做作业时,你同样在旁边看书;孩子在那里背诵,你一样可以看书。不需要你太多地过问他的作业,你只要静静地陪着他就行。

工作忙、累都不是理由,你只有一个孩子,是唯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帐号

本版积分规则

友情链接: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