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扫码登录更安全

登录 | 注册帐号 | 找回密码

茂名论坛

  • 关注抖音号
  • 关注公众号
  • 下载APP
  • 扫码关注抖音号
  • 扫码关注公众号
  • 扫码关注APP
快捷导航
123
和教育 发新帖
楼主: 066888888

【免费领取】小学、初中 学习资料(可直接打印使用)!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5-14 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孩子的问题是父母问题的映射

很多父母将孩子的不好的习惯怪罪到学校身上,怪罪到教师身上,怪罪到孩子自己身上,唯独没有怪罪到自己身上。

其实孩子身上的多数习惯——无论是好习惯还是不好的习惯都是我们父母在有意无意地培养出来的。就像上海人说上海话吃上海菜,四川人说四川话吃四川菜一样,仿佛生来就会不需要培养,而事实并非如此,父母每时每刻都在教,以至于自己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教,这就是“潜教育”,比“显教育”威力大得多的本质教育。

优秀的孩子多是优质教育的结果,问题孩子多是问题家庭的产物。孩子的问题大多不是孩子自身造成的,而是父母问题的折射,父母常常是孩子问题的最大制造者,同时也是孩子改正错误与缺点的最大障碍。

当务之急的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父母,没有父母的改变就没有孩子的改变。没有不想学好的孩子,只有不能学好的孩子,

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因此在骂孩子的之前骂自己,在打孩子之前打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地改变自己。
 楼主| 发表于 2020-5-15 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我们的帮助来得太快

由于家长的过分帮助和指导,如今这一代青少年缺乏一些必备的技能。当我们给予孩子过分的指导,就剥夺了他们自己经历重重困难找到解决方法的珍贵体验。也就是说,这种做法让孩子缺少了一种必要的锻炼和经历。

渐渐地,孩子习惯了在面对困难时等待他人的救助。但在成人世界中,事情并不总是这么美好。换言之,这种做法削弱了孩子的竞争力。
 楼主| 发表于 2020-5-16 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慢点”“小心点”是糟糕的口头禅

孩子吃饭洒了一点汤,走路摔了跤,不小心打碎了一个杯子,喝水呛了一下,或者鞋子穿反了,关门声音大了点,乃至于作业写错了一道题,考试丢了几分……凡是一个孩子生活中的内容,几乎都伴随着“慢点”“注意点”“小心点”之类的提醒。

我们的习俗是过度表达关心,否则会被认为是冷漠。但请诚实地想一想,当我们提醒别人“慢点”或“小心”时,是针对认为对方需要提醒,还是更多地为了表示我们在关心对方?难道一个人呛了一下还不懂得小心,还会呛第二口?上台阶绊了一下还会绊第二下?

最高的礼貌和善意不是一定要说点什么和做点什么,而是得体和有分寸,以让对方感觉有用或舒服为原则。

孩子吃东西不小心呛了,其实只需要咳嗽一小会儿就没事了,根本不需要大家关注,更不需要大家提醒。一伙成年人只顾表达自己的关心,你一句我一句的,给孩子添多少堵,制造多少尴尬!

当孩子觉得自己丢了面子、显得很傻时,有的孩子会用发火的方式企图找回面子,而一个特别敏感内向的孩子,什么也不说,默默承受了这些憋屈,才更可怜。

爱孩子离不开对他心理的体贴。向孩子表达过度关心,造成孩子尴尬,继而会引发孩子的不愉快情绪。所以,无所谓的小事,视而不见,不让孩子难为情。
 楼主| 发表于 2020-5-17 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过度奖励

过度奖励,会破坏孩子的内在积极性。有些家长秉持“少批评多表扬”的教育理念,认为表扬和奖赏能够让孩子更自信、能够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殊不知,奖励用得不对,也会产生负面效果。

家长如果总是将奖励作为激发孩子做事的手段,孩子以后做任何事都会渴望得到奖励,就不会重视做事本身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也不会彻底地投入,进而对某种行为或学习逐渐失去内在的动力和积极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帐号

本版积分规则

友情链接: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