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扫码登录更安全

登录 | 注册帐号 | 找回密码

茂名论坛

  • 关注抖音号
  • 关注公众号
  • 下载APP
  • 扫码关注抖音号
  • 扫码关注公众号
  • 扫码关注APP
快捷导航
楼主: 066888888

助力开学季,免费领取中小学英语学习资料!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6-4 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我为你感到骄傲

多少孩子,终其一生的努力拼搏,仅仅为了获得家长的一句肯定。

孩子内心脆弱的时候,更需要家长的及时肯定。假如孩子总是得不到家长的肯定与鼓励,除了一根筋死磕到底地证明自己以外,还有可能走向极端,自暴自弃,或破罐子破摔。

“我为你感到骄傲”这句话所传递的信息是,你的努力和付出,你的成绩和进步,我看到了,你很棒!在“看到”的基础上“肯定”,是家长需要传递给孩子的态度。

大多数父母,对孩子有期望与要求,当孩子达不到自己的期望时,可能会表现出指责、不耐烦、失望的态度。

尽管这一定程度上可能会促进部分孩子发愤图强,但是这往往也传达了一种信号“你是优秀的,我才爱你”,潜台词就是“如果你不够优秀,我就不爱你了”。

对于孩子而言,在有条件的爱中成长,时常会感觉到受伤,质疑家长爱的是否是自己。

因此,“我为你感到骄傲”,应传递一种过程导向,即为孩子的品质、努力和进步而骄傲,而非仅仅因为结果与成绩。
 楼主| 发表于 2020-6-5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鼓励他多运动

  陪你的孩子玩球、骑脚踏车、游泳…,多运动不但可以锻链孩子的体能,也会让他变得更开朗。保持动态生活可以适度纾解孩子的压力与情绪,并且让孩子喜欢自己,拥有较正面的身体形象,并从运动中发现乐趣与成就感。
 楼主| 发表于 2020-6-6 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孩子的心理健康离不开父母的有效教养。父母的教养方式会影响孩子的认知方式。不同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他们的心理状态也会出现明显的差异。

权威型教养方式下的儿童独立性强,善于自我控制和解决问题,自尊感和自信心较强,喜欢与人交往,对人友好。

专制型教养方式下的孩子可能会因为很难达到父母要求,出现自尊上的问题,他们的想法总是不被重视。也有可能出现敌对或者倾略性倾向。更容易养成撒谎来逃避责罚的坏习惯。

放纵型教养方式下的孩子有更多机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冲动,行为也很少受到限制和规范,在学业上的出现问题的概率较高,他们不接收权威和规则的规范,所以很多都会出现行为问题。

忽视型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孩子由于长期不被关注,最有可能出现自尊不足的问题,容易出现各类行为问题,并且缺少幸福感。

总体来看权威型教养方式会比较利于孩子的发展,但也要因人而异。不管爸妈自己更偏好于哪一种教育方式,在对孩子的要求和控制程度以及情感态度方面都要做好平衡,找到适合自己家孩子的平衡点,不要两极化或频繁的两端摇摆。教养方式也可以根据孩子的成长需求适度调整。为孩子营造平等尊重、包容理解的有爱的家庭环境。
 楼主| 发表于 2020-6-7 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父母教育孩子时,应该要将孩子当朋友

1、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经常会出现孩子与父母顶嘴的事情。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父母始终以家长的身份,以“命令”的方式,让孩子做事情。其实对于孩子来说,也需要有人的支持、有人的理解。孩子在做事情时,同样有自己的想法。

2、父母想要让孩子听话,不如换一个角度,将“家长”的身份放下,与孩子做朋友,以孩子的身份去思考问题,那么一切问题就变得简单。而且孩子在成长的过程当中,遇到的有趣事情,都会与父母讲,这样父母就可以及时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

3、在让孩子做某件事情时,父母不要过于去干涉,其实一件事情的完成,不同的人做法则会有所不同,只要结果相同即可。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父母应给予支持,而不是去制止。这样有助于培养孩子独立处事的能力,能让孩子更加自信。
 楼主| 发表于 2020-6-8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饭桌上的分享

自己小时候总是会在饭前准备好桌椅和碗筷,等家人都入座后,才会动筷。

父亲加班不能按时就餐,母亲一定会用干净的碗筷给他单独留一份饭菜。

最好的水果也会留给不在家的家人。

父母生活中的点滴的行为会让孩子学会如何分享?

孩子从四岁就要多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吃苦耐劳。
 楼主| 发表于 2020-6-9 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建议和提醒

如果我是你,我会这样做……

换另一种方法试一试?

是不是这样好些?

你看,这样说是不是更好?

要不要尝试另一种新的方法?

试试用这个代替怎么样?

是否有必要再做一次?

到了该做什么的时间了?

想想看,还有什么没有做?

想想看,怎样才能少出错,不出错?
 楼主| 发表于 2020-6-10 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见识多对孩子究竟有什么影响?

海明威曾说过:“如果你有幸在年轻时到过巴黎,那么以后不管你去哪里去,它都会跟着你一生一世。”

这句话现在还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最后都会成为你身体和思想的一部分。

中国有句古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讲的就是见世面的重要性。如果说,读万卷书是提升思想认识的深度,那行万里路就是开阔你视野的广度。

对此,我深感认同。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所以,让孩子见世面到底有什么意义?

因为见过世面,孩子们就更容易对物质保持一种天然的宁静,对欲望有天生的收敛,他们不需要用买买买来满足自己,而是对精神有无限的渴求。

他们会知道,一个人不应该囿于江湖,而是应该走南闯北。一个人非常努力,就可以有机会成功。见世面给予孩子的一切,带他们走过的路,见过的人,都将在他们的岁月里熠熠生辉,永生留存。
 楼主| 发表于 2020-6-11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父母帮助孩子树立自信,是家庭教育的关键

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带给孩子什么,往往就决定孩子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人的认知风格、行为习惯、性格特征,都是在童年奠基形成的。家庭是学校的预备校,应在家庭教育中倡导生活教育,重视孩子品格、人格、道德、习惯的培养。

此外,作为父母亲来说,应该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帮助孩子找到他自己,这是最关键的。父母要能够了解孩子,发现孩子悦纳孩子,现在很多父母关心的不是自己家的孩子而是别人家的孩子,把别人家的孩子作为标杆,喜欢用自己孩子的短处去比较别人孩子的长处。这样就很痛苦。父母应学会准确了解孩子,顺着孩子自己的天性走,协助孩子成长。
 楼主| 发表于 2020-6-12 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父母教育孩子时,应该要将孩子当朋友

1、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经常会出现孩子与父母顶嘴的事情。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父母始终以家长的身份,以“命令”的方式,让孩子做事情。其实对于孩子来说,也需要有人的支持、有人的理解。孩子在做事情时,同样有自己的想法。

2、父母想要让孩子听话,不如换一个角度,将“家长”的身份放下,与孩子做朋友,以孩子的身份去思考问题,那么一切问题就变得简单。而且孩子在成长的过程当中,遇到的有趣事情,都会与父母讲,这样父母就可以及时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

3、在让孩子做某件事情时,父母不要过于去干涉,其实一件事情的完成,不同的人做法则会有所不同,只要结果相同即可。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父母应给予支持,而不是去制止。这样有助于培养孩子独立处事的能力,能让孩子更加自信。
 楼主| 发表于 2020-6-13 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抓住契机,引导孩子换位思考

叶圣陶在教育子女要多为他人着想时,举过一个例子:一位父亲让儿子递给他一支笔,儿子随手递过去,不想把笔头交在了父亲手里。

父亲就对儿子说:“递一样东西给人家,要想着人家接到了手方便不方便。你把笔头递过去,人家还要把它倒转来,倘若没有笔帽,还要弄人家一手墨水。刀剪一类物品更是这样,绝不可以拿刀口刀尖对着人家。”
 楼主| 发表于 2020-6-14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希望法则:
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

家长们都是对孩子寄予希望的,但有的家长把这种希望都转化为了给孩子的精神压力,却没有让孩子看到自己的希望。

优秀家长都懂得,要在孩子做得好的时候,给予及时的肯定,告诉他们“干得好”“太棒了”。即使孩子一时没有做好,也要善于用鼓励的话语让孩子看到希望。这就是采用希望法则来激励孩子。

有的家长对孩子期待值颇高,却不善于用希望法则,总爱找差距挑毛病。有的孩子平时考试都能考98-99分,家长却非要追究为什么没考100分。这种过于苛刻的高标准、严要求适得其反,会扼杀孩子的希望,使其灰心丧气。
 楼主| 发表于 2020-6-15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音乐熏陶

阅读、音乐和其他艺术形式,其终极意义都是让人在某一阶段感到愉悦,让灵魂舒展,轻盈。

孩子们时间很紧张,妈妈平时在接送我,或开车一起外出的时候,会根据情况适时的挑选一些高雅的音乐在车里放。我在放松的情况下,不知不觉地接触到了一些世界名曲,和一些歌词写得很好的歌曲,这一次我的作文拿了高分,就是以平时在车上听到的那些音乐为题材写的。
 楼主| 发表于 2020-6-16 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如果希望孩子好,那就先成为读书型的父母,那就从今晚做起——和孩子一道,安静地看书。如果你不能在书桌前坐半个钟头,又如何要求孩子每天从早到晚坚持五六个小时的艰苦学习呢?
 楼主| 发表于 2020-6-17 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帮助孩子获得成功感

每个孩子与生俱来都有自己优秀的一面,发现自己孩子的“闪光点”,就是对他最大的理解和赏识。我们要及时强化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在自己的“闪光点”获得成功,让孩子获得成功感。孩子的成功感真的很重要,一个人如果能够在某个方向找到成功感,那么这个成功感就会引领他朝着这个方向去,当他成功感好的时候他就会有自信,成功感好的时候他就有正能量,成功感好的时候他就主动自觉愿意,所以我们一定要带孩子找到成功感。让孩子的“闪光点”在您的赏识和赞美中发扬光大。
 楼主| 发表于 2020-6-18 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帮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包含了以下内涵:

一是学校要帮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观念是行动的指南,正确的观念才能引导出正确的行动,正确的行动才能产生好的结果,人才能拥有圆满幸福的人生。

二是学校要通过“家校共育”帮助青少年树立远大的理想。观念重在当下,理想关注未来,要引导学生胸怀大志、放眼世界,脚踏实地,成就未来。

三是学校要积极组织实施丰富多样的家校合作、校园文化与社区公益活动,让孩子在集体生活中培养能力,在社会实践中增加才干。

如何走好未来生活道路的每一步,是由人生目标与信仰决定的。孩子在 12 岁到 18 岁的时候,是树立理想的关键时期。如何让青少年学会自主选择、自我决定,学校需要创造环境,教育引导青少年,尊重他们的抉择,帮助他们去实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帐号

本版积分规则

友情链接: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