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扫码登录更安全

登录 | 注册帐号 | 找回密码

茂名论坛

  • 关注抖音号
  • 关注公众号
  • 下载APP
  • 扫码关注抖音号
  • 扫码关注公众号
  • 扫码关注APP
快捷导航
楼主: 066888888

考入茂名一中的秘密:可以比其他人低160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3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真正放下身段

不要总是对孩子发号施令,命令孩子“应该这样”、“应该那样”,而是要给孩子选择题,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如果孩子的年龄足够大,表达能力没有问题,也可以让孩子自己提出解决方案或替代办法,让自己成为孩子的引导者和辅助者,而非指挥者。
 楼主| 发表于 2019-1-14 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自己的事自己做

很多家长怕把事情交给孩子做的话,孩子会搞砸,可是谁第一次做事不是迷迷糊糊的呢?多给他一些尝试的机会,慢慢地,你会发现孩子的能力超乎你的想象!请让孩子养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好习惯。在孩子学会自理之前,父母要做的是放手。

特别在孩子进入小学后,起床问题,叠被子,整理房间,收拾书包等这些事情就不要再为孩子包办了。爸爸妈妈可以为孩子举办“小仪式”庆祝孩子的长大,然后提醒孩子:“你现在走进小学,已经是小大人,以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爸爸妈妈相信你能做好。”
 楼主| 发表于 2019-1-15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正面强化规则

作为一个好家长,一定要跟孩子立几条规矩。当孩子违反了规矩,比如早上赖床不去学校、吃饭又慢吞吞不着急……发脾气责怪孩子永远不会是最好的方法,妈妈你要试着这样说,正面强化规则,在孩子的心里建立起规矩非常重要、必须遵守的印象。

常对孩子说这些话:

我相信,你能遵守……

我期待着你能做到

我想,我的话有道理。

你这样做违反了家庭守则。

你这样做是不能被接受的。

我不接受你这样的行为。

没关系,下次你就知道怎样做了。

请记住我们的规矩。

请你向我道歉,请你用行动来证明。

孩子从小到大,都要遵守各种各样的规则,早一点让孩子明白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孩子才会更懂事,在学校不做违反纪律的事情,做个老师喜欢的好孩子。
 楼主| 发表于 2019-1-16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先对别人好,并且不奢望回报

     一天,儿子哭着回到家,一句话没说就钻进了自己房间。我担心孩子出事,赶紧跟进去看看是怎么回事。

     轻轻推开门,就看到孩子趴在床上哭。我小声问道:“儿子,你愿意把你的伤心分给我一点吗?”儿子听见是我的声音,爬起来就钻进了我的怀抱,抽泣着说道:“妈妈,我好难过啊,我对他那么好,他却不爱跟我玩,总跟其他同学玩。”

     我试着问道:“他是你的好朋友吗?”

     儿子委屈的回答道:“是啊,他是我最好的朋友,平时我什么事都会和他分享,但最近他对我总是爱答不理,我觉得我们的友谊要走到尽头了。”

     我赶紧安慰儿子道:“是不是最近你们之间有什么误会了呢?你有找他好好聊聊吗?”

     儿子摇摇头。我继续说道:“儿子啊,别总抱怨‘我对他那么好,他怎么能这样对我呢’这样的话,你对他好,是因为你喜欢他啊,对喜欢的人好不是理所应当的吗?就像爸爸妈妈爱你一样,从来不会奢望回报。而且,在你对他好的过程中,你自己不也得到了快乐吗?但有一点要记住,对别人好不是讨好,还需要保留自尊,因为我们大家都是平等的。”

     儿子似乎听懂了我的话似的,狠狠地点了点头。

     第二天,儿子放学回来时,一脸兴奋地对我说:“妈妈妈妈,我照你说的,找他好好聊了聊,原来是个误会,他还以为我跟小胖玩的好了,他是吃醋了哈哈。”

     看着儿子幸福的样子,真希望他能一直这样下去。
 楼主| 发表于 2019-1-17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先挖掘和肯定孩子的进步

学习再差的孩子也是有优点的,要具体到每个细节,只要你够细心,你总是能从这次考试中找出孩子的进步,比如,毛毛这次考了91分,总分比上一次有了进步;某一道题目上次写错了,这次做对了,这也是进步,不要只是盯着写错的题目;字写得好看了,也是一种进步;孩子的主动愧疚的态度,积极认错的表现,这也是一种进步呀。
 楼主| 发表于 2019-1-18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独立思考

清华大学饭桌上有这样的话:“只要方法正确,总会有突破瓶颈,柳暗花明的那一天。”那为什么有些同学看起来付出了很多,却成绩平平?是不够聪明吗?是缺少天赋吗?不,那都是借口。部分人之所以这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思考和回顾的重要性。

他们要么一天到晚忙着做题,要么一天到晚忙着问题,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做了大量的表面功夫,自己确实很累,但没有丝毫效果。随着年级的升高,题目的增多,他们会不堪重负,越学越吃力,最终往往会归结于自己太笨了而放弃。
 楼主| 发表于 2019-1-19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坏脾气是亲子关系最强的杀伤武器

脾气不好,让孩子不敢亲近、不敢跟你敞开心扉、时刻处在担心受怕中,没安全感,成长中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有很多这样的例子:父母脾气越大,孩子越顽劣;父母越气急败坏,孩子越难管;父母脾气升级,孩子的坏行为也跟着渐长。

邻家有个小男孩非常淘气难管,后来父亲居然用绳子把他绑起来打,可这孩子并没有被打服变乖,仅到三年级,他就彻底不上学了。

父母的思想教育陷入一种奇怪的惯性——他认为吼孩子没用,就得骂;骂的“力度”不够,开始打;后来又奉行“棍棒出孝子”。

实际上他不知道自己方向搞反了,力度越大情况越糟。

大人应多给孩子耐心、宽容和信任空间,虽然看着孩子犯错而不马上纠正,很考验父母的承受力,但我们要相信孩子有自我纠错的能力。

人的成长是一个不断自我反省、自我纠错的过程,我们应尊重孩子享受这个过程的权利。
 楼主| 发表于 2019-1-20 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留心孩子的努力。

  为了达到激励孩子的目的,要真正做到“夸具体”“夸努力”,就首先要对孩子做事情的整个过程有所了解,亲眼看见孩子的良苦用心和付出的努力。当你在总结孩子的成绩的时候,不妨详详细细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描述出来;如果没有看见,可以用心听孩子说,然后再予以肯定。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孩子99%成功采自爸爸1%的改变

改变孩子从改变爸爸开始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爸爸

“弱”爸爸教出“强”孩子

重视培养孩子的爱好和特长

给批评穿上表扬的外衣

别把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孩子的标准

做一个“糊涂”的爸爸

爸爸要学会给孩子留面子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不要让孩子永不知足:享受太多的人,往往不懂得享受所应该付出的低价,使他在定型的生活满足感中,追求永无止境的物欲享受,做父母要给子女一种有限度的享受,使他知足,知止,知其所应为。世界不能没有你我他。
 楼主| 发表于 2019-1-23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学习是无处不在的

你如何对待长辈,或是跟别人怎样相处。你家里的布置,你在厨房里做家务,你端在桌子上的几个菜。你打扫屋子,对物品的摆放。你平时的穿着。

所有的一言一行。

孩子从会走路会说话开始,就在向你学习了。所以今天孩子的学习如何,基本是你前十年潜移默化影响的结果。
 楼主| 发表于 2019-1-24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

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亲都是不断学习提高的结果。

我接触过这么多的杰出的父母,没有一个是轻易取得教子成功的。一位优秀的母亲甚至说:很多人都认为我很轻松,说你的孩子那么优秀,根本不用管,殊不知,我连晚上睡觉其实都有一个眼睛是睁着的!

进入21世纪,信息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任何岗位都要求培训、考核,但似乎只有生养、教育孩子不需要培训,好象自动就会上岗而且永远不会下岗,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楼主| 发表于 2019-1-25 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运动的感觉真棒

无数的研究表明,经常参加体育运动不仅有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还有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健康强壮、体力充沛会带给孩子良好的自我感觉,让孩子快乐。另外,对孩子来说,跑、跳、游泳、骑车等等体育运动本身就十分有趣,而这不恰恰就是快乐的源泉吗?

作为成年人,我们时常感到快乐是难以捉摸的。阳光般的性情是绝对离不开良好的外界环境的培养。乐观开朗既是一种心理状态,也是一种性格品质。为了孩子,为了家庭,以上的10个方法,大家要记住咯。
 楼主| 发表于 2019-1-26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把谢谢挂在嘴边

别人帮助你,对你好,那是别人的情分;别人不帮你,那是人家的本分。你生命中遇到的每一个人,包括你的父母,谁都没有义务去帮助你。

所以,一旦有人帮了你,一定要真诚的向人家表示感谢。当别人不帮你时,也没什么好抱怨的,继续做好自己就好。

常怀一颗感恩的心,才能发现生活的美,过的更快乐。
 楼主| 发表于 2019-1-28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父母要以身作则

期望孩子具有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父母首先要做到做事不拖拉,当天的事情当天处理,而不要轻易斥责孩子学习拖拉、不主动以及贪玩。以自己的言行规范来影响孩子,让孩子去领悟如何做人做事。要经常在家庭中进行民主交流,父母和孩子分别总结一段时期以来个人的得失以及未来的努力方向,同时相互交流家庭成员之间对彼此的意见和建议,让孩子畅所欲言,使其感受自己的存在意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帐号

本版积分规则

友情链接: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