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扫码登录更安全

登录 | 注册帐号 | 找回密码

茂名论坛

  • 关注抖音号
  • 关注公众号
  • 下载APP
  • 扫码关注抖音号
  • 扫码关注公众号
  • 扫码关注APP
快捷导航
楼主: 066888888

招聘 | 2020年和李阳英语一起追梦吧!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3-5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在学习的动力上,即孩子是否喜欢学习。

父母对学习的了解大部分来自于课堂、作业等学习任务,但对一个12岁前的小孩来说,只要每天一睁开眼睛,学习就在发生。他在观察周围的生活里有什么,观察成人的各种习惯、怎么应对每天早晨的饥饿、一天的生活怎么安排等等,这种观察和模仿都是学习。

所以,当家长看到孩子的学习动力不足时,要反观自己对学习的投入、关注与热衷是否也有所缺乏。

举个例子,家长每天起来都是抱着手机放松娱乐的状态,很容易给孩子造成消极影响。但如果家长有固定的阅读习惯、随时思考问题的习惯,就会让孩子觉得学习是很有意思的事。

家长在家里表现出更有趣、尽力的状态,也更益于孩子学习。父母可以在家里谈论怎么将一张纸叠起来、怎样把家里再归置一下、明天做什么美味的中餐、最近发生什么好玩的事情、新闻播报到底在讲什么内容、在单位遇到的问题及调查分析的解决过程……

这种“不断提问”本身就会激发孩子对事情与未知事物刨根问底的习惯,对其学业会有较大帮助。

通常,认为孩子有时拖拉,是因为不明白这项事情的作用、与未来生活的关联,所以一定要在历时性方面引导孩子思考,感受学习的价值。每天家庭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影响,便会让孩子逐渐明白学习的积极作用。
 楼主| 发表于 2021-3-7 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这几个时间点切莫批评教育孩子

教育与监护孩子虽是父母的权利,但并不意味着你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批评孩子。有些时间父母不应该批评教育孩子。

✘ 一是早上出门时
一日之计在于晨,父母要帮助孩子怀着愉快的心情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温馨地与孩子道别,而不是让孩子从早上开始就受气。

✘ 二是一起吃饭时
很多父母平时不抽时间陪孩子,只有吃饭时专心面对孩子,看到孩子有什么问题,或者突然想到孩子有什么问题,就开始教育孩子。

这样会影响孩子的食欲,破坏本来宁静的家庭时光,让孩子觉得和父母吃饭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

✘ 三是父母脾气变坏时
父母脾气已经很坏,很容易一张嘴就骂人,结果伤了孩子,也损害了自己做父母的慈爱形象。此时,一定要息怒,等自己心平气和后再开口。

✘ 四是发生直接冲突时
孩子说好晚上8点回来,结果10点才回来。父母早已窝了一肚子火,这时如果开口,必然发生直接的冲突。倒不如把事情压后,等第二天再听孩子解释。而且,父母表现了宽容与大度,会让孩子自觉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楼主| 发表于 2021-3-8 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人品的树立来自榜样的力量

从孩子一辈子的角度来说,你的孩子分数是好是坏,进北大还是进普通大学,没有任何的本质区别。真正能把孩子一辈子距离拉大的,是与他为人处事有关系的人品问题。

人品的树立来自于榜样的力量,父母作为孩子的榜样是不能逃避的。我们要求孩子的东西没有效果,是因为父母没有做到。

比如说,家长一边打麻将,一边呵斥孩子去学习,孩子当然不愿意学习。当父亲说:“老子没出息,你也想跟老子一样没出息吗?”孩子就会想,你说你没出息,那打麻将时我看你也挺开心,你没上大学也挺开心,为什么非要我上大学呢?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只要我女儿学习,我就拿一本书在我女儿旁边看,这样一来,就有一个规矩感在里面,榜样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楼主| 发表于 2021-3-9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无条件养育,不是带着条件

《无条件养育》的作者科恩说,父母给予孩子的爱,不需要任何意义上的回报,它只是一个礼物,是所有孩子都应该得到的礼物。

所谓无条件养育,在我看来就是在此无条件的爱的基础上,所衍生的养育行为。简单说,也就是你不是怀有某个目的才去养育孩子的。

很多很多年以前,我看一部电视剧,由王志文主演的《天道》,剧中有一幕,王志文与剧中的母亲发生争执,母亲说到养儿防老。王志文回应母亲的话中,其中有一句是:如果您养儿就是为了防老,那就别说母爱有多伟大了,您养来养去还是为了自己,那是交换,等不等价还两说呢。

当时,这样的一句话,就像是一闷棍打向我,毫无防备下直击中我心。我人生过了30余年,第一次想,是啊,如果我们是带着条件、目的来养育孩子,那不就是交易吗?这又是哪里来的恩情呢?

然后,还有主流社会一遍遍教育你,要懂得感激父母,你看父母们多辛苦啊,他们都操碎了心,熬白了头等等,反正,你要是还不知好歹,不知恩图报,你就十恶不赦了。父母们就那样心甘情愿地把自己过成牺牲者,过成弱势群体。

有时,我觉得无条件养育这件事情里,大自然做得比人类好,它们是真正在实践无条件养育,南极的企鹅爸爸和企鹅妈妈,在企鹅宝宝长大之前,几乎是倾尽所能,然而,一旦企鹅长大,那种分别令人动容。已长成的企鹅纵身一跃,游向大海,茫茫大海,此生必难再相见。它们的养育没有条件,无怨无悔,但却代代相继,是符合天地之道法。

有关人类心理进化论的研究就提出,符合心理进化论的养育方式,应该是父母养育孩子,而孩子无须回报父母,因为孩子回报父母的最好方式就是把自己活好,又去养育出他们的孩子,代代相传,把父母的血脉往下传承就是最好的回报。

河流总是往前往下流动的,如果一天到晚想要孩子报恩,那无疑是要让河水倒流,那不符合自然的规律,非道。

所以,无条件的养育,没有目的,养育孩子,不是想着将来某天他得为你在做些什么。
 楼主| 发表于 2021-3-10 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关于分数

从小学开始,爸爸妈妈对我就是这样要求的,只要学习态度好,考试考多少分都不会怪我,所以,我考试对分数没什么压力,所以很少有发挥失常的时候,成绩也差不到哪去。

我的经验就是:像考试一样认真做作业,像做作业一样地轻松考试。 初中了,妈妈重新告诉我:考试,只要考出你的真实水平,就可以。

比如,某次考试,你的真实水平是90分,你考了90分,就很好。如果,因为某种原因,你只考了70分,那爸爸妈妈就会为你遗憾,因为你的努力付出没有得到对等的回报。在我们家,分数引起的反应基本上是波澜不惊的,考100分也好,80分也好,没什么太大的反响。

人生处处是考场,从容面对,考出自己真实水平就好。在我们家,物质也不与分数、成绩挂钩。

物质上的东西,能给生活带来便利,而爸爸妈妈的经济能承受的,就会给我买,与成绩没关系。爸爸妈妈认为,那种挂钩很容易培养孩子的功利思想,而偏离了学习和生活的本质。

我身上不缺零用钱,钱包里有一张银行卡备用,家里的小盒子里,爸爸妈妈也常放了几百元零钱备用。 爸爸妈妈的理念是,在当今充满诱惑的时代,孩子不缺钱、不缺爱,到外面走弯路的概率就要小很多。
 楼主| 发表于 2021-3-11 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培养孩子如何抵制诱惑,如何克服自己的冲动。

诱惑在社会中非常多,在儿童时期,可能玩手机就是诱惑,对青少年,可能打游戏就是诱惑,等等。一个人在一生当中,面临很多的诱惑,如果你知道这个事不对你可以停下来,这是你一生安全的保障。

刚才提到的冲动是什么呢?

做这个事我马上就要做,等不及,类似这样的问题如果在6岁之前,要让他知道,要得到一个东西可能需要等待的,这个等待的过程当中你还要表现好。

因为在社会生活当中,我们很多事情不能马上实现,一个人没有耐性做不了大事,等待是非常重要的品质。
 楼主| 发表于 2021-3-12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晚上超过12点睡觉的,基本上都不是学习最好的学生。

曾对班上学生的入睡时间进行调查,惊奇的发现,平时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一般都在12点前入睡,而睡得最晚的竟然成了成绩中等的学生。

成绩中等的这些学生很努力,他们采取了时间战,短期内会有效果。但是长期以往,因为经常熬夜,睡眠时间严重不足,上课就经常打瞌睡,成绩停滞不前。

建议:
1、这类学生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认为自己没有找到好的学习方法,成绩没有提高。如果自己家的孩子也这样,请一定要理解孩子的不容易。同时,要求孩子12点前按时睡觉,态度一定要坚定。
2、一个教育研究统计结果显示:90%以上的“差学生”是上课走神造成的,认真听讲比起任何学习方法都重要,一定要保证课堂的高效率。
 楼主| 发表于 2021-3-13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学习不主动

开学第一个月里,你是否经常做事拖拖拉拉、丢三落四、上学迟到?你是否经常上课时玩笔或玩手,就是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课,课下练习题不会做?你是否经常写作业不专心,总找借口做其它事(看手机、玩电脑、吃零食……),因此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这些都是导致成绩下滑的主要原因。

解决方案

建议学习时要尽量避开或减少各种可能会产生干扰的因素,在一个有学习氛围的地方学习更容易提高学习效率。

孩子在学习,有时候家里不停地来客人、家长看电视玩手机,又或者家长不时嘘寒问暖给孩子送宵夜、零食等,都会对学生学习产生干扰。建议在家里营造一个适合学习的空间和氛围,又或者可以找一个有学习氛围的地方学习,比如图书馆,自修室等。同学间也可以相约一起学习,互相比赛,使学习更有动力。
 楼主| 发表于 2021-3-14 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鼓励孩子获得成功

对孩子不提过高的要求,让孩子获得成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孩子才会对学习有兴趣。比如,低年级的孩子学会拼音和常用汉字后,可让他们给外地的亲戚写封短信,并请求远方的亲人抽空给孩子回信,让他们尝到学习的实际效用,这样能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楼主| 发表于 2021-3-16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都是这样长大的
为啥现在孩子心理那么脆弱

很多父母不明白为何现在孩子心理问题那么多,甚至一部分家长认为都是现在孩子太过于娇生惯养没吃过苦导致的,他们的理论支撑在于,当初的生活远不如现在好,但活到现在也好好的没抑郁没自杀。事实也的确如此,以前的孩子就是那样粗养过来的,但是很多家长不明白,社会发展了,人的心理需求已经变化了,以前追求生理和安全需求,而现在追求归属和尊重。

我们那时候安全需求是主要,环境不允许我们把注意力放在更高的需求上。情感的缺失、理想的磨灭,哪有现实中吃不了饭、住不起房、上不了学来得可怕?在这些基本需求面前,这些更高的需求,仿佛无病呻吟。

可现在孩子不一样了,生存需求完全得到满足甚至绰绰有余,此刻需要的除了父母的金钱养育,更有心理养育。那些说“现在孩子心理脆弱都是因为没吃过苦导致的”,话虽没错,但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的需求自然跟着提高,这是必然的社会规律和人之本性,怪不得任何人。

在低需求环境中长大的父母,没有学过如何悦纳自我、同理共情、换位思考、情绪管理等等心理知识和技巧。孩子这一代的心理需求已经提高了,但很多父母还没意识到,仍在用自己的成长经验养育孩子,又或者虽然意识到了问题却因为缺少知识和方法而无能为力。如果孩子无法从父母和学校学会如何排解压力,如何接纳自己,各种负面情绪堆积,最后只能自己逼坏了自己,成了我们眼中的心理脆弱。
 楼主| 发表于 2021-3-17 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现在就行动,要不然好状态永远不在

你是不是曾经遇到过这样的状况?

“我现在状态不好,一会儿再学。”

“我现在的心情不适合学数学,歇一会儿再说。”

但其实,你的“好状态”永远不会来,就算来了,也不会持续很久。

实际上,你在等待合适时间的时候,就是想暂时逃离你当下做的事情。说白了,你就是在——拖延。

所以,你要学会逼自己学习,并学会“以退为进”:

比如,你的数学很差,就一定要以基础题为主,不要强迫自己去做过难的题。

如果错题太多让你失去了信心,那就可以每天只改或者只做很少的题。

如果最开始就很大强度,就会对数学产生很大的反感,反而更不利于学习。

就算你不能完成今天的目标也没有关系,做了一点,总比一点不做要强。

今天完成10%,明天完成20%,把学习当作闯关,你就会发现:越来越好坚持,甚至会不习惯没有学习的日子。
 楼主| 发表于 2021-3-18 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善良有时也会坏事

有个广为人知的故事。游客在禁猎区保护组织的护送下,来到了神秘的可可西里。一只可爱的小藏羚羊跑了来,好奇地探头探脑。看到可爱的小动物,游客们顿时骚动起来,纷纷上前拍照,拿出食物和饮水,要喂这只可爱的小动物。

突然之间,一声怒吼响起:“走开!”禁猎区的保护队长冲过来,赶跑可爱的小藏羚羊,不许游客们喂食。游客怒了:“你这是干什么?怎么可以如此粗暴的对待小动物?我们爱护这些小动物,又有什么不对?”

“你们这是在造孽!”保护队长喝斥道:“如果你们对待野生动物太友善,它们就会以为人类都是善良的,一旦遭遇盗猎者,就有可能惨遭猎杀。”这样啊,游客们惊呆了。——你的善良,必须要经得起人心的复杂!

看起来是善良的事情,却可能因为人的复杂贪婪而变成坏事,行善务必要考察清楚,你的善良到底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楼主| 发表于 2021-3-19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你可以自欺欺人,但成绩不会无中生有

正如日本校园电视剧《龙樱》中,山本老师说的:

当天真的你们被无情地抛入社会之后,等待着你们的,只有充斥着不满和悔恨的现实。

一时混日子一时爽,一直混日子一直伤。

在本该读书的年纪,迟到,逃课,抄袭、应付作业,怠惰,拖延……

还安慰自己:

早上睡会儿懒觉没什么,不会影响学习;
偶尔走神没什么,不影响听课;
这题我会做,只是我懒得做!

殊不知你自己才是学习的第一责任人,是学习这个动词的主体。

有多少人是坐在桌子前假装学习,是埋头书海中虚假繁荣。

更可怕的是,你自欺欺人时间久了,连自己都忘了自己只是在假装学习。

同学,请不要假装努力,成绩绝对不会陪你演戏。

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你若心怀侥幸,成绩就会告诉你敷衍的代价有多沉重。
 楼主| 发表于 2021-3-20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要学会放弃超过自己能力范围的事

在有限的时间内寻找最重要的事情来做,要放弃的东西,不仅是那些看起来不太有价值的东西。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放弃那些看起来很有价值,但是超过自己能力范围的事。

一道难度极高的题目,总是让人忍不住想去挑战一下。如果你在做完高考试卷前面的题目之后,还有充足的时间去解决最后一道难题,这样的难题当然值得去挑战,因为它会给你加分。但是,如果你前面的题目做起来都很困难,那么,挑战这样的难题,不仅不会有结果,还是让你减分——因为你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做那些你本来可以拿分的题目。我们要保证自己的学习效率,就要多做和自己水平相适应的题目,既有成就感又能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所以,对于那些刚开始制定计划的人来讲,计划应该定得适度低于而不是高于自己所能完成的水平。比如你预计自己复习某一部分的内容需要一个小时,那么你可以计划用80分钟。让时间宽裕一些,但尽量保证每天给自己规定的任务都能完成。在一天结束的时候,前一天所计划的事情都做完是非常有成就感的,可以给你继续制定和执行计划的信心和动力。这样循序渐进,再慢慢地提高标准,才能真正高效的利用时间。
 楼主| 发表于 2021-3-21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永远不要说你已经尽力了

有的同学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了,可是就是没有办法把成绩再提高一点。

他自己安慰自己“我已经尽力了”。

我个人觉得,当你还有力气说出“我已经尽力了”的时候,你根本就没有尽到力。

清华的校训“自强不息”给我的影响非常大。

当你觉得自己已经尽力的时候,往往再坚持一下,就会突破自己的极限,唤醒自己的潜力。

之前网上流行一句话,“别老说别人比你有天赋,以你的努力程度,还远远没有达到需要拼天赋的地步。”

所以在这里,我希望同学们一定要努力再努力,永远不要说自己已经尽力了。

什么叫成功?人们死活不相信你能做到的事情,你做到了,这就叫成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帐号

本版积分规则

友情链接: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