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扫码登录更安全

登录 | 注册帐号 | 找回密码

茂名论坛

  • 关注抖音号
  • 关注公众号
  • 下载APP
  • 扫码关注抖音号
  • 扫码关注公众号
  • 扫码关注APP
快捷导航
楼主: 066888888

招聘 | 2020年和李阳英语一起追梦吧!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9 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人品的树立来自榜样的力量

从孩子一辈子的角度来说,你的孩子分数是好是坏,进北大还是进普通大学,没有任何的本质区别。真正能把孩子一辈子距离拉大的,是与他为人处事有关系的人品问题。

人品的树立来自于榜样的力量,父母作为孩子的榜样是不能逃避的。我们要求孩子的东西没有效果,是因为父母没有做到。

比如说,家长一边打麻将,一边呵斥孩子去学习,孩子当然不愿意学习。当父亲说:“老子没出息,你也想跟老子一样没出息吗?”孩子就会想,你说你没出息,那打麻将时我看你也挺开心,你没上大学也挺开心,为什么非要我上大学呢?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只要我女儿学习,我就拿一本书在我女儿旁边看,这样一来,就有一个规矩感在里面,榜样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0 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满足孩子要有度

  要人为地制定一些界限,不能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能够心情愉悦的另一个前提,是孩子能承受生活中那些不可避免的挫折和失望。

  只有当孩子明白了一个道理,即能获得某种东西并不取决于他的欲望,而是取决于他的能力,他才能得到内心的充实快乐。

  孩子越早明白这个道理,他的痛苦就越少。一定不要总在第一时间满足孩子的愿望。正确的做法是,拖延一些。比如,孩子饿了,可以让他等上几分钟。不要屈从于孩子的所有要求。拒绝孩子一些要求会更有助于他获得精神的平静。

  在家庭中接受这种“不如意的现实”的训练,会使孩子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来面对将来生活中的挫折。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1 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教育若只靠老师,那就真的是耽误孩子

很多家长以为把孩子送进学校,对于孩子的教育就可以全部仰仗老师了。

其实不然,为什么同样的班级、同样的老师,孩子的表现却不一样呢?

因为教育孩子这件事不能单靠老师,否则就实在太耽误孩子了。

有些教育,老师真的是无能为力。

老师不能保证你孩子良好的品行,给不了你孩子良好的习惯,也给不了你孩子读书的兴趣,更给不了你孩子长久的幸福感。

这些话,虽然很残酷,但很中肯,愿所有的父母都能看到,都能明白。

孩子成长的每一步,都需要家长的参与。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2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体育教你做一个真实的人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人格。”

在体育教育中,不管你平时训练时成绩有多好,你都无法决定在一场重要的比赛中你会取得一个什么样的成绩。

作为体育人,唯一能做的就是坦然面对,坦然面对自己的竞技状态,坦然面对自然条件,坦然面对这一切。

牢记体育教给你的道理:做一个真实的人!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3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父母舍得放手,孩子便能独立快乐的长大

《奇葩说》辩手陈铭说过:

“我们这个时代的文明,能给予孩子最好的事情,就是给他一方花园,给他养料和空间,你自由开放,枝繁叶茂,你一枝独秀,孤芳自赏,我都为你鼓掌”。


其实,任何时候,养儿育女,最终的目标,是希望孩子能够在我们的帮助下,去过属于他们自己的生活。

也就是独立、自主、自足。

林清玄曾有过这样一次经历:

他看到有人种“桃花心木”,可是,种树的人很懒,有时候,三五天给树浇一次水,有时候,十几也不浇一次,浇水的量,也是很随心,时多时少。

林清玄看着似乎要枯萎的“桃花心木”,觉得实在可惜,便去找种树人问。

彼时,种树人说:

“如果定时定量给桃花心木浇水,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停止浇水或遇到狂风暴雨,它就活不成了。

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这件看似种树的知识,与养育子女有异曲同工之妙。

当孩子习惯了享受父母带去的舒心和享受,便不会自己去思考,如何获得自己人生。

想要走路的孩子,只有让他们跌跌撞撞,经历了摔倒和爬起来,他才能学会跑得又好又快。

如果我们看着孩子摔倒了、哭了、受伤了,便心疼不已,挡在孩子面前,把他抱起来,或许,他这辈子都学不会走路。

事实上,孩子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聪明、坚强、有能力。

这之间,缺少的,只是两个字:

放手。

当代社会,父母为孩子做得真的太多了!适当放手吧,让孩子自己长大图片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4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很多的父母越来越“尊重”孩子,常常喊着给孩子“爱和自由”的口号,要求与孩子平等对话,然而很多时候却是矫枉过正、过犹不及,很多父母口里的“尊重”,变成了“遵从”。

于是,当孩子对舞蹈、书法、美术等感兴趣的时候,父母二话不说先报了班,然而孩子学了一段时间不耐烦了,想要放弃时,父母又遵从孩子的决定,说是听孩子的,给他自由。殊不知这是家长在“偷懒”,打着“爱孩子”的幌子。看上去是对孩子的尊重,实际上却是对孩子的放任,这是父母极度不负责任的表现。

要知道,任何学习过程必然要经历一段枯燥乏味的阶段,这时候家长不“逼”孩子,让孩子“不想学就不学”,那么孩子的学习永远只能停留在浅尝辄止的阶段,东学一下西学一下,永远体会不到深层次学习的乐趣,形成恶性循环。 久而久之,孩子只能什么都学不会,什么都做不成。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7 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学生没有学习规划,效率低下

有规划才能更有效率,可是孩子往往没有主动规划的能力和想法,这就需要家长来帮助他。

那些成绩好的孩子普遍知道自己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他们的学习更有针对性,所以学习计划对孩子的成绩是很重要的。

在这里提供给大家一个学习规划的思路:学习计划跟其他计划一样,要有一个系统。最好包括平日计划、短期计划和长远计划三个部分。

在制定学习计划的时候,我们应该从长远计划开始考虑,以孩子的升学目标或整个学年的目标为考量,比如小升初、中高、高考;稍微短点的可以以期末考试的成绩提高多少,分数达到多少等为目标。

其次,把长远目标拆分成短期计划。比如中招考试的目标是哪所学校,要去这个学校应该最终达到多少成绩,而每学期应该提高多少,一点点的去接近和实现这个分数。

有了这个短期计划,就要放在平日去执行了。比如找到哪几科是弱项,哪些知识点是弱项,为了克服这些,要做哪些事去提高,从而分摊到每一天去完成。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8 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如何奖励孩子才是一门学问

有这样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家长也可以测试一下孩子:

比如今天,你告诉孩子说,今年过年的时候,我会给你一个500块钱的红包,但是如果你愿意多等一周,我就给你550元的红包——这个时候,孩子会想,就多忍一周,还能多获得50块钱,感觉不错啊!反正是一个多月以后的事情,再多等一个星期也没什么关系,所以他接受了。

但是假如孩子是明天就要过生日,你再对孩子说,如果愿意多等一周,除了本来的500元还将额外给他们50,他们就不太愿意了。因为他们希望“明天”,立刻就能获得这个满足感。

所以很多家长常常现在就开始对孩子说:“等你这次期末考试考了第一名,寒假我们就去旅游”“如果你表现好,明年生日我就给你买游戏机”……可是这些较为长远的承诺对孩子却没有太大作用。

他们依然会忍不住先满足现在的快乐,把学习拖延着,因为反正期末考试还有半个月、一个月,不差这么一两天。

换句话说,只有把奖励放在孩子面前,提高当前学习的诱因,孩子才会优先选择当下努力。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9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把最好的脾气留给家人

生活中,我们常常犯一个错误:对陌生人小心翼翼、礼貌客气,对最亲最爱的家人却总是发脾气、出言不逊

这世上,除了家人,没人会毫无保留地爱着我们,无论我们给家人多大的伤害,家人依旧会不计前嫌地包容我们,默默地守护着我们。

家人,才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才是这世上我们最应该善待的人。

在外面受了委屈,或者工作上有什么不顺心的事,不要带回家里,在回家的路上把坏情绪消化掉,在门口深呼吸三次,把所有坏情绪留在门外,微笑着开门回家,把最好的情绪留给家人。

父母生你养你,对父母好点,我们能陪在父母身边的日子越来越少,不要对父母乱发脾气,父母不欠你什么,你却欠父母很多。

伴侣、孩子是一生陪你到老的人,我们辛苦工作,就是为了让家人开心,过上好日子,不要本末倒置,把外面的坏情绪带给家人。

我们此生最应该做的一件事,就是让爱我们的家人幸福快乐。
 楼主| 发表于 2020-12-30 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如果想赢,先学会输

这世上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更没有一蹴而就,只有厚积薄发,天道酬勤。如果想赢,首先请学会输。

输得起,才会赢。赢一时,未必次次可赢;输一次,未必次次不赢。赢了,不要沾沾自喜、恃才傲物;输了,不要忘自菲薄、一蹶不振。输不失志,赢不失态,输赢皆是人生常态,如果把输赢看得太重就会很累,要学会轻装上阵,跌倒了必须勇敢地站起来,微笑面对,从头再来。

孩子,千万别抱怨生活和他人,自己的苦自己吃,自己的痛自己忍,所有的路都要你自己来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那些成功、赢得漂亮的人,私底下都付出了高于常人百倍努力与艰辛,只有用汗水与血泪才能浇出成功之果。
 楼主| 发表于 2020-12-31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表率、习惯和情绪,是家长不能撒手的责任

今年全国两会上,关于父母“持证上岗”的建议再度引起关注和热议。养育生命、将孩子培养成人,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最为重要和艰巨的工作。家长一方面要尊重孩子的独立自主性,给他们充分的成长空间,另一方面也要尽到为人父母的责任和本分,绝不能对孩子放任自流,或者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完全推给学校。

身教重于言传,家长要做好孩子的表率和榜样。身为家长,第一个不能撒手的就是对自己的要求,时时鉴察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孩子带来的影响。父母关系、家庭氛围、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为人处世的态度等,都对孩子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的示范作用是别的教育无法替代的,也是别的环境无法提供的。仅对孩子说教往往没有效果,行胜于言,家长用自己的行为给孩子做出榜样才是最好的家教。

孩子的样子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孩子的问题很多时候映射的是家长的问题。所以家长在对孩子提要求之前,可以先反省一下自己:我对孩子提的要求自己做到了吗?我平时的言行有没有给孩子做出好的榜样?

注重培养孩子的习惯,让家教的影响更长久。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还有一个不能撒手的,就是培养孩子的习惯。俗话说,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表达、阅读和运动习惯的养成,会对孩子一生发展带来重大影响。

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对孩子的人际沟通和交往起到重要作用。有的孩子说话很冲,语气生硬,让人听了不舒服,原因是平时没有养成好好说话的习惯。家长在平时生活中要尽量避免家庭语言暴力,批评孩子的时候注意语气和方法,不要动不动就“下结论”或“贴标签”。

爱好阅读的习惯,是通向优秀的路径。孩子一旦开始阅读,就进入了自主学习的状态。阅读不仅能增长知识拓宽视野,而且能增强人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练好阅读的童子功,会使孩子受益终身。

坚持运动的习惯,不仅让孩子身体强壮,培养运动中的团队合作意识、规则意识、情绪控制能力等,还能塑造人的坚毅品格,是其他学科学习和活动不能替代的。最好能引导孩子练就一两项能伴随终身的体育特长或技能。父亲在运动方面有先天优势,应该发挥更大作用,多培养孩子对体育的热爱。

关注孩子的情绪状态,适时给予引导和疏解。有的家长可能觉得,孩子只要吃饱穿暖不生病就能健康长大,实际上并非如此,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也非常重要,对孩子成长有巨大影响。尤其在目前学业压力普遍较大的环境下,学校和家庭要达成共识,充分重视和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共同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平衡发展。

家长不管工作多么忙碌、精力多么有限,在孩子回家以后也最好能关注一下他的情绪,尽量为孩子创造一个相对和谐宽松的家庭氛围。孩子在学校处于紧张竞争的气氛中,回到家以后要让他舒缓一下压力,适度调节学习生活节奏。当感觉到孩子有情绪方面的困扰时,及时了解原因进行疏导,帮助孩子走出心灵困境。
 楼主| 发表于 2021-1-2 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运动
运动能够加快孩子身体的血液循环,使骨组织中的血液供应得到改善,获得更多的营养物质,造骨过程进展加快,孩子的身高增长会更为迅速。尤其是跳远、跳高、游泳等运动是刺激孩子长高的有效方法。不过孩子的运动应该以游戏为主,把锻炼和娱乐结合起来,孩子心情愉悦,身心才能得到发展。此外,孩子运动的时候要穿合适的运动鞋,防滑耐磨的鞋底能够让孩子运动的时候更加灵活自如,不易摔跤,透气的鞋面能够避免孩子产生闷热感。
 楼主| 发表于 2021-1-6 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正确对待孩子犯错,很重要

教育学者尹建莉说:一个缺少尝试、不犯错误的童年是恐怖的。

每一个错误都可以成为生命的转折点。世事无常,我们无法替孩子安排完美的人生,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让他们懂得从自己的错误中找到出口,开创新局面,而不是畏惧哭泣。

孩子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对待孩子犯错的错误方式,那将是生命中隐伏的悲伤。如果孩子犯错后,得不到包容与接纳,只有批评与指责,他们在未来更难以坦诚地面对自己的过错,更倾向于隐瞒过错。这会让孩子一直处在恐慌中,逐渐变得胆怯而自卑,战战兢兢,看父母脸色行事。

同样,当孩子犯错时,家长过度的娇惯、放纵更是会害了孩子。不要以年龄、偶然等借口帮孩子逃避错误,孩子除了需要正确引导,也需要在错误中成长。纵容孩子的小错,日积月累,慢慢就会凝积成明天的大错,甚至也许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局面。

挣扎坐起的婴儿,蹒跚学步的孩童,都是在不断犯错、经历过无数次失败后,才最终学会了奔跑,这是孩子人生中必经的历程。
 楼主| 发表于 2021-1-7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什么时候开始逆商培养?

很多大人说:现在的孩子不好管,动不动就自杀、跳楼,哪个家长老师敢硬管?

其实,问题不是出在不敢管,是管得晚了。

让孩子体验挫折感,这种养育起始在孩子3岁上下,在他能够说出自己的要求时,就要开始对他说“不行”,结果可能是让他痛哭一番的经历,严重些就是哭的气噎、哭得地上滚来滚去,但他没有其他反抗能力,于是学会了什么叫“无能为力”、接受、服从、遵守。

他会慢慢知道,这个世界不是为所欲为的,爸爸妈妈以及亲人们爱他但绝对不是处处都以他为中心,有些不合理要求会被拒绝的。

真正的成长,就是一个从任性到克制的过程。

否则,如果等他青春期,你才开始对他“说不”时,他除了哭闹、气噎、打滚,还有威胁父母的选项:离家出走、服毒、跳楼。

所以,3岁后,为人父母一定要懂得说“不”的艺术。
 楼主| 发表于 2021-1-8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如果想赢,先学会输

这世上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更没有一蹴而就,只有厚积薄发,天道酬勤。如果想赢,首先请学会输。输得起,才会赢。赢一时,未必次次可赢;输一次,未必次次不赢。赢了,不要沾沾自喜、恃才傲物;输了,不要忘自菲薄、一蹶不振。输不失志,赢不失态,输赢皆是人生常态,如果把输赢看得太重就会很累,要学会轻装上阵,跌倒了必须勇敢地站起来,微笑面对,从头再来。

孩子,千万别抱怨生活和他人,自己的苦自己吃,自己的痛自己忍,所有的路都要你自己来走。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那些成功、赢得漂亮的人,私底下都付出了高于常人百倍努力与艰辛,只有用汗水与血泪才能浇出成功之果。别人的成功虽无法复制,但是可以学习和借鉴。希望你能从一次次的失败中吸起营养,慢慢磨砺自己,武装力量,蓄势待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帐号

本版积分规则

友情链接: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