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扫码登录更安全

登录 | 注册帐号 | 找回密码

茂名论坛

  • 关注抖音号
  • 关注公众号
  • 下载APP
  • 扫码关注抖音号
  • 扫码关注公众号
  • 扫码关注APP
快捷导航
楼主: wsyp103

写了一本电白人的家庭传记,暂且叫《家庭悲歌》吧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2 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yingxin197 发表于 2024-12-12 12:01
文章写得不错啊,文笔好。

谢谢支持!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3 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茂名在线安卓版茂名在线APP | 来自广东
有人支持吗?看回复继续发
发表于 2024-12-13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茂名在线安卓版茂名在线APP | 来自广东
风横月卧 发表于 2024-12-11 17:27
流水账还以为是红楼梦?

这写作水平比那位经济家如何?
发表于 2024-12-13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茂名在线安卓版茂名在线APP | 来自广东
wsyp103 发表于 2024-12-13 08:45
有人支持吗?看回复继续发

又是新版本的妈妈不亲舅舅不爱?
发表于 2024-12-13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茂名在线安卓版茂名在线APP | 来自广东
知道吗?湛江版本妈妈不亲舅舅不爱系列,都夹住经济学,官员简历推广,才能耗下去
发表于 2024-12-13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茂名在线安卓版茂名在线APP | 来自广东
风横月卧 发表于 2024-12-13 10:01
又是新版本的妈妈不亲舅舅不爱?

应该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3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奶奶嫁给我爷爷后,在沙琅的家里享受了几年太平的日子,一家人按旧社会的习俗,女人在家相夫教子,繁衍生息;爷爷则在水东上班,曾爷爷则指挥着佃农们在田地里干活,日子富足而充实。
1945年,坊间传闻日本人会在水东登陆,为了躲避战争,奶奶的母亲带着儿子投靠了远在沙琅的女儿。这是我舅公在奶奶结婚一年多后第一次到我爷爷家,据我舅公回忆,那时的爷爷家里有留声机,在那个连电灯都稀奇的年代,这可是非常稀有的物件!我舅公终于见识了我爷爷家的富有。
奶奶的母亲在沙琅躲避战乱的日子里,平日里带带外孙,做做饭,洗洗衣服,日子倒也过得很好。在沙琅的生活有吃有住,比在水东的生活要幸福得多。奶奶的母亲为人善良,在沙琅的时候还结识了一位流落街道的女孩,女孩家人早已过世,悲惨的身世令奶奶的母亲好生怜悯,于是收留了这个女孩,并且以母女相认,一同在沙琅生活。年少的舅公喜欢在我爷爷家的生活,远离了他爸爸的坏脾气,让他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放松与幸福。
但好景不长,随着中国大地权力的变更,对前途的担心和恐惧时常笼罩在爷爷家人头上。奶奶的娘家人也因为跟“地主”是亲戚而受到牵连,奶奶的母亲不得不带着我舅公离开了沙琅,结束了长达两年的沙琅生活。这段经历,在我舅公回忆时记忆犹深,除了感叹我爷爷家有留声机外,还让他意外收获了一位新姐姐。
这个姐姐长大后,为了生存,先按大人的意愿嫁给了沙琅一个富人当二老婆,步了我奶奶的后尘。在解放后,丈夫斗死后,隐姓埋名改嫁在湛江。后来我爸爸在准备偷渡香港时被发现后,为了逃难还到过湛江投靠过这个姑妈;我舅公在移民加拿大后也还多次回到湛江探望过她。但爸爸的这个姑妈我们晚辈没见过,除了听我爸爸跟我讲过关于她的极少信息,连我叔叔们都不知道。
奶奶的舅舅是一个苦命人,在民国时期,家里缺吃缺穿,父母早亡,在万念俱灰之下,他一个人漫无目标地向东走,走累了就倒头睡觉,饿了就挖草根充饥,不知道经历了多少个这样的日子,终于走到了江门台山。在台山,奶奶的舅舅遇到了两位归国华侨,这对老夫妻膝下无儿女,看着奶奶的舅舅可怜,于是收留了他,并相认为父子,一家人在广东台山生活。
奶奶的舅舅一共跟他相认的父母共同生活了八年,这八年以来以儿子的身份无微不至地服侍了这对老人,尽了孝心。在老人去世后,奶奶的舅舅继承了他们的财产,最后变卖财产,来到香港发展。奶奶的舅舅在香港发展的不错,自吃其力,并成家立业。据我舅公说,他舅舅的儿子目前是香港和澳门的高层领导人,是非常成功人士了,算是家族兴旺,能人辈出。
我舅公和他母亲在他舅舅的帮助下,于1948年移民到了香港,并在他舅舅的服装厂工作。远离了大陆这块是非之地,他们没有遭受过后来我奶奶所遭受过的不公对待,但舅公和他母亲在香港也吃了很多生活的苦。在奶奶的母亲带着她儿子移民香港后不久,奶奶的爸爸便去世了。奶奶的爸爸后来安葬在我继爷爷那座小山村附近的山里,每到清明节我们后辈还会去拜祭,只是大部门时候缺席了我舅公参与,有点遗憾。
1949年后,一切都变了,中国正在发生巨大改变,社会得推翻重来,新的制度,新的社会,新的变革,这很明显是一种革命。
爷爷的邮政局长公职被新政府剥取了。在水东宿舍的使用权也被剥取了,爷爷在水东成了无业者。他收拾行李回到沙琅老家,跟家人一起生活。想到家里还有家产,还有老婆孩子,还有老爸爸和几个在彭家的做农活的工人,爷爷心里没有因为丢了邮政局的公职而灰心,至少比起普通人,爷爷家里还算殷实,短时间不用担心生计问题。
起初爷爷还很乐观,他以为新的变革也未必是坏事,至少新的管理者也为社会底层人做了很多好事,而我爷爷家在沙琅也是当地的行善之家,爷爷认为为百姓做好事的政府就应该支持,而新政府也不会打击行善之家,曾爷爷始终抱有好的期待。
爷爷回到家陪着孩子们,闲暇时带着孩子们在家附近玩,时间过得倒也欢乐。自从爷爷跟我奶奶结婚后,便少有时间在沙琅的家里,这次丢了公职后,倒也是难得的陪伴时光。那时我爸爸还很小,三岁多不到四岁,但我爸爸却依然记得一个难得的场景:我爷爷抱着我爸爸坐在我曾爷爷旁边,看着曾爷爷数着桌子上面的银元,一个、两个、三个……最后叠成几个圆柱用纸包起来。这个场景我爸爸记忆犹新,从未忘记过。可这也是我爸爸在沙琅家里生活的那四年唯一的记忆了。
时势的发展超乎人们预料,各个地方的民兵开始抓捕地主们,他们说地主是剥削阶级,是百姓的敌人,是被革命的对象。我爷爷终于被民兵抓走了。民兵说只是把我爷爷带走开批斗会,开完会还有把我爷爷送回来的。可自从爷爷被民兵带走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过。曾爷爷思子心切,到处托人打听我爷爷的消息,可一无所获。
家中的气氛变得越来越沉重,奶奶每天以泪洗面,担忧着爷爷的安危。孩子们虽然年幼,但也感受到了家中的变故,变得沉默寡言,渐渐失去了童年的快乐。曾爷爷则尽力安慰着家人,但他自己心中也充满了不确定感和焦虑。
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终于有了一丝我爷爷的消息。据说他被抓后,一路上开了无数个批斗会,身心备受折磨,瘦得皮包骨,变成人不人鬼不鬼的样子,最后被关在了化州某地。他的性质被定性为剥削阶级和国民党的帮凶,是新社会要革命的对象。于是家中的田地和房子也被民兵没收充公,曾爷爷一生的心血化为乌有。
家里已好多天无米下锅了,孩子们饿得嗷嗷待哺,曾爷爷和媳妇们坐在厅堂下,大家都目光呆滞,无计可生。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曾爷爷没有被打倒。他深知,此时家中更需要一个坚强的后盾来支撑。于是,他强忍着内心的痛苦,开始为家人的未来打算。
“房子要被充公做民兵驻地了,这里住不成了。”曾爷爷沉重地说道。他的声音虽然低沉,但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
“那我们去哪里呢?”奶奶无助地问道。她此时已经失去了所有的依靠,只能寄希望于曾爷爷。
“你们带着孩子们向水东去吧!”曾爷爷继续说道,“我还有些朋友,我可以去投靠他们,不至于饿死,你们不用管我。”
第二天,听到曾爷爷的话,奶奶心中涌起一股感激之情。她知道,曾爷爷这是在为她们母子四人寻找一条生路。
奶奶一心想着回娘家,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奶奶唯一想到的地方就是回到水东的娘家。但奶奶爸爸在一年前就死了,奶奶母亲和她弟弟移民去了香港,娘家也没人了,这下彻底无衣无靠了,奶奶从来没感到过如此无助与悲观。
第二天清晨,爷爷的大老婆带着她的女儿悄悄离开了家。她们走得无声无息,仿佛生怕惊扰了这个破碎的家。奶奶没有责怪她们,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在大老婆走后,奶奶和我爸爸在往后几十年里再没有她们的信息,彻底断了联系。
一个没了家,没有工作,没有积蓄,又失去丈夫的女人带着三个小孩,奶奶是无论如何也没有能力养活三个嗷嗷待哺的孩子的。于是奶奶不得不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为了孩子们的生存,她不得不将大姑和里叔送走。这是她心中最痛的地方,但现实却逼得她不得不这样做。
大姑姑被送给了一户同村的人家当女儿,里叔则被外村的一户人家抱走。在送走两个孩子的那一刻,奶奶的心仿佛被撕裂了一般。她哭成了泪人,但泪水却无法改变这个残酷的现实,这不仅是奶奶的悲哀,更是时代的悲哀。
奶奶身边只剩下了我爸爸一个孩子了。她紧紧抱着他,仿佛害怕他也会离她而去。她知道,此时她必须坚强起来,为了这个孩子,为了这个家。
奶奶拿出身上仅有的四块钱,给了以前曾爷爷家的一位长工,让他背着我爸爸到水东去。奶奶自己则跟在后面,一步一步艰难地走着。这三十里地,仿佛是她人生中走过最漫长的路程。到了水东后,奶奶才发现她们的房子早已被同村人占去了,她心中涌起一股无名之火,但却又无能为力。她的成份不好,爸爸死了,母亲和弟弟去香港了,婆家没人了,娘家也没人了,没有人给她撑腰了,现在只有我爸爸是他唯一的亲人了。她不敢要求对方搬走归还房子,只能恳求对方腾出一间房让给她娘俩住。
对方同意了奶奶的要求。奶奶终于有了一处安身立命之所。虽然这个家简陋而破旧,但对于奶奶来说,却是一个温暖的港湾。在这个小小的房间里,奶奶开始为生计而奔波。她每天早出晚归,做着力所能及的零工来维持生计。她知道,此时她不能倒下,因为她是这个家的顶梁柱。
生活并没有因此而变得轻松起来。奶奶时常会想起我爷爷和被送走的两个孩子,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思念和愧疚。她不知道曾爷爷现在在哪里?也不知道她丈夫在哪里,他们是否还活着?她也不知道女儿和小儿子在新的家庭里是否过得幸福?
每当夜深人静时,奶奶都会坐在窗前发呆。她看着窗外的星空,仿佛在寻找着属于自己的那一颗星星。她心中默默祈祷着:愿上天保佑她们一家人平安度过这个难关!
时间一天天过去,奶奶也逐渐适应了这种艰难的生活。她开始学会在困境中寻找希望,在绝望中寻找力量。她知道,只要心中有信念,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
发表于 2024-12-13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茂名在线安卓版茂名在线APP | 来自广东
能能通过能通过审核能通过审核出版吗?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3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风横月卧 发表于 2024-12-13 10:01
又是新版本的妈妈不亲舅舅不爱?

不是,生活的艰辛远比没有母亲和舅舅的更令人窒息
发表于 2024-12-13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茂名在线安卓版茂名在线APP | 来自广东
蓝天梦 发表于 2024-12-13 09:43
这写作水平比那位经济家如何?

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发表于 2024-12-13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茂名在线安卓版茂名在线APP | 来自广东
wsyp103 发表于 2024-12-13 10:22
不是,生活的艰辛远比没有母亲和舅舅的更令人窒息

明年乡下人的表哥大卖!可以顺风车一波
发表于 2024-12-13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茂名在线安卓版茂名在线APP | 来自广东
黑黑黑黑 发表于 2024-12-13 10:18
能能通过能通过审核能通过审核出版吗?

书店都关门了,还出版
发表于 2024-12-13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茂名在线安卓版茂名在线APP | 来自广东
蓝天梦 发表于 2024-12-13 10:07
应该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

怪不得你没有前途
发表于 2024-12-13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茂名在线安卓版茂名在线APP | 来自广东
wsyp103 发表于 2024-12-13 10:22
不是,生活的艰辛远比没有母亲和舅舅的更令人窒息

再艰辛又如何?还不如鸡屁股加烧兜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3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爷爷被民兵押着到各地开批抖会,平均每天至少有三场。长期来的精神折磨加上身体上的伤害,爷爷已失去了往日的精气神。当年爷爷曾是一个精神矍铄的中年人,如今却变得萎靡不振,令人心痛。
十月初秋,南方的微风已悄然带来了丝丝凉意,树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此时,爷爷仍穿着单薄的衣裳,静静地坐在看守室内。他的面容平和,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淡然与从容。
刚刚吃过一碗粥,爷爷的心中或许涌起了一丝暖意。难得没有批抖会的纷扰,他得以享受这片刻的宁静。看守他的民兵站在一旁,两人开始了闲聊。话语虽不多,却可以感受到民兵对他的尊重,民兵也许不认为爷爷是个坏人。
在这看守室的小小空间里,爷爷与民兵之间仿佛建立了一种特殊的默契。他们聊着生活琐事,也或许谈到了更远方的风景。秋日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们身上,为这平凡的瞬间增添了几分温馨与宁静。在这难得的闲暇时光里,爷爷与民兵共同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平静与安宁,这是少有的安宁。
两人闲聊间,爷爷满心关切地询问起家人的安危,言辞中透露出深深的牵挂。民兵却以一种漫不经心的态度回应:“你不用想家里的事了,这形势,估计早死光了。”这突如其来的话语,如同一把锋利的刀,狠狠地刺进了爷爷的心房。
原本放松而平静的面容,在民兵的话语落下后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爷爷的眉头紧紧锁在一起,眼睛里闪烁着失望的光芒,仿佛整个世界都在这一刻黯淡了下来。他不再言语,只是默默地沉默着,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哀伤与无助。家人的安危,成了他心头最沉重的牵挂。
爷爷与看守他的民兵都疲惫了。爷爷蜷缩在长凳上,和衣而卧,却并未真正入睡。他的双眼紧闭,心中却保持着清醒,默默地等待着身旁的民兵沉入梦乡。
终于,民兵发出了均匀的呼噜声,沉沉睡去。爷爷把握住了这难得的时机,他轻声站起,悄然走到民兵身旁,拿走了民兵的长枪。枪管冰冷地抵在下巴上,爷爷的心中却感受不到一丝寒意。他抬起脚,缓缓地扣动了扳机,万念俱灰,无牵无挂。听说爷爷的尸体被葬在一孤岭脚下,挖了坑就埋了,没有墓堆,也没有墓碑,无从找寻了。
压垮爷爷的最后一根稻草,或许是那令人心碎的消息——家里人都没了。在这无尽的绝望中,爷爷选择了以这种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留给奶奶和爸爸无尽的唏嘘与哀叹。
曾爷爷的生活充满了艰辛与无奈。当家人都离家后,他孤独地踏上了寻找朋友的旅途。然而,由于他的“成份”问题,昔日的朋友都不敢收留他,只能给予他一顿饱饭和些许干粮,便匆匆告别。
这并非朋友们无情,形势的严峻让每个人都避之不及以自保。曾爷爷只能风餐露宿,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饱一顿饥一顿,饱受折磨。最后,在一个不寒风刺骨的日子,曾爷爷耗尽了最后一丝力气,倒在了异乡的路上,再也没能起来。他的离去,是那个时代无数悲剧的缩影,令人扼腕叹息。
家庭的变故,为年幼的爸爸和我奶奶留下了无尽的哀思与生活的重压。那时,我爸爸年仅四岁,幼小的心灵还未能完全理解失去亲人的痛苦,便已被迫面对生活的风雨。
在那段日子里,奶奶带着我爸爸回到了水东老家,一个充满回忆却又略显陌生的地方。奶奶家的老房子成了他们临时的避风港,但生活的重担却远未因此减轻。奶奶,这位旧时代的女性,面对家庭的骤变,心中满是苦涩与无助。当年岁数虽不高,但久未涉足农田的她,面对生存的挑战,显得尤为迷茫。
幸运的是,奶奶家的房客并未袖手旁观。他们目睹了奶奶的困境,主动伸出援手,提出让奶奶以劳务换取食物的建议。奶奶欣然接受,这不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是对她尊严的尊重。于是,奶奶重新拾起了锄头,每天辛勤工作在门前的那块田地里,翻地、浇水、打虫、摘菜,重复着几年前帮她母亲一样的工作,用勤劳的双手换取了母子俩的一日三餐。
那段时光虽然艰难,但奶奶与房客之间的温情互助,如同一束光,照亮了前行的道路。在劳动中,奶奶找回了生活的勇气与力量。在水东的旧居里,那里是奶奶与我爸爸相依为命的地方。
给房客种菜的活儿,日复一日,汗水浸湿了衣背,换来的仅仅是能够填饱肚子的三餐。在那个年代,没有多余的奢求,生活就像是一条狭窄而崎岖的小路,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难。   
然而,生活的重压并未让奶奶屈服,她毅然地踏上了前往陈村石场的路。那里,是一个以汗水和辛劳换取生存之地。石场的工作,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项艰巨的挑战,对于一个女性而言,更是雪上加霜。但奶奶没有退缩,她深知,只有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让这个家有所依靠。石场的工资以工分计算,多劳多得,奶奶用她那瘦弱的身躯,在坚硬的石头间开凿出生活的希望。用工分换来的粮票、布票,肉票虽不多,却是这个家最宝贵的财富。
在这样的环境下,年幼的爸爸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懂事与坚强。他从不哭闹,也不向母亲撒娇,仿佛小小的心里已经装下了对生活的全部理解。屋前的空地成了他和同村小伙伴们的乐园,即便是在经常饿肚子的日子里,他们的笑声也能响彻村子。每当奶奶因工作晚归,饿得头晕直打转的爸爸,只会默默地去舀一碗凉水喝,那份乖巧与懂事,让人心生怜悯和心疼。
幸运的是,水东的氛围并不像沙琅那么紧张,这里的人对革命运动也没那么激情高昂,尽管奶奶和爸爸成份不好,依然没有遭到村里人的欺负,只是大部分人都会跟我奶奶保持距离,以证立场和清白。
奶奶的叔叔,一个孤独终老却心怀善意的老人,成了爸爸生命中另一抹温暖的阳光。这位未曾婚娶、无儿无女的外叔公,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守护着年幼的爸爸。
每当奶奶不在,外叔公总是叫爸爸去他家吃饭,尽管自己的日子也并不宽裕,但他总是尽可能地让爸爸感受到家的温暖。稀粥虽淡,但在那个年代,却成了爸爸心中最珍贵的记忆。偶尔的一顿肥猪肉配白米饭,更是让爸爸至今难以忘怀,那是味蕾上的满足,更是心灵深处的慰藉。
在外叔公家中,爸爸学会了感恩与回馈。他铭记奶奶的教诲,从不白拿别人的东西,即便是对待如同亲人般的外叔公,他也用实际行动表达着自己的感激之情。每天晚上,爸爸都会坚持为外叔公捶腿敲背,缓解他因年轻时受伤而落下的风湿骨痛。这份坚持,不仅仅是对外叔公身体的照顾,更是对那份接济的最好回应。
爸爸常给外叔公捶腿、捶背到深夜,直到外叔公睡着了才偎依在外叔公旁边开始睡觉,几乎每天都是年幼的爸爸睡得比外叔公晚,起得比外叔公早。
爸爸跟我说这段经历时,他眼睛里是充满泪水的。爸爸说,假如他的爸爸在他身边,他一定不用给外叔公捶腿,他也一定不用在外叔公睡着了他才敢睡觉。可是他没有爸爸,他也不知道自己的爸爸是死是活,他甚至从来没见过自己的爸爸,也许那时太幼小,对爸爸的印象已模糊了,模糊得头脑中完全没了影像。爸爸只依稀记得在沙琅时看到他爷爷数钱的情景,还有在外叔公家吃白米饭配肥猪肉就酱油的味道,这是他童年最深刻最幸福的记忆了。
在那段在外叔公身边的时光,虽然物质条件简陋,但爸爸的心中却充满了幸福与满足。那里有吃的、有住的,更重要的是,有那份超越了血缘的亲情与温暖,甚至让从来没感受过父爱的爸爸感觉到了父爱。这些记忆,如同一串串珍珠,串联起了爸爸童年最宝贵的片段,也是辛酸的童年经历。
在陈村石场,烈日炎炎之下,奶奶的身影总是最早出现,最晚离去。这片石场中,汇聚了一群为工分而奋力拼搏的人们,而我的奶奶,是其中少数几位坚持下来的妇女。岁月在她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却从未磨灭她内心的坚韧。
由于家庭成份的原因,奶奶在工作中常常遭受别人的刁难和欺负。面对这些不公,奶奶总是默默承受,从不言语,夹着尾巴小心做人。
她自觉地将自己视为有错之人,有时甚至会怨恨起自己的爸爸,为何要将她嫁给地主家庭。这份无奈与自责,渐渐演变成了对丈夫的埋怨。奶奶认为,如果不是因为这段婚姻,她也不必如此卑微地生活。在后来,我曾经听过奶奶多次说过,她的不幸,一切源自于她爸爸强把她嫁到沙琅。
奶奶没有上过学,不认识字,对社会的认知仅限于身边人的身传言教,她没有多高的见识和觉误,一切遵从着旧社会的教条,大家觉得错的就是一定错了,但她不知道为什么错,其实也没必要深究错与对,总之周围人都把自己当异类,那一定是自己错了。
在这样的环境下,奶奶将她的生活哲学传递给了我爸爸。她告诫儿子,因为成份不好,我们是“有错之人”,不应与他人争斗,要学会忍气吞声。这样的教育方式,让爸爸从小就养成了一种胆小、懦弱又自卑的性格。然而,在这份懦弱背后,却也隐藏着对奶奶深深的同情与理解。他知道,母亲所承受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家,为了让他能够有一个相对安全的成长环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帐号

本版积分规则

友情链接: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