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4-12-17 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爸爸的外舅公,是爸爸外婆的亲弟弟,他的早年生活并不顺遂。由于家境贫寒,他不得不离开水东,远赴台山寻求生计。在那里,他成为了一个没有儿女的归国华侨的继子。这段经历,为他的人生增添了几分波折与不易。然而,命运似乎总是在不经意间给予人转机。在继父过世后,爸爸的外舅公继承了家产,这份财富成为了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凭借着这些家产,他勇敢地踏上了移民香港的道路,并在那里成家立业,逐渐站稳了脚跟。
而爸爸的外婆和舅舅(即我的舅公,目前定居加拿大),正是在爸爸外舅公的帮助下,得以移民香港。他们的离开,不仅仅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更是为了逃避当时复杂而不确定的社会环境。毕竟,他们与我爷爷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我的爷爷,在当时是沙琅镇的大地主,这样的身份无疑为他们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与困扰。据我舅公回忆,当年我爷爷也问过他们,能否帮忙移民到香港,但事情远比想象的难,最终无能为力。
爸爸十多岁时,便承担起了与远方亲人沟通的重任。在那个通讯不便的时代,书信成为了连接亲情的桥梁。全家上下,唯有爸爸识得几个字眼,能够提笔写信。于是,他成了家中的“文化使者”,定期给远在香港的舅舅寄去家书。在信中,他细致地描绘着家中的点点滴滴,无论是丰收的喜悦还是生活的艰辛,都一一倾诉。爸爸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人的深情厚谊和对美好生活憧憬。
舅舅的回信,对爸爸而言,无疑是一份珍贵的礼物,爸爸常常感叹他舅舅的字写好,那些用繁体字书写的信件,字迹工整、流畅,宛如一幅幅精美的书法作品。舅舅在信中不仅夸赞爸爸有文化、会写字,还给予了他极大的鼓励和支持。尽管面对繁体字,爸爸有时会遇到不认识的字眼,但他总是凭借着对文字的敏感和对生活的理解,竭尽全力去领悟每一句话的含义。在举目无亲,生活困顿的时代,阅读舅舅的回信给了爸爸很多心灵寄托。
舅舅的关怀不仅体现在言语上,更落实在行动上。他有时会寄回一两百港币,这对于当时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每当收到邮局的取款通知时,爸爸总是迫不及待地跑到水东邮局领取。那些港币换成人民币后,变成了一小叠厚厚的钞票,它们承载着舅舅对家人的深情厚爱。爸爸将这些钱一分不落地交给了奶奶,奶奶则用这些钱维持着家庭的生计,让当时的叔叔姑姑们过上了体面的生活。
然而,这段亲情纽带也曾给爸爸带来过不小的麻烦。由于他与舅舅频繁通信,引起了公社干部的注意。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任何与外国人的联系都可能被视为“通敌”行为。干部们来到爸爸的住处,对他进行了严格的审查。他们翻箱倒柜地搜寻着舅舅的回信,企图从中找出任何“反动”的蛛丝马迹。然而,当他们仔细阅读那些信件后,却发现其中并没有什么可疑之处。舅舅在信中除了说家常外就是反复叮嘱爸爸要“努力劳动,听党和政府的话,听妈妈的话,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些朴素的话语,不仅是对爸爸的殷切期望,更是为了迎合那个年代不得不小心行事的安全话术。最终,干部们没有找到任何理由来抓捕爸爸。这场虚惊虽然让爸爸心有余悸,但也让他更加珍惜与舅舅的联系和亲情。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爸爸的外婆和他舅舅,从繁华香港回到内地,这是她阔别故乡多年后重新踏上了这片魂牵梦绕的土地——水东。在那个物质不充裕的年代,内地的生活水平普遍低下,人们的餐桌上往往只有简单的几样菜肴,能够满足基本的温饱已是不易。对于从香港归来的他们来说,生活的富足与内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爸爸外婆在水东宴请了亲人们吃饭。爸爸至今记忆犹新,那天的宴席异常丰盛,桌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美味佳肴。而对于他来说,最难忘的莫过于那道烤猪肉。在那个年代,烤猪肉对于大多数内地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种奢侈的享受。它金黄的外皮酥脆可口,内里肉质鲜嫩多汁,每一口都仿佛在诉说着生活的甜蜜与幸福。对于我的爸爸而言,这不仅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品尝到烤猪肉,更是他内心深处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在晚餐后,酒店厅堂的气氛渐渐趋于宁静,家人们或站或坐,享受着这难得的团聚时光。随着夜幕的降临,大家陆续准备告别,各自回到自己的生活轨迹中去。爸爸的外婆缓缓走过来,站在了爸爸的身旁。外婆的眼神里充满了对这位瘦弱外甥的深深怜惜。她的目光仿佛穿透了岁月的尘埃,看到了爸爸一路走来的艰辛与不易。外婆轻轻地抚摸着爸爸的头,那双经历过风霜的手传递着温暖与关怀。她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叹惜道:“如果我能把你带到香港,你就不用受那么多苦了。可是,我也无能为力啊!”
这句话,简单却沉重,它承载了外婆对爸爸,或者对我爷爷一家人的愧疚与无奈,毕竟当年未能把我爷爷带出香港。在香港,外婆或许也过得并不容易,生活的艰辛与压力让她无法轻易做出决定。更何况,当时的政策环境或许并不允许她这样做。这些现实的束缚,让外婆的这份心意只能化作一声轻叹,留在心底。
然而,正是这句充满温情与无奈的话语,在爸爸的心中种下了希望的种子。这些年来,无论遭遇多少挫折与不顺,每当爸爸想起那个遥远的香港,想起外婆的话语,他的心中就会涌起一股力量。这股力量,让他有了目标,有了坚持下去的勇气,更有了活下去的希望。爸爸幻想着,只要去到香港,那里有外婆照顾他,有舅舅和外舅公与他为伴,那里是没有歧视和欺凌的地方,再也不用因为自己的“成份”而遭受的白眼和侮辱,不用再被人叫“地主仔”,他一日三餐都能吃饱,并且每餐都有猪肉吃……人们也不用再驱赶他这个跟娘来的外姓人而对他阴招使尽了。
香港,对于爸爸来说,不再仅仅是一个地理上的名词,它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一种对未来的期许。每当夜深人静,或是遭遇困境时,爸爸总会想起外婆的话,想起那个遥远而神秘的地方。那里,仿佛有着无尽的机遇与可能,等待着勇敢者去追寻、去挑战。
爸爸不再做生意,他又回到了以前的生活,辛苦的田间劳作,和永远吃不饱的日子。爸爸计划着逃跑到香港,于是,他开始四处打听,哪里有到香港的船,能够载着他逃离这片让他感到压抑的地方。
这些年来,爸爸辛苦劳作,省吃俭用,每一分钱都舍不得花。他的全部身家,加起来大概只有三百块钱。这些钱,对他来说,不仅仅是生活的积蓄,更是他通往新生活的希望。他计划着用这笔钱作为去香港的路费,去追寻那个遥远而又模糊的梦想。
终于,他通过多方打听,得知电白某地有去香港的船。一个中间人告诉他,只要在某时某日准时到达那个海边,就会有船过来接应。那一刻,爸爸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他毫不犹豫地相信了那个中间人的话,并将自己全部的积蓄交给了对方,作为坐船的费用。
这是他这辈子最大方的一次,没有跟中间人讨价不价,没有犹豫,他孤掷一注,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这张船上。然而,现实却给了他一个残酷的打击。他按照中间人的指示,从天没亮就开始等待,一直等到深夜,却始终不见有船过来接应。除了爸爸,还有好几个人也是通过那个中间人带来的,但大家都没有等到船,等到的只有失望和无奈。
那一刻,爸爸的心仿佛被撕裂了一般。他一天没有吃过东西了,又渴又饿,全身乏力,身上也没有了一分钱。他知道,自己被骗了!失望、无助与饥饿像潮水般涌来,侵袭着他的身心。他望着那片茫茫的大海,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失望和无奈,他痛限骗子为什么要专找像他这样的苦命人?
在那片被夕阳染红的海边松树林里,爸爸的身影显得格外落寞。他的双腿如同灌了铅一般沉重,每一步都似乎耗尽了他全身的力气。此刻却成了他心中难以言说的沉重负担。经过长时间的沉思与内心的挣扎,爸爸终于决定要放下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回到村里,重新开始他那平凡的生活。
然而,命运似乎并不打算轻易放过这位饱经风霜的年轻人。就在爸爸拖着疲惫的身躯,沿着熟悉的小路缓缓前行时,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如同晴天霹雳,瞬间击碎了他刚刚建立起的平静与决心。那是他的姑姑,继爷爷的姐姐,气喘吁吁地跑来,脸上写满了焦急与担忧。她告诉爸爸,公社的干部已经得知了他们想要偷渡香港的计划,此刻正朝着村里赶来,准备抓人,姑姑让他千万不要回到村子里,赶紧逃跑。
姑姑的出现,打破了爸爸心中的宁静。他清楚地记得上次被批斗的场景,那份恐惧与无助至今仍让他心有余悸。面对可能再次降临的灾难,爸爸的心中充满了恐惧与不安。他深知,一旦被抓,不仅自己的前途将毁于一旦,更可能面临牢狱之灾。
在姑姑的催促下,爸爸没有时间多想。他从姑姑手中接过那仅有的几块钱,那是姑姑能够给予他的全部支持。爸爸转身就跑,仿佛身后有无数只恶鬼在追赶。他边跑边骂,骂自己的无能,骂命运的不公,也骂那些将他推向绝境的人。他的心中充满了愤怒与不甘,但更多的还是对未来的迷茫与恐惧。爸爸的脑袋一片空白,他不知道前方等待他的是什么,也不知道哪里才是他的容身之地。但他明白,只有逃离这个地方,只有远离那些可能给他带来灾难的人,他才有可能重新开始。
爸爸想到海南,那里有一个他朋友在做工地,于是爸爸找到那个朋友,希望带他带我爸爸到海南,跟随他工作。经过一番周折,他们终于踏上了前往海口的旅程。这一路,他们历尽千辛万苦,但心中的期待和憧憬让爸爸忘记了疲惫。然而,当他们抵达海口时,现实却给了他们当头一棒。原来,这位朋友在海口的生活也并不容易,他已经很久没有接到工地上的活了,自己的生计都成了问题。
尽管如此,朋友还是尽力想要帮助爸爸。他带着爸爸四处寻找工作机会,但遗憾的是,找了半个多月,都没有找到合适的活干。在那些没有工作的日子里,他们每天的吃喝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而这些费用都是由那位朋友支付的。朋友虽然嘴上不说,但爸爸从他的眼神和表情中,读出了他的忧虑和无奈。
爸爸心里明白,再继续这样下去,不仅朋友会陷入困境,自己也会成为他的负担。于是,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爸爸决定放弃在海南寻找工作的念头,接过朋友给他买的船票,坐船回到了湛江。
回到湛江后,爸爸想起了自己的姨妈,那个是外婆在沙琅相认的女孩。姨妈年轻时的生活也并不容易,她先是嫁给了富人当妾,后来丈夫去世,她不得不逃难到湛江,隐姓埋名生活在这里。虽然多年未曾联系,但爸爸心中始终记得那份亲情。
爸爸再次踏上了寻找的旅程,凭着奶奶曾经告诉过他的地址,这一次,他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姨妈的住所。当姨妈看到又黑又瘦、皮包骨的爸爸时,心疼得忍不住哭了起来。姨妈紧紧握住爸爸的手,把爸爸身体转了一圈又一圈,看了又看,然后怜惜地啜泣起来。
接下来的好多天,爸爸住在姨妈家,他跟姨妈和姨父讲述了这些年他的不幸与心配的经历,姨妈感同身受,但她又无可耐何,她告诉爸爸,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下去,人在就有未来,他相信社会不会永远这么无理,一定会好起来的。在姨妈的照顾下,爸爸渐渐恢复了体力。
湛江的日子,爸爸在那里得到了姨妈一家关怀与照顾,但这份帮助却让他内心更加不安。他知道,自己不能长久地麻烦姨妈,给他们平添负担。更何况,家中还有年迈的母亲,她的牵挂与担忧如同无形的绳索,紧紧拽着他的心。于是,在湛江度过将近一个月后,爸爸做出了决定,他要回到那个位于偏远小山村的家,回到母亲的身边。
离别的那天,姨父从口袋里掏出了仅有的十六块钱,那是他能给予的全部,也是他对爸爸的关怀与怜惜。“我没有太多钱,这些就给你当路费,坐个车回去吧。”爸爸看着姨父,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这十六块钱对于姨父来说意味着什么,那是他们一家生活的艰辛与不易。他实在不忍心接受这份沉甸甸的帮助,但姨父却坚持要将钱塞给他,况且没有钱,他也无法回到家,最后接过了姨父的钱。
告别了姨妈和姨父,爸爸踏上了归途。一路上,他的心中既思念母亲又忐忑。家里,奶奶正焦急地等待着他的归来。当她看到爸爸的身影出现在门口,那一刻,所有的担忧与牵挂都化作了泪水。奶奶哭骂着:“死仔,你这个月人跑哪去了哦,阿妈担心死了!”爸爸知道,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他母亲,还有谁在如此牵挂着他呢?应该没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