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扫码登录更安全

登录 | 注册帐号 | 找回密码

茂名论坛

  • 关注抖音号
  • 关注公众号
  • 下载APP
  • 扫码关注抖音号
  • 扫码关注公众号
  • 扫码关注APP
快捷导航
楼主: 066888888

【免费赠送】李阳英语 小学英语水平测试!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0 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好成绩不止靠老师,
家庭才是培养学霸的温床

要想让孩子越来越优秀,当然要靠学校老师教。

但孩子成绩的高低,家庭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学校。

教育部陈宝生说:“家庭教育不到位,不仅会抵消学校教育的效果,还会给孩子发展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

就算孩子上课时听得再认真,回到家里却完全不学习,那又有什么用呢?

学霸不是天生的,每一个学霸的背后,都有一个给力的家庭。

学霸的父母不一定就是高学历、能力有多强,但是,他们能给学霸提供良好的家庭氛围和成长环境。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1 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把发脾气换做沟通

随便发脾气就像到处扔垃圾,是非常不好的行为。孩子不应该成为我们负面情绪的垃圾桶,与其发火动怒,不如好好沟通。比如看到孩子作业没写完,不要一上来就咋呼,火冒三丈,你怎么还没写,天天就知道玩。搞的孩子心里不痛快,一些坏的习惯丝毫没有因你的发火而改观。

你完全可以这样说,你不按时完成作业,我真的很难过……如果你能在半小时内把作业写完,我会觉得很开心……这样做的好处是,既能达到目的,又能把伤害降到最低,表面看上去轻描淡写,却能四两拨千斤。教育中的“点到为止”,比大发雷霆效果好的多。教育的力量是一个累加过程,一次这样做,未必能看到效果,长期坚持就会看到惊人变化。父母改善自己的脾气,看上去是为孩子,实际上最终受益的还是自己。当我们学会与自己的情绪友好相处时,人生的幸福和快乐就会触手可及。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2 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把发脾气换做沟通

随便发脾气就像到处扔垃圾,是非常不好的行为。孩子不应该成为我们负面情绪的垃圾桶,与其发火动怒,不如好好沟通。比如看到孩子作业没写完,不要一上来就咋呼,火冒三丈,你怎么还没写,天天就知道玩。搞的孩子心里不痛快,一些坏的习惯丝毫没有因你的发火而改观。

你完全可以这样说,你不按时完成作业,我真的很难过……如果你能在半小时内把作业写完,我会觉得很开心……这样做的好处是,既能达到目的,又能把伤害降到最低,表面看上去轻描淡写,却能四两拨千斤。教育中的“点到为止”,比大发雷霆效果好的多。教育的力量是一个累加过程,一次这样做,未必能看到效果,长期坚持就会看到惊人变化。父母改善自己的脾气,看上去是为孩子,实际上最终受益的还是自己。当我们学会与自己的情绪友好相处时,人生的幸福和快乐就会触手可及。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3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父母若想提醒孩子注意时间,可以尝试用以下几种方式,不必一直催促孩子。

(1)将“赶快”变成“我希望”
比如:
赶快,我们还要去下一个地方。
变成:
我希望我们能在半个小时后到下一个地方,我们车程有15分钟,所以现在差不多要去停车场了。

(2)给孩子提供选择
比如:
如果我们10分钟内就能出门,我们看电影就不会迟到。如果不能,要么只能少看前面一段,要么只能明天再看了。

(3)直接提醒孩子行动太慢的后果,但是这种提醒最好能够让孩子自己去想后果。
比如:
如果今天你10点还没有到培训班,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让孩子主动思考迟到的后果。

(4)对于已经能够认识时间的孩子,也可以直接用时钟或者手表提醒他,让他看看时间。

(5)如果还能进一步引导孩子自己想办法按时完成该做的事情,会更好。
引导性的提问可以是这样的:你有没有想过,有什么办法能让自己在7:10就出门?其实当父母不再把孩子磨蹭的状态当成问题时,自己狂躁和焦虑的情绪就会减少。

当父母负面情绪减少的时候,孩子更容易冷静,他们的负面情绪也会减少。孩子不再被负面情绪影响,他们自己的行动就会更有效率。他们也更容易专注于解决自己的问题。

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我们催他,唬他,责备他,扯他,甚至想踢他,可我们忽视了孩子像蜗牛一样,已经尽了全力。

当我们放慢脚步,我们发现孩子的内心是善良的,孩子的眼光是率真的,孩子身上有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

那我们不妨耐心一点,用心地感受孩子的每一点成长和进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4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冲孩子发脾气会让孩子失掉灵性

如果孩子喜欢谴责别人,是因为平时我们对他批评过多。

如果孩子凡事喜欢抱怨,是因为我们总是挑剔他。

如果孩子喜欢对抗,是因为我们对他有敌意和强制。

如果孩子不够善良,是因为我们是一个缺少同情心的人。

如果孩子胆小、羞怯,是因为他经常被嘲弄、辱骂。

如果孩子不跟我们说心里话,是因为我们捉孩子的话儿把,翻老账。

如果孩子不辨是非,是因为我们专制,没有给孩子自主和思考的机会。

如果孩子很自卑,是因为我们对孩子总是失望,不能耐心鼓励。

如果孩子嫉妒、敏感、怕受伤,是因为我们的家庭没有宽容和温暖。

如果孩子不喜欢自己,是因为我们对他缺少接纳、认可和尊重。

如果孩子不上进,不努力,是因为我们对他要求过高他做不到。

如果孩子很自私,是因为我们对他太溺爱,要什么给什么。

如果孩子不懂父母的苦心,是因为我们没有教会他理解别人。

如果孩子退缩、逃避,是因为遭到了我们的轻视和打击。

如果孩子懒惰和依赖,是因为我们替孩子做的事和决定太多了。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5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什么是有效的努力

1.合理分配精力

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何谓“合理分配精力”?就是选择在自己精力最旺盛的时候做最重要的事,实现时间和精力的最佳匹配。

很多时候我们说“一日之计在于晨”,大多数人都是在早上刚起床时状态最好。但这也不是一概而论的,有的孩子可能在晚饭后,或九点、十点以后才会迎来最佳学习状态。

所以,在这里,我们没有整齐划一的时间表,家长要充分了解观察孩子的最佳状态在什么时候,要尊重孩子的身体规律,不能强加干涉,才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2.明确先做哪件事

每天回家孩子们都有很多学习任务:英语单词、语文古文、理科习题、纠错、复习、预习……有的孩子上来就开始背单词,背了一会,想起数学有练习题,就放下英语,写了一会数学,又想起语文老师布置了预习……忙了一晚上,却什么都没做完,也没做好。

这里我的建议是,在每天开始学习前,一定要有一个大体的计划,设定好任务的“优先级”。

复习优先。

回家后,先把老师当天所讲的重点,以“过电影”的形式回忆一遍,有模糊不清的地方,一定抓紧看书,强化记忆。这样的做法有助于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明确重点,明确方法。

落实优先。

不管做了什么样的计划,落实大于一切。先把老师课上讲过的重要知识点落实,去做作业、做练习。

纠错优先。

总量一定的前提下,错的越来越少,对的必然越来越多,重复犯错会养出错误的惯性思维,后患无穷。在纠错过程中,首先要分析出错原因:是知识欠缺,还是习惯不好;是方法不得当,还是综合能力欠缺?弄懂之后,该背的背,该养成的养成,该改变的改变。还有,要及时纠正记忆,抵制惯性思维,不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

3.在正确的时间里做正确的事

上课就要以听为主,以理解为主,以记为辅。

一般情况下,老师会在课上的25分钟时间里,讲授新知识,这是最黄金的25分钟,如果在这个时间里,孩子溜号了,那么他就失去了最佳的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时间。

所以,孩子精力集中的时间与老师讲授精华知识的时间不匹配,听课效率一定不会高。

听课效率不高,回家不会做题,必然要付出更多时间成本,进行“再学习”,而很多孩子课后花大量时间补习的根源,就在于课上错过了黄金25分钟。

训练孩子注意力集中的能力。

其实,培养孩子注意力,应该是学龄前的事情。但是很多孩子错过了那个阶段,导致上课的时候,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过短,这就需要有意识地自我约束和外力介入,一个班上四五十个学生,老师很难面面俱到地提醒。那么孩子和家长要怎么做呢?

      从短到长训练。从五分钟开始,定一个闹钟,让自己在五分钟的时间内,全神贯注地做一道题、背一首诗,慢慢延长这个时间。

      不放让你分心的东西在身边。

      学习时远离有共同语言的人。

      必要时家长陪伴、提醒。

教会孩子如何记笔记。

上课时,以听和理解为主,以记笔记为辅。并且,笔记不可面面俱到,以重点和自我特点为主。切忌一字不落地记下老师所有的话。

要用自己的语言记笔记。老师在上课时可能会用到很多专业术语,真正会记笔记的孩子,会把老师的专业术语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6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榜样法则:
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榜样作用是巨大的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孩子的教养、兴趣、爱好等,多半来自生长环境的耳濡目染。

父母、兄姐、亲友、师长、社会关系等都对孩子产生影响。母亲对于女孩,父亲对于男孩的影响颇为重要。

除了家庭内的榜样,也要注意所交往的社会关系和常去的场合对孩子的影响。对少年来说,家长还要关注孩子喜欢看的媒体影视片,了解他们心目中的偶像是什么样。

如果发现孩子误交损友,不要武断地阻止他们来往,而要了解情况。孩子们都需要友谊,害怕孤独,有些孩子是因为搬家转学到新环境没有朋友,而与一些“边缘孩童”为伍的。

另外要为孩子寻找和扩展新的健康友谊圈。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7 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教孩子学会自律

父母需要掌握这些技巧
培养孩子的自律,最好要趁早。
除了父母以身作则外,还需掌握以下这些技巧。

1. 制定规范规则
父母可以在家里设定清晰明确的家庭规则,然后遵守,如果规则被破坏,那么就要去承担后果。
这时,孩子会需要根据规范来限制自己的行为,促使自己做出正确的决定。

2. 给孩子讲榜样
比如孩子喜欢的明星某某,他成功的背后,是付出了多少汗水和辛酸。
明星多才多艺,也是天天坚持的结果,并不是天生就如此。

3. 从兴趣来入手
兴趣,会让一个人意识到抵制玩乐的诱惑,会让一个人愿意制定计划,执行计划。
家长可以通过帮助孩子找到感兴趣的事,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良好的自律。

4. 培养良好习惯
最高境界的自律,莫过于自然而然的习惯。
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让习惯变成自然。
自律,是父母给孩子最大的财富。
从现在开始,以正确的方式引导孩子,培养孩子的自律。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8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你够信任孩子吗?

做父母的常常会有意无意否认孩子的感觉,说出不信任孩子的话语。

比如孩子说太热了,不想穿外衣,我们会斥责孩子:热什么热?妈妈一点都不热。孩子想帮忙端盘子,妈妈马上说:“你端不稳的,看把盘子给打了。”

如果孩子抱怨功课难,我们会说:“怎么别人会做就你不会?你一定是上课没有好好听讲。”孩子要尝试一件新事物,有的父母会说:“得了吧,你那两下子我还不知道,别丢人现眼了。”

甚至孩子成人了要找对象,父母依旧不放心孩子的眼光。孩子在父母眼里永远都是“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的人,连父母都不相信孩子的判断能力,他的自信从何而来?

父母在孩子小时候一再否定孩子的想法做法,就把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性一点一点地扼杀掉了。

所以,作为父母,要信任孩子的感觉和判断。

如果孩子说热不肯穿外衣,那么摸摸孩子的小手是不是很热。可以替他拿着外衣,等到他需要的时候再给他穿上。他觉得课程太难,和他一起分析难在什么地方,找到症结,帮孩子解开。他想尝试任何事情,都给他机会让他去试,给他充分的信任和学习的机会。

自信,一个人真正内在的自信,是从小培养出来的,而培养的最重要的方式就是父母以身作则,自己先对自己的小孩有足够的信心。

不管孩子是否得过奖,不管孩子的考试成绩如何,不管孩子学的是哪个专业、上的是哪个大学,甚至不管他上没上大学,只要孩子有良好的品德修养,知道自己现在在做什么,将来要干什么,并且踏踏实实地追寻着自己的理想,那么,他就会在未来的世界里开发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真正自信的人,不靠学历、工作成就、金钱、外貌这些外在的价值支撑,他自己认定自己的价值,内心的平和正是来自于此。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9 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让孩子觉得活在世界上很美好

孩子是有区别的,但是只要你的孩子没到白痴水平,只要孩子能正常的走进教室上课,就能够做出重要的大事来。比如胡雪岩只上了两个月的学,但最后变成了最厉害的商人,而且还心怀大志,这就是很好的例子。

我们家长必须有一个本领,在任何情况下,既能督促孩子进步,又能保持孩子的自尊不受伤害。你要保证孩子得第一名高兴,得最后一名也高兴,让孩子觉得活在世界上很美好,培养孩子对于生命的热爱,是家长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0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孩子发火的时候冷处理

  孩子发火,第一个办法是转移注意力,想办法让他去自己的房间发火。没有了观众,他自己慢慢地就会安静下来。

  适当的惩罚,并贯彻到底。说“不”的策略:不要干巴巴地说不,要给孩子解释为什么不行。即便孩子听不懂,他也能懂得你对他的耐心和尊重;

  家长之间要意见一致,不能一个说行,一个说不;禁止一件事情的同时可以给他做另外一件事的自由。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1 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好成绩不止靠老师,家庭才是培养学霸的温床

要想让孩子越来越优秀,当然要靠学校老师教。

但孩子成绩的高低,家庭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学校。

教育部陈宝生说:“家庭教育不到位,不仅会抵消学校教育的效果,还会给孩子发展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

就算孩子上课时听得再认真,回到家里却完全不学习,那又有什么用呢?

学霸不是天生的,每一个学霸的背后,都有一个给力的家庭。

学霸的父母不一定就是高学历、能力有多强,但是,他们能给学霸提供良好的家庭氛围和成长环境。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2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体育培养人的高贵品质——责任心

英国教育家维克多.费兰克说:“每个人都被生命询问,而他只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回答此问题,只有以‘负责‘来答复生命。”

能够“负责”是人类存在最重要的本质。体育能教会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何训练中,教练都会说明出席次数对最终成绩的影响,一天不训练,只有自己知道,三天不训练,全世界都会知道。对自己的成绩负责,数据不会说谎。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3 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不是孩子长不大,是你不舍得放手

知乎有个妻子提问:最可怕的男人,是什么样的?

有个高赞回答是:长不大的男人。

深以为然。

有着成年人的身体,能力和心灵却停留在童年时代,毫无主见,事事找妈。

在生存能力上,生活不能自理;在思维发展上,自私自利,毫无责任。

这样的成年人背后,往往有个包办一切的父母,孩子的衣食住行、所思所想,都牢牢握在自己手里。

在我们身边,经常会有这样的新闻发生:

9岁孩子不会系鞋带;
上了初中,不知道煮熟的鸡蛋在剥壳;
12岁的孩子不敢一个人过马路;
15岁大男孩让奶奶给洗澡;
23岁的成年人,活活把自己饿死,只因为不会做饭,也懒得做饭,以前都是父母在做。

在国外,把这样的父母称做“直升机父母”,顾名思义,一直盘旋在孩子的头顶上,渗透孩子的生活、成长的方方面面。

心理学家朱迪斯·洛克博士在临床治疗中也发现:父母们越来越多参与到孩子们的生活,导致孩子没机会学习怎么做一个成年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任何人,想要习得某种技能、掌握某种知识,都离不开反复的实践。

通过不断的失败、尝试,才有成功的可能。

父母渴望孩子成长,就应该在孩子发出想要独立的信号时,把成长的机会还给孩子。

而不是等到孩子成长、我们年迈之时,看着孩子依然无所事事、一事无成,每天坐吃山空,而着急焦虑,甚至发出“恨得不成钢”的叹息。

要知道,每根好钢,都需要经过千锤百炼,方能幻化成型,坚韧不拔。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4 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学习从来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它不仅需要孩子勤奋刻苦,也需要父母的耐心陪伴。在孩子想要放弃时,发挥父母的“威严”管教一下,对孩子要求严一点,这才是真正地爱孩子。

有时候,父母就是要“逼”孩子一把。如果父母逼孩子学他不想学的,是父母做的不妥;如果父母逼孩子做他已经选择的,那就是父母的责任了,教育孩子千万不要半途而废。

无论什么事坚持才会有效果,有效果才会有成就感,有成就感才会坚持,久而久之,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要让孩子明白:今天不吃苦将来会吃苦;今天不努力会努力一辈子。

其实,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拼妈。一个优秀的孩子,绝不可能横空出世,其背后必然有着父母付出的无数时间和心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帐号

本版积分规则

友情链接: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快速回复